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祝福想表达什么(读完鲁迅的《祝福》,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

网友提问:

读完鲁迅的《祝福》,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

优质回答:

铭记心中的祝福

我们曾读过鲁迅的不少名著,上高中语文中也学了<祝福>,后来还听光盘上奏腔<祝福>,这样祥林嫂的悲惨故事永远铭记心中。

第一,阿毛被狼吃后,祥林嫂悲痛欲绝,后来神经质的逢人便讲述着阿毛死去的痛心事,作者恰当了运用了语法修辞中的反复,寄讲述出祥林嫂心中的巨痛,又让好多不知晓的人从中知道了她心中的巨痛,让大家共同分担了她心中的伤痛,引起读者共鸣。

第二,祥林嫂死了丈夫,被卫赖子拐卖另嫁,不幸丈夫因伤寒死去,儿子又被狼吃掉,她的命运十分悲惨,为了度日,到鲁四老爷家帮忙,年关摆放祭品时,被鲁四老爷嫌弃她是寡妇,不干不净,厉声让她放下,这让祥林嫂感到非常的无奈,无奈说只有土绻条门槛,让千人踏,万人跨才能免除罪名,这是作者对封建制度下残渣渔孽的揭露和抨击,也为像祥林嫂同受冤屈的人们大打不平。

第三,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是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读了<祝福>后,又谁能不同情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呢?在深度透视出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极度同情,又是对这种黑暗社会的揭露与批判,同时又是对受悲惨遭遇者的召唤。破中有立,正是"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真实见证。

读鲁迅的作品,都充分体现了他对敌人、对旧社会制度的无比憎恨,又体现了他热爱人民,甘愿做人民大众的牛的高尚的精神风范。读鲁迅作品,会让人受益无穷,永远铭记心中。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的作品里,真正值得反复阅读和咀嚼的,我想除了他的散文诗,就是小说了。鲁迅以短篇见长,以思想深邃出彩,以语言精准、组织严密而引人入胜,好读、耐看,一进入便仿佛进入一个磁场,让人欲罢不能。鲁迅的小说,魅力便在于此。

为了写这篇小文,又重读了一遍鲁迅的《祝福》。读完之后撞进头脑里的第一个想法是:如果我真有才具和勇气的话,真的可以去在鲁迅研究方面作一定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不一定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立竿见影的效益,但绝对能带来素质和学养的提高,我坚信这一点。

鲁迅的叙述,看似漫不经心,但正是这种漫不经心,让你在漫不经心之中不自然就上了套,进入他设计的迷局,由这种漫不经心带你进入他设计的故事,让你不由自主。同是这种漫不经心,却是经过精巧设计的,只不过高手的设计,不着痕迹,让你自堕入其中还浑然不觉。所以我一直觉得,鲁迅是中国近现代短篇小说的巨匠,是讲故事的高手,是用文字画画的神笔,三言两语,画面感扑面而来。

王小波说:“好的文字有着水晶般的光辉,仿佛来自星星。”我深为认同。《祝福》头一句:“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这一句话就可以让你呆立半天,琢磨半天,这种文字就有着“水晶般的光辉”。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这如同闲话,却饱含鲁迅的用意,无论祥林嫂的经历是如何的坎坷,命运是怎样的悲惨,结局是多么的糟糕,但人一去,茶就凉,尘归尘,土归土,鲁镇的人们照旧鞭炮连天,人们的情绪照旧欢天喜地,谁会去在乎一个被狼吃了孩子的母亲的痛苦呢?鲁迅在小说中想表达的,就是这种冷漠和悲凉,就是这种麻木和淡忘,就是这种可耻的国民性。

因此,鲁迅是一个战士,但同时,他更是一个有悲悯情怀的大爱者。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先生邀请!

读完鲁迅的《祝福》,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是鲁迅先生留给后人脍炙人口的名诗,是他死后中国人不但不会忘记,而且一直流传到今天。

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我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学习,但每一次学习,学习的认识和体会都会得到提高与升华,尤其是对象《祝福》这样看似平凡的作品,都会产生深刻的体会,产生新的认识。由于鲁迅先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文化革命的旗手,他的每一篇作品的问世及能够流传至今天,肯定具有他特殊的历史意义,所以我们如想读懂鲁迅先生的每一篇作品,都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去阅读去认识与体会。

由于西方的工业革命,物质丰富,他们要找到推销商品的市场,而中国是最大的市场而却闭关自守,于是在1840年用坚船利炮打开了2000多年实行封建统治的满清政府,1860年八国联军又攻陷北京,1895年与日本又发生了甲午海战,从此中国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经济上已一落千丈,人民群众则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何去何从则是每个中国有识之士都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学医的鲁迅先生则是左右彷徨。为了救国,康有为、梁啟超上书清政府要求变法失败,于是以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革命志士于五四运动高呼呐喊,提出推翻帝制,打倒统治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及其腐朽没落的封建礼教制度。而这一切的努力,由于袁世凯的复僻称帝,中国又走进了更黑暗的社会深渊,中国应该怎么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恨透了残忍腐败焦着人血馒头而吃的统治者,提着很大地同情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广大劳动人民大众的鲁迅先生,拿起笔当匕首刺向敌人的心脏,把最有代表中华民族最底层而受到封建制度和礼教压迫最深重的《祝福》推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以唤醒中国人民对封建制度及其封建礼教和帝国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家仇国恨,号召国人团结起来进行斗争,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

对于伟人的作品,如果不了解当年的历史背景,便不会懂得作者所写作品的立意与真谛,就会流于肤浅的表面的对作品的认识,就不会收获对阅读伟人作品得到真正的效果。

由于本人对历史的了解不多,加上写作水评有限,表述未能达到预想效果,心有遗憾,如能对各位朋友对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一丁点儿帮助,则心存感激无限感谢!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先生的文章如普洱陈茶,历久弥香!时间愈久,愈能发现先生的思想深邃,文笔清奇!

学生时代读《祝福》并不能深刻理解先生的表达,当时只觉得文章描述的旧社会一个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折射出吃人的旧社会礼教的罪恶性;再度重温此文,鲜活的画面立刻和现今的百态有高度的重合感,可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这就是伟大作品的伟大之处,不因时间的流转而失色干枯!

百人百面,千人千性,每个人的命运是不同的。祥林嫂无疑是不幸的,二十六七岁的年纪便守了寡,且无子嗣绕于膝下。但她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礼法,走出了勇敢的第一步,背着婆家人自己去鲁四老爷家打工挣钱,但值得注意的是,她依然在为亡夫守孝: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袄,月白背心。祥林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她虽然遭遇了亡夫之痛,但她并未被击垮: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她勤快且不惜力气,说明希望和动力仍在!

然而不久她便被婆家人抓回并被卖到山里嫁给了贺老六,开始传统道德根植于心的祥林嫂是是誓死反抗的,不但一路哭嚎,而且拜天地时以头撞香案想一死了之,为亡夫守节,这是何等的刚烈!

后来祥林嫂和贺老六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房子,生活渐渐稳定。然而不幸再次接二连三地降临在这个可怜的女人身上,贺老六病死,儿子阿毛被狼吃掉!房屋被大伯哥收走,她为了生存不得不再次来到鲁四老爷家打工。

她依然为亡夫守孝,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袄,月白背心。当然这次应为贺老六守孝,她依然倔强地坚守着中国流传千年的传统道德;她依然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养活自己生存下去,然而社会环境已经容不下他了!

在周围人的眼中,她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寡妇,而是一个不祥的人了,她不但克死了两任丈夫,还没了儿子,所以鲁四老爷家的祭礼安排是决不允许祥林嫂插手的!她意识到了自己的不祥与不幸,她渴望诉说,人们开始时的倾听出于好奇,围观出于看热闹的心理,进而在祥林嫂的反复诉说中逐渐厌倦起来。她的悲哀经人们的咀嚼鉴赏之后已经成了渣滓!

她不知道,世上的悲哀本来就不是相通的,没有人会真正地关心另外一个人,何况是一个不祥的人!

柳妈看似善意的提醒,其实是旁观者的恶毒!她警告祥林嫂没有为前夫祥林守节,死后要被踞作两半!要想破解只能去寺庙捐一个门槛。然而正是这个门槛击垮了祥林嫂:她捐过门槛之后,本以为身上的晦气全无,和正常人一样了,然而现实依然如故,没有丝毫的改变,所以她垮了,最后被逐出鲁家,以乞讨为生了!

击垮一个人的不是生活的艰难,而是希望的破灭!

祥林嫂在艰难中一方面希望死后有魂灵可以和逝去的丈夫孩子见面,一方面又惧怕被锯成两半,因为她发现捐了门槛后,她的境遇没有改观!

祥林嫂死了,是穷死的,但更是绝望而死的!

她死于冷漠,死于礼教,因为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天生的谬种!

一百年过去了,很多地方的婚房布置依然让有儿子的人参与,只有有女儿或没有孩子的人则往往被礼貌地忽视;更别说一个寡妇,也不必说象祥林嫂这样二次守寡的人了!

可见,观念是最难根除的东西!

一百年过去了,有担当和责任感的人多起来了吗?当祥林嫂问文中的“我”有无魂灵时,出于怕担责任的缘故,是不敢回答的;而现在呢?任何和自己无关的事情,敢出面担起责任吗?

一百年过去了,只是围观他人闲事而非真正关心他人疾苦的人减少了吗?

鲁迅先生是大家,大家就有预见性:世界的悲喜真的是不相通的!

其他网友回答

小时候读祝福感觉祥林嫂的遭遇非常凄惨悲凉,正好死在大过年,死在别人对来年好运的祝福当中,更加有力的突出了故事的悲惨,那么是谁害死了祥林嫂?表面看似乎也找不到凶手,似乎周围的人又都是造成她一天天心死以致身死的凶手。那么鲁迅想要从祥林嫂这个悲惨故事中表达控诉什么呢?

一,控诉以鲁四老爷为代表人物的封建迷信礼制,是害死祥林嫂的第一个简接的罪魁。

二控诉了人性的的龌龊、冷酷、嘲讽,落井下石是害死祥林嫂的第二个间接凶手。

三故事者的讲述者是第三个凶手,他可能是见到祥林嫂最后一个人,而且他从祥林嫂的问话中预料到会发生什么,可是他仍放纵这个神马的发生,不作为。

三.控诉了整个社会的黑暗,如地狱般的人间,使原本强壮的祥林嫂被强大的暗黑的礼教人性社会集体扼杀了。

这大慨也是《祝福》一文收入《呐喊》文集的重要原因吧!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读完鲁迅的《祝福》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