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读一本绘本(怎样精读一本绘本?)
- 读后感作文
- 2022-06-19
- 56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怎样精读一本绘本?
优质回答:
小孩子的理解从能熟读会背诵开始。
其他网友回答
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里面说:“一本图画书就至少包含着三个故事: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一个是图画暗示的故事,还有一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
图片是儿童认知的第一个台阶,而这个台阶实际上对应的是低幼宝宝。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它将不再满足于认知,他会去理解,并渐渐尝试去思考。从“认知—理解—思考”,这是一个过程,每个儿童都会经历这个过程,通过绘本,我们可以很好地感知他思维成长的这个过程。
同样一本绘本,
对低幼儿童,他可能只能达到认知--“是什么”;
对于中小童,他可以达到理解--“怎么了”;
而对于大童,他则可以思考,这里的思考不是单独存在的,是认知、理解之上的思考---“为什么”。
举个例子,
《我爸爸》这本书,对低幼宝宝,在阅读的时候,主要是看图,找小熊、河马、鱼、猫头鹰、香蕉、碗、苹果、勺子、袜子、房子、抱抱、鬼脸等元素。这个阶段,照着文字念的阅读效果并不好,因为他还不理解,最好是和他一起玩“找找看”、“猜一猜”,在游戏中认知学习。
然后对中小童,他可以理解大部分的内容了,包括“像河马一样快乐,像犀牛一样强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快”这样的语言,他都可以理解;还有绘本里面隐藏的小红帽、三只小猪的线索,他也能感受到这些兴趣点。在这个阶段,你是可以照着文字念的。
最后是大童,大童宝宝可以思考了,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画?有什么特点?比如,我爸爸每一张图片有哪些相同点?(这里面明显的相同点就是那件衣服),还有书里的我爸爸是穿着病号服的,为什么呢?(这里宝妈可以提前做工作,了解下绘本背后的故事,在阅读中启发孩子去思考)还有很多类似的细节,都是可以深度阅读的内容。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这些细节并学会思考。
举《我爸爸》实际上Q妈想说明一个观点:一本绘本,并没有完全意义上说它属于低幼绘本或是大童绘本。
一般优秀的绘本,我们的阅读都会经历“认知、理解到思考”的这一个周期。但是不同的绘本有不同的侧重点,确实存在有些绘本它是偏低幼认知的,有些绘本它则偏大童思考,比如《我爸爸》这本书就是偏低幼的,而像《石头汤》、《活了100万次的猫》这类绘本则偏思考,更适合大童宝宝。
现在回到这个题目:“如何精读一本绘本?”
对不同年龄段的宝宝,精读的含义是不同的,比如低幼宝宝,以《好饿的小蛇》为例,
它只要能认知,能复述就很好了;而对于中童、大童,精读的含义更多的是去发现绘本背后的故事、意义,而不是简单的复述。这里面,宝妈们也要做很多工作的。
其他网友回答
精度绘本的方法很多种。每位父母的学历阅历经历见解不一样,带孩子阅读绘本的方式也不一样。
要想带孩子精读一本绘本,我们先来看看爸爸妈妈们给娃读绘本一般有哪几种类型:
基本上分为这几种:
1.照本宣科、应付型。
每一本绘本里面都有字和图画。但是基本上字很少,孩子以读图为主。
基本上,不知道如何陪娃阅读绘本的父母,都会这样,只照着绘本里的文字来读。其他的交给孩子看。或者是应付式,几分钟匆匆读完,马上换另外一本,或者直接作罢。也不管孩子理解不理解,感不感兴趣。
2.只读图不看文、夸张玩乐型
这类父母认为孩子还不会认字,所以陪娃只看图,不看字。囫囵吞枣地过一遍,然后就算完了。
或者是夸张地带着孩子模仿里面的发音,语句,动作。就是陪娃快乐地玩绘本!
3.害怕影响三观、不加干涉型。
当然,也有个别的高知父母,认为过度的解读对于孩子不利,会把自己的三观带入,影响孩子的三观。
他们认为,孩子对于事物会有自己的理解,带孩子看和读即可,其他的交给孩子来自主吸收和决定。
所以基本上也是照着书读,然后每一页之间有适当的留白,让孩子自己去细细体会。
4.高读理解、细心引导性
这类是比较用心的父母,自己先阅读一遍,高度理解后,然后对孩子做适当的引导。每一页都陪娃细细读完,然后再到下一页。
这类也是一定意义上的精读。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无论哪种方式,他们都不满足的。他们喜欢的绘本,就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看,重复精读!那么,如何阅读才是真正地精读呢?
上个月,我去到现场参加了儿童文学作家、绘本大师彭懿老师的讲座。
彭懿老师说,真正精读一本绘本,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照着书念一遍文字。第二遍:和孩子一起看图。第三遍:字和图一起精读一遍。
也就是说,上面说的几种方式,结合起来,才算真正精读完一本绘本。
除此以外,我认为,还应当加入延展活动部分。延展部分包括做手工,玩游戏,做戏剧表演……
以此促进孩子对绘本故事的吸收和内化!
--你好,我是琉璃巧育儿,国际IP童话绘本作者,编辑,绘本阅读指导师,早期教育研究会会员。分享国际前沿育儿理念。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我有经验。
前几天刚刚学习完台湾知名儿童发展专家周育如的亲子阅读课。
绘本阶段的孩子处于看图期,看绘本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延展自己的语言功能、思维能力。
对于一本书,具体做法是:指物命名、丰富形容、口语延展。比如说,看到狗,就想到了它的叫声、毛发、性格、爱好......然后将这些东西一步步讲给孩子听,并且柔和在一起,和孩子交流。
具体做法是:一只狗,一只汪汪叫的狗,一只汪汪叫的白色的狗......
最终就达到口语化延展的目的。
说完了一本书的问题,我们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会重复看一本书。
如何应对孩子重复阅读一本书的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仍然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
具体操作如下:
最初:不讨论,不发挥,逐字念。
慢慢的:启发孩子观察,和孩子讨论。
上述办法其实就是将我们对一本书的内容放在了多次阅读的过程中。
在阅读中要注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家长重在引导和启发。
这种方式目的性很强,对孩子的阅读很具有指导意义。
最终目的是引导孩子一步步深入的了解绘本,并且将绘本的内容进行延展,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引导孩子精读一本绘本,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家长可以结合我上面提到的一些办法,在不断重读一本绘本过程中,将孩子从书本引向更广阔的真实世界。
相信,你一定会相出更妙的办法,期盼你的交流。
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只专注于家庭教育。
其他网友回答
绘本的精度的前提是:选好的绘本。
好绘本是语言和图画的结合:好的图画包括形象生动,细节真实而丰富,图画节奏感强;好的语言包括故事构建巧妙,语言流畅,节奏明快。
精读的核心是:调用孩子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力,想象力;精读好绘本,不仅仅是把一本书读完,而是和孩子一起,不断读出丰富的细节和新意
虽然我自己也读了上千本绘本了,但总有好的绘本不断给我带来惊喜。
比如女儿最近最爱的《小怪兽蒙蒙》,第一遍读下来,似乎没看出什么新意,但当我读过几遍后,我觉得这是引导孩子完成绘本精读的最佳选择。
好的图画创作:细节丰富,前后呼应,伏笔连连,不失真实
《小怪兽蒙蒙-黑黑晚安》中,有很多大人第一次读也不一定能发现的细节。
本书开篇,作者说,毛毛镇的小伙伴都入睡了,可是蒙蒙睡不着。
在通过之后,就可以问小朋友,你发现都还有谁没睡?
对了,蒙蒙没睡,猫头鹰,蝙蝠也没睡。
如果孩子已经通读了整个故事,他就可能会发现,小兔子也没睡。
因为故事的后面,就是小兔子也睡不着,跑到蒙蒙家;但蒙蒙误以为是大怪兽,简直吓破了胆。
为什么蒙蒙会把跑过来的小兔子当成大怪兽呢?
我第一遍和女儿读的时候,还以为只是蒙蒙胆小。
仔细又再反复阅读,才发现,我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细节:蒙蒙今晚睡觉前,多读了5分钟睡前故事。而他读的是什么睡前故事呢?正好就是大怪兽的故事!
仔细看他读的书上的画,就是后来他想象的大怪兽的样子。
好的图画创作:图画之间的衔接,充满了节奏感,进而让读者身临其境
蒙蒙被楼下传来的脚步声吓得不轻,因为他以为是大怪兽;最后他鼓足勇气,拿着手电筒,冲到门口,准备迎接怪兽的挑战!
结果,没想到推开门的竟然是小兔子。
看作者创作的这两幅画面简直精彩至极:第一幅画面中,蒙蒙内心充满了恐惧,手电筒的灯光远远照过来,门口出现了一对大耳朵。
读者不禁都要和蒙蒙一起紧张起来!
紧接着,真相揭晓:原来是小兔子!
灯光变得从上而下,因为蒙蒙比小兔子大很多,反而小兔子被吓得瑟瑟发抖。
这两幅的创作,让我想起我的语文老师,他总说,一篇好的文章,内容丰满的前提就是细节充分而真实。
当家长是引领孩子发现这两幅画的巧妙,孩子应该也会自然习得一些讲故事的技巧吧。
好的绘本:一定有好的故事和好的语言
这一点,《小怪兽蒙蒙》也是很好的诠释,故事情节有趣,充满了反转,比如《幸福的味道》中,蒙蒙一直在自我斗争,要不要和好朋友们分享意外收到的巧克力;当他克服了自己的贪心,要分给好朋友们时,才知道,这盒巧克力就是好朋友们送的;当他又快乐得打开大大的盒子时,才发现,里面只有一颗他最爱吃的草莓巧克力。
精读绘本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不看书,而依然在和孩子重复这个故事。
因为孩子的思维能力总是由具象发展成抽象的,比如,玩耍的时候,吃糖果的时候,家长也可以重复蒙蒙和巧克力的故事。
孩子对故事情节的“脑补”,也是抽象能力最好的锻炼机会。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怎样精读一本绘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