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人生态度(苏东坡 | 逆境中的人生态度)
- 知识
- 2021-06-23
- 373热度
- 0评论
苏轼的人生态度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山路弯弯,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打得树叶“哗哗”作响,路上行人纷纷地逃跑避雨,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拄着一根竹杖,心定气闲地在林间漫步,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苏轼的一生都处在政治的暴风雨中,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居无定所,奔走四方。但他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逸的人生态度。王国维曾评价“东坡之词旷”(《人间词话》);一个没有旷达胸襟的人很难想像可以写出如此旷达的作品。
处变不惊,执着追求
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苏轼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率真。明知政见与当权者相左,仍保持独立见解,不阿附权贵,不投机取巧。当风雨袭来的时候,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惶失措,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他相信风雨总会过去,太阳总会出来。
随缘自适、超然物外
提起苏轼,我最先想到的词是东坡。东坡其实就是黄州的一个小山坡,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他在黄州有《东坡》一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走在这个荒凉偏僻的小山坡上,苏轼没有发出行路难的感叹,而是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自己的竹杖敲击山路的声音。
一代文学巨匠,默默无闻地田间劳作而能自得其乐,是因为他超越了物质的追求:“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淡泊名利、随遇而安无论身在何方,总能随缘自适,自得其乐。
寄情山水,力求超越
虽遭贬谪,苏轼并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他常常登山临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美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
苏轼用辩证的思想看待自己所处的逆境,他用变通的态度排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困厄中解脱出来。
热爱生活,善处人生
我欣赏苏轼的人生态度,他是一个政治上的牺牲品,但是他不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即使身处逆境,人们想到他时,也总会流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他热爱生活,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他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
编 辑:刘玮洁编 审:江巍 孙伟东遗爱湖公园全媒体矩阵由齐安国投传媒全程运营【声明】本文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