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特征(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

网友提问: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

优质回答:

先谈艺术,艺术可以联想到美,但美又是什么?触及到了人类的终极问题之一,苏格拉底2500年前提出过这个问题,什么是美?至今没有人能回答,我能在知乎这里回答这个问题?显然也不能。但我可以圈定一个范围,如果美是人类所有活动的追求,那么艺术就是更现实化的美,可操作、直观、可得的美。更直接一点来说,人类活动以美为目标的话,艺术就是人类活动目标的精简提炼。

人文,辞海解释:人文就是文化。狭义来讲,人文就是哲学,特别是指美学部分。美与美学的概念又不一样,美是至今人类不可触及无法定义的,或许有人说他能解释得了美,那他就去解释,我这里暂时不关心他。虽然人无法接触美得本质,但是人类可以在美的外围构建一种学问叫美学,研究美,研究审美,研究审美关系,研究美的发展变化过程。那么这就是美学,这就是哲学,这就是人文。因为人文相对于日常活动,离美更近,所以它是先进、优秀和健康的。

艺术和人文的关系,艺术追求艺术本身就是美代表美。人文则追求给人类活动向美的发展提供指引,也就是说人文在人类和美之间,人文更靠近人类一些,艺术更靠近美一些。

艺术离美更近,但艺术永远不可能成为美本身,尽管这是艺术追求的目标,艺术只是把自己装扮成美本身,不同时代的艺术可能会推翻打碎前人的艺术,取决于人文如何定义审美、审美关系。

人文永远向美的目标进步发展,或许永远无法到达美,但是人文在这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中,给人点亮了明灯指引了方向,艺术在成为美的代言人的情况下,可以影响人文如何定义审美。

如果人类弄明白什么是美了,那么艺术就没有存在必要了,人文还是必要的,因为人类需要用人文寻找美的方向。更浅显的比喻,在剧场里,观众是人类,台上的演员是艺术,而剧本是人文。如果观众能通过剧本领略了美,那么就不需要演员的帮助了。

艺术和人文,相辅相成,不断影响人类向美的目标前进。

其他网友回答

文人画最早出现在唐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独创性的时期,无论绘画、诗歌、还是散文创作,都是最具代表的,“南宗”也因此应运而生。正是南宗的问世,被世称为“士夫画”的文人绘画兴起,因为它最具中国特色。到宋代苏东坡、米芾及其儿子米友仁等学者的影响,这种绘画变得更为简朴,主观性更强烈,“士夫画”亦被称为“文人画”。

然而,这种绘画是文人学士为娱乐消遣所作,对被动的写实手法的反抗,在酒兴背后有一个绝妙的画理,被称作“墨戏”,就是这种“戏作”使他们能够用一种十分轻松愉悦的精神去作画。元代吴镇有言:“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瀚之余,适一时之兴趣。”苏东坡曾经画过一支没有节的竹子,有人问他何意如此,他答道:“竹生时何尝逐节生。”苏东坡喜爱竹,尤工于画竹,他曾讲“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竹”。他画的竹子,很象他的醉书狂草,泼墨如云,不着色彩。

士夫画是文人画的一种,演变到今天已是一个名词,已然成为一个画种,而文人画不单指士夫画。当今我们把文人画与士夫画混淆。“文人画”正式提出是明代董其昌,他所指文人画是王维、李成、黄公望等。文人学士们作为娱乐消遣,在他们的书法绘画已经很有造诣同时,同样的文房,同样的笔墨纸砚,同样的清水,他们还有更多的精力去“适一时之兴趣”。正如元代大画家倪瓒所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他还说过:“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传统文人画作为一个绘画门类、一种表现方法,是民族绘画遗产中珍贵的一部分,它所包含的美学内容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腕下题材多为托物言志,立象尽意的山、水、木石、梅、兰、竹、菊、松、荷、花鸟、渔隐之类的自然景物,成为君子的化身。

文人画有个艺术特点就是崇尚“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陈衡恪对文人画的界定说:“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他同时还提出文人画之四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文人画有它特殊的审美标准,不仅要在画之范围内用功,还须在画之外提高主体精神的文化品味。文人画以诗为魂,王维的绘画艺术“画中有诗”,最早确立了诗化的文人画美学原则。

文人画对书法线条美入画是永恒的追求,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构成表达意象的基本元素,书法用线的笔法表现运动中,那种灵动、韵致、风骨,显示出的是生命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强化了文人画的意趣,减弱了绘画对形的依赖,加强了笔墨之外的意境,突出了绘画的文化品味。书法的形式美使画的表现性、抒情性、写意性更加强烈。同时,文人画重墨趣,运用墨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返朴归真、大巧若拙等,这些都成为文人画家在艺术上的自觉追求。

文人画又是以主观意向为创作源泉,其用笔时多写意为主,用笔自然流畅,意到便成。它是世间万物已记熟于胸,任意画之却无不形似,与自然默契相合、天人合一的心灵表现。其神情超于物体之外,而寓精神于物象之中。

中国文人画集诗、书、画、篆刻为一体,独树一帜的艺术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必将永久的会带给我们艺术上的熏陶与享受……

其他网友回答

要想看懂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首先要清楚两个概念:

第一,什么是文人?

第二,什么是文人画?

什么是文人呢?

上古时期,文人是指有文德的人,重在德行。

汉魏以后,专指擅长文章词赋的读书人。

到了今天,则泛指所有有关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文化人”,包括文学家、作家、史学家等。

什么是文人画呢?

虽然文人的概念很早就有了,但因为“文人相轻,自古释然”,一直到晚明之前,也只有画家画、画工画、士人画,而绝无文人画。如宋人苏东坡,他本人从不认为自己是文人,而是士人。晚明以后的后人常把他称为文人,把他的画称为文人画,殊不知,这只不过是打着文人的旗号,可以将自己与前贤拉近到同一类别的可笑行为。

晚明开始,随着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等环境的发展和影响,文人开始解放天性,回归自我,不再以“文以载道”的标准要求自己,绘画的功能也不再只是拘泥“助教化,成人伦”的基本功能,而是崇尚自我精神价值的体现,用画来表达自己的精神感情。至此,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文人画开始真正盛行。这个时候,产生了很多著名的文人画家,如徐渭、董其昌、唐寅等。

到了当下时代,文人画的概念更加广泛,几乎所有画家都喜欢自称文人的,这里就不多少了,只要切记,文人概念是建立在文化知识和文化素质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两个条件,文人和文人画的概念都是不成立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

文人画一方面是很美好的艺术,是几种传统艺术的综合体,其艺术性,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另一方面,文人画的出现乃至盛行,甚至一统中国画的江湖,其实,是断送了宋朝已达高峰的中国画。

或者说,是中国画的发展走了弯路。

了解一下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发展到了宋朝时,无论山水,人物,花鸟画等,均已发展成熟,且表现技巧丰富,出现了风格各异的诸多名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精美的画面效果,中国画可谓鼎盛之极了。

那时的中国画,就是画,画家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画画上,天才画家再专心研究一生只研究画画,不用受诗书印等束缚,画当然好,好到什么程度?

好到后人只能望其项背!

如果沿着这条路发展,中国画的技巧,观察客观物象的方法,使用的工具与材料,都必定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系统化,画面效果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元,越来越美妙,影响力必定更强大,可能也就没有欧洲文艺复兴的三杰什么事了,即使出现了那三杰,其影响力也不会这么厉害了。

因为,与之同期的中国画相比,他们的就不见得有多优越了,如果再借助传教士把中国画带回欧洲,估计当时欧洲的人都要来中国留学学画画了。

可惜,上述都是假设,历史没有如果。

但是,宋即出现了文人画,虽不成气候,但对接下来的元代影响已大!

因为,元,民族分裂,汉人之惨,几乎灭族,而,人才,永远是汉族最多。人才干什么了?蒙元不用,想用的都隐居去了,出家当道士,做和尚去了,而有出仕当官的被汉人看不起的。

而,这些人才有思想要表达,个性想展示,唯有通过书画舒解心中郁闷,显示自己的清高,展现自己的品质高洁,是故文人画大盛。

当然,经元明两代画家努力,文人画也算发展得相当厉害了,甚至影响到中国人的审美思维了。

但纯粹绘画的中国画则日渐式微,甚至发展到后来不题字,没有诗与印章的画被看不起。

文人画把诗书画印统一到一幅画中,画已沦为一个元素,而且,好象还不是主要元素。

在这种思维指导下,画要“写”出来的才是高妙的作品,才是最高超的技巧!

好在,近现代不少画家发现了这些问题,他们纷纷提出要改革中国画,不少画家付诸行动,纯粹绘画类的中国画又渐渐的出现,到了当代,已在中国画坛又占一席之地了。

是为幸哉!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