红楼梦赏析(给心灵一些文学滋养——读《<红楼梦>赏析》)
- 知识
- 2021-09-07
- 93热度
- 0评论
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人潮汹涌的地铁车厢里,随处可见捧着电子设备阅读的人群;书店醒目之处,电商网站首页上,五花八门的畅销书精美炫目。每个人都在阅读,都在被各种信息充斥着头脑,但每当沉静下来以后,凝心回想,我们好像一直在阅读却也一直在遗忘,我们所过目的文字真正能够沉淀到内心的,寥如晨星。甚至最近有不少网友感叹:我可能学的假中文。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究竟要读些什么,要给自己心灵怎样的滋养?我觉得,答案是读名著,读经典——那些没有随着经年累月的时间所湮没的文字,那些经历了一次次风雨的洗礼而依旧鲜活的文字。
毫无疑问,《红楼梦》便是这样一部经典。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作品,它的影响几乎是传奇性的。从它问世起,读书人之间便有“开谈不说红楼梦,遍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几百年间,无数的名人学者,文人墨客都与《红楼梦》有着这样那样的渊源。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清代人情小说一章几乎通篇谈《红楼梦》;张爱玲将“《红楼梦》未完”列为人生三大憾事之一;我们都知道毛主席说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却不知道这句话本是出自林黛玉之口......
作为当今学术界的三大显学,《红楼梦》在文学研究领域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红楼梦》的研究也分为很多门派,特别是以考证派和索隐派最为引人关注。其实无论是考证《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还是追索贾宝玉到底在隐喻哪个历史人物,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红楼梦》是一部文学文学作品,而不是一部史书,正可谓考证顺流、索隐逆入,殊途而同归。当然对于专门的红学研究者,考证生卒祖籍、故友遗诗等等,是以探究作者生平,以便更深入理解文本为初衷,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大部分读者,《红楼梦》始终是一部文学作品,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的艺术魅力——精妙的语言、鲜活的人物、精巧的构思、深邃的思想。
从文本入手,纯粹以阅读者的心态读《红楼梦》,容易出现两种情形。一是从第一章读起,往往因为语言较为晦涩且情节尚未深入而难以继续;另一种情形是入戏过深,钻入书中。记得少年时代初读《红楼梦》,爷爷曾非常忧虑,担心我会沉溺书中以林黛玉薛宝钗自居。后来读《鲁迅文集》,谈到有些人读小说,脱离了赏鉴的态度,而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脚色……才明白当时家人的担忧不无道理,也想着那位喊着“奈何烧杀我宝玉”而气绝身亡的商人小姐或许确有其人。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心中自然也有一千个贾宝玉。《红楼梦》这部如百科全书般的巨作,如何克服文本中不时出现的陌生词句、如何规避阅读时误入歧途的风险、如何领略它卓尔不凡的真正魅力,都是读者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仅需要一本《红楼梦大辞典》,更需要正确的赏析和专业人士的引导。
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孙玉明先生所著的《<红楼梦>赏析》(第一卷)(下简称《赏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赏析》一书集原著、辞典、赏析功能为一体,文学价值与学术价值兼备,普适性与工具性并举。无论是对于初读者,还是爱好者,《赏析》一书都是极佳的选择。
首先从文本的版本选择上来说,《赏析》以最接近文本原貌的庚辰本为底本,同时参校了蒙府本、甲辰本、戚序本、舒序本等,集诸家之优长。再从内文版式看,《赏析》一书以章回为单元,以文本段落为单位,按“原文”、“注释”、“赏析”的顺序进行编排,便于阅读赏析与随回参照。
从文本注释角度,《赏析》一方面兼顾了初读者与资深爱好者的不同需求,对重点词汇、生僻词汇、俗语、典故一一进行阐释;另一方面,注释与文本切合紧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从赏析的角度,鉴于《红楼梦》这样一部百科全书般的鸿篇巨作,《赏析》以《红楼梦》文本为核心,从语言、人物、情节、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面面俱到、深入浅出的解读和赏析。
对于《红楼梦》所涉及的学术问题,严格来说已超越“赏析”范畴,《赏析》没有刻意回避,而是将学术与鉴赏融合,在润物无声中揉入了家世、版本、探轶等红学问题,并回归文本进行了合理诠释。不得不说,《赏析》一书是浩如烟海的《红楼梦》赏析书籍中,难得的佳作。
《赏析》作者孙玉明先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红楼梦学刊》副主编、著名红学家。孙先生著作等身,有《日本红学史稿》《红学:1954》《红海求索集》《常乐斋小说论稿》等学术专著。最为难得的是,孙先生擅长于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历史小说《仙狐居士蒲松龄》,武侠小说《断肠绝情酒》等。作家与学者的双重身份,使得《赏析》一书在学术性、权威性、可读性方面均有所长,且孙先生作家的身份,相较于一般学者,在解读曹公的创作意图、文学手法方面,更具优势。
孙先生是我硕博期间的恩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幽默风趣,具有山高水长的文人情怀。普及《红楼梦》,让每一名炎黄子孙感受中华文学的无限魅力,是孙先生多年来的夙愿。在此,隆重推荐《<红楼梦>赏析》一书,希望每一位阅读此书的人,都能感受到《红楼梦》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