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文学】快乐写作,笑对人生
- 百科
- 2021-04-08
- 277热度
- 0评论
【作家简介】段清华,笔名网名小白杨。男,作家诗人,中共党员,军转干部,陕西华阴人,现居陕西渭南。曾在新疆伊犁武警支队和院校服役十余载,热爱新闻工作及文学创作,在中央和省级各大报刊媒体、网络平台发表作品数百万字,原创歌曲《再访小白杨》在军内外广为传唱影响深远。
快乐写作,笑对人生
文/段清华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转眼间,脱下戎装已经快20年。89年冬季两届高考落榜入伍,92年考入军校,95年毕业再回伊犁武警部队,历风雨经枪林弹雨,后又被选调回到武警工程大学。20O2年年底转业到渭南广电系统。
多年来,我在本职工作之余坚持发挥写作特长,在业余文学新闻写作中享受着欢愉和快乐,让我的生活增添靓丽色彩。这些年,先后策划组织《英雄儿女聚华山》,《三秦书画边塞行》,《万里拥军伊犁行》,《再嗨草原之夜》,首届书画春晚华山论剑,组织激情广场演唱团、星光灿烂艺术团进社区到老年公寓养老院慰问演出等大型社会公益活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退役军人的不忘初心爱党爱国的情怀。
1989年冬季,带着两届高考落榜的遗憾和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热血豪情,我报名参军,入伍来到祖国大西北边陲-----新疆伊犁武警支队,成为一名年轻的战士。新兵连的摸爬滚打,报道组的挑灯夜战,“处突”一线的危在旦夕、千钧一发,军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提干以后的重任在肩……至今仍旧萦绕在自己的脑海。官兵情,战友爱;民族团结一家人;紧张而有节奏的部队生活;锻造了自己坚韧不屈、吃苦耐劳的个性,同时也为我的新闻文学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使我走上了业余文学新闻写作的道路,并因此改变我的命运和人生。
当兵三年共在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新闻文学稿件近千篇数百万字,连续两次荣立三等功。笔下推出的典型人物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四人次,全部破格提了干,有的还成了英模。部队也没有忘记我,选送我考取了武警工程学院,圆了我曾经的大学梦。并由一名战士成长为共和国警官。军校毕业回到边陲伊犁之后,我牢记肩上神圣职责,把一腔热血和青春献给了部队,先后在支队担任政治处组织干事,排长,宣传干事,中队政治指导员,在处置97伊宁动乱中一线作战,记录了珍贵视图,撰写了大量材料。后经部队推选,调回西安武警工程学院,成为一名学员队干部。在工作中,自己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先后带出一批大专队和两批大本队学员,多次受到学院和系表彰。在法律本科 函授学习中撰写的论文《试论法制和德治的相辅相成关系》在《武警学报》发表后被全国多家刊物和网站转载。
2002年年底,自觉服从部队院校安排,转业地方。本来,通过努力我完全有能力和机会进入党政机关工作,但为了心中的理想和对文学新闻事业的偏爱,选择新闻单位,最终成为一名普通的广播电视事业工作者。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转眼已有18年,虽然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到远离城市、条件艰苦的技术台站,但我仍然是怀着满腔热情和对新闻写作的热爱,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及时用手中的笔记录着生活的闪光点,讴歌社会发展进步和新人新事新风尚,给台站驻地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为他们排忧解难,恪守着一名普通党员和业余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在多年写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善于思考才能写作出有生命力的文章。
02年10月转业前,我在部队一直是从事新闻宣传和机关政治工作。到发射台工作后,尽管那里地处偏远,生活单调枯燥,我仍然能正确对待和自觉服从组织分配,愉快地投入到生活中,并利用业余时间满怀热情地写出了《韦庄发射台建成花园式台站》、《东秦第一铁塔》、《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党和人民声音传遍千家万户》等反映韦庄台工作风貌的新闻稿件,在媒体相继刊登,对展示我台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激发主人翁责任感意识起到了一定的鼓劲和促进作用。同时也使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了施展。
“03.8 ”二华洪灾过后,我积极给有关媒体建议,由华商报和西安城建委牵头,在灾区搞“帮灾民找活干”活动,而且利用休假,忙前忙后地帮助渭南记者站组织灾民去西安建筑工地打工赚钱,减少了灾区不安定因素,又让数百灾民在春节前每人挣到1500-3000元不等的工资,使灾民过上了详和幸福的春节,并有能力开展灾后重组,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给我送来一面题有“心系灾区冷暖,情注家乡重建”的锦旗。
03年9月,家住韦庄镇韦一村小学六年级品学兼优的女学生党洁重病复发,其养母王桂兰为给养女治病早已借遍亲友乡邻,而且债台高垒,只好带着病女四处求助,甚至长跪不起在街头闹市,但乞求来的钱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求助于我后,我一方面劝党洁养母王桂兰逐级向关工委、妇联等反映情况,争取救助;一方面借助媒体向社会各界呼吁。自己也积极地为她们母女分忧解愁,想方子。在倾听王桂兰和党洁的哭诉后,看着为给养女治病几乎发疯和绝望的王桂兰,听着小党洁发自内心渴望早日战胜病魔重返校园的呼喊,我也被她们母女水深火热的悲惨遭遇和真情至爱深深打动。当天晚上就挑灯夜战,完成4000多字的通讯《患病少女和养母的人间至情》(《苦命母女情撼渭北旱塬》),1200字的消息《花季少女渴望早日重返校园》相继在渭南媒体和西安、北京媒体以图文形式刊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之后,渭南人民广播电视台“热点直击”、渭南电视台《东秦百姓》栏目;陕西电视台《诉说》栏目,省卫星电台新闻传真、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等媒体相继给予专题报道和关注,在媒体的呼吁下,社会各界纷纷伸出爱心温暖的双手,使党洁从生命垂危的边缘又看到了生的希望。
2004年3月,蒲城永丰的一对父女在洛惠渠不幸溺水身亡,我得知此事后,积极联系华商报等媒体,写出了《路桥没护栏,父女同遭难》为题的社会新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几十年都没有修建护栏的蒲城—澄城线路洛惠渠永临桥上修建了护栏,为当地群众出行方便安全尽了力……近年来,我还先后采写了《寡母亲情难舍弃,千辛万苦守残儿》、《贤孝媳妇赵秀芹》、《夫妻抽水站》《奥运健儿争金夺银壮国威董老山泼墨撰曲表心愿》《王老虎虎威震敌胆》《神鹤献瑞迎奥运》《孝星党东阳》等一大批有社会反响的稿件,赢得了渭北人民群众和读者的广泛认同。
2006年“八·一”期间,怀着对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特别是伊犁人民和边防部队的深情厚意,由我牵头,组织渭南著名书画家王钢、宋玉涛到新疆乌鲁木齐、石河子、伊犁、尼勒克等地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三秦书画边塞行”活动,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特别是伊犁人民和边防部队子弟兵的欢迎。多年来我一直和解放华山的特级战斗英雄刘吉尧保持密切联系,先后撰写了《特级战斗英雄刘吉尧的华山情》、《和英雄一起追忆烽火岁月》等文章。发表在《三秦都市报》《渭南日报》各类报刊媒体。
2008年至2012年,我的报告文学、通讯作品在第八届至第十二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作品金奖。笔下的主人公陕西书画院副院长、书画家雷社艺,渭南广播电视发射台台长郭建平,渭南公安局退休干部、西部剪纸王任爱国被评为中华世纪风采人物。2008年12月9日至12日,我毛遂自荐到华山莲花山庄采访报道渭南文化旅游项目恳谈会。采写的《四省十五地市旅游业华山结盟》《各地客商盛赞华山》《华山内画神州一绝》在各媒体网站和陕西广播电视报发表,受到大家的好评。2005年和2014年先后两次借调广电局和文广局党委办公室,完成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国家文化示范城市和创文创卫,党群路线教育大小材料数百件,在《文化月刊》《中国文化网》等中省媒体发稿百余篇。近几年还参与组织策划央视诗歌春晚和中国书画春晚,把陕西方言说唱、华阴迷胡老腔推向央视诗歌春晚和书画春晚……
2019年七一前策划组织浙江湖州市社会化拥军协会艺术团不辞万里拥军慰问,我精心筹划,周密安排,既要安全顺利圆满完成慰问演出捐赠物资任务,又不能影响部队军事训练政治学习武装巡逻和战备,还不能造成一点滴边境军事布防泄密。我和伊犁军分区,武警州支队领导,拥军艺术团李团长反复电话微信联系沟通,确定时间人员日程接送,确保拥军慰问联谊既热情隆重又简朴可行,不给部队增添麻烦。
多年来虽然组织没有给我发挥自己特长的平台,使我暂时离开了政教和宣传工作岗位,但我并没有怨天尤人,丧失生活信心和对写作的热爱。对新闻文学写作的爱始终牵动着我的神经,业余写作已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用手中的笔讴歌党和人民,弘扬社会新风,鞭挞歪风邪气,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背景音乐和图片摄影:作者提供或选自网络
欢迎投稿南北文学:1126763578@qq.com。微信均可。作品须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平台赞赏费用即为稿费,其中80%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十元和一周后的稿费不发放,维持平台基本运营),阅读量达二百,发放全部赞赏。稿费发放日为一周后发放,若有遗漏请联系平台。联系平台、领稿费请加微信15968880820。文中广告为系统提供。欢迎大家提供宝贵意见。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谢谢!
南北文学:从南到北,从北到南。
南北,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