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有词的意思(“振振有词”与“念念有词”的区别)

  念念有词的意思

念念有词释义:
1.旧时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说祈祷的话。2.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念念有词
拼音: [niàn niàn yǒu cí]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将去;便是一狂风。”

  “振振有词”与“念念有词”的区别等

1.应为“念念有词”
《漯河人的婚嫁礼仪》一文中写道:“铺床就是找儿女双全的嫂子辈的女性来铺新床,铺一层撒一把核桃、枣、花生,嘴里还要振振有词地念叨:‘一把核桃一把枣,大哩领着小哩跑。’”“振振有词”应为“念念有词”。
“念念有词”,《现代汉语词典》:“①旧时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说祈祷的话。②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振振有词”,《现代汉语词典》:“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也作振振有辞。”
这里的“振振有词”应为“念念有词”,取“念念有词”的第2个义项。
2.何为“芭蕉扇”
《北京的夏夜》一文中说:“我拿起入伏前在大钟寺一家不起眼的小卖店买来的一直闲在床头的芭蕉叶扇子,摇了几摇,就睡着了。”“芭蕉叶扇子”应为“芭蕉扇”。
“芭蕉扇”,《现代汉语词典》:“葵扇的俗称。用蒲葵叶子做的扇子,形状像芭蕉叶。”“蒲葵”,《现代汉语词典》:“常绿乔木……叶子可以做扇子。”
“芭蕉扇”是蒲葵叶扇子,不是“芭蕉叶扇子”。之所以叫“芭蕉扇”,是因为它的形状像芭蕉叶。
3.“李元济”应为“吴元济”
《韩愈——以己出之词投入战斗》中写道:“李元济平灭了,而他(指韩愈)的偏旁部首,继续在战斗,《平淮西碑》每一个字,都保持着很强的杀伤力。”“李元济”应为“吴元济”。
《辞海》:“吴元济(783-817),唐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县东南)人。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自领军务,纵兵焚掠舞阳、叶县等,威胁洛阳。后为裴度讨伐,将士多叛离,其根据地蔡州(治今河南汝南)为唐将李愬乘虚袭破,被俘,斩于长安。”
语文教材中的《李愬雪夜入蔡州》出自《资治通鉴·唐纪》《旧唐书》等史籍。
4.你理解“交媾”的意思吗?
《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二里头位于洛、伊河交媾生成的夹河滩翟镇镇。”你理解“交媾”的意思吗?
“交媾”,《现代汉语词典》:“性交。”“交媾”一般用于人或动物,“二里头位于洛、伊河交媾”的“交媾”应该改作“交汇”等意思的词语为宜。
5.“弹冠”用错了
《延安学习组吟》一诗中写道:“雄文频发犹闪电,闲庭信步笑弹冠。”在这里,“弹冠”一词用错了。
“弹冠相庆”,《现代汉语词典》:“《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王阳:王吉字子阳;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弹冠”一词含贬义,用在这里极为不妥。
其他:
★《常把君山四季看》:“在登山道中,唱京剧《打虎上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宵汉’……”“《打虎上山》”应为“《智取威虎山》”,“宵汉”应为“霄汉”。
★《漯河人的婚嫁礼仪》:“‘天地桌’上放着斗,斗里盛满麦子,上面插着一杆秤,称上挂着一个铜盘、两个馒头、数枚柏枝。”“称”应为“秤”。
★《郭守敬——仰望星空的人》:“做工考究,独居匠心,令人赏心悦目。”“独居”应为“独具”。
★《歌谣褒人也损人》:“娘接住问长问短,问得‘小二姐’泪雨连连。”“连连”应为“涟涟”。
★《想念有名有姓的土地》:“两边一来一回犁下来,就翻出了‘地山沟儿’。”“地山沟儿”应为“地墒沟儿”。
★《民谚民谣皆学问》:“浆子浆,棒锤掂,剪子铰,钢针连,连个小布衫身上穿。”“棒锤”应为“棒槌”。
★《锣鼓书》:“男女老少,托儿带母陆陆续续来到说书地点,很自觉地围着艺人们坐一圈。”“托”应为“拖”。
★《初读神垕》:“从水井房的辘辘声,到后门货船咿呀的摇橹声……”“辘辘”应为“辘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