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苏宁 ▏春雨一洗皆萌芽

点击上方“山西文学院”可以订阅哦!
2021年第10期·总第308期·
苏宁,女,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平民之城》《消失的村庄》《我住的城市》以及小说《熟人社会》《客人》《生存联盟》《地泽临》等。曾获第十一届十月文学奖、黄河文学双年奖特等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吴承恩文学奖。
周四下午去了咖啡人曙光店。带了一本书《太阳很红,小草很青》。想完全投入地把一本书读完,我一般都会在白天,去一个另外的地方。天气好时,把车开到一个空地上,在车里看。家里是有书桌的,书桌上常有几本书同时摊着,使我不能专心只看一本。家里还有一只冰箱,里面不断被我补充进水果,我会常走过去,打开一下。如果在走向冰箱、茶水的时候,发现某一处有灰尘,又发现一个东西没摆正,我的强迫症心理就立地现形了。
雨从上午就开始下了,第一场春雨,天气预报说这一波阴雨与寒流要持续到下周二。因为雨,因为不是周末,茶店里静极了,座位也都空着。找了靠窗的角落,取出了书。
新年才收到的,从太原寄来。
一个人和她同代的书如何相遇?有各种情况,无意中看到了,在书店、在图书馆、在别人的桌子上,看到也喜欢上,单纯地凭着它作为一本书的品质。我一向靠自己的判断选书。对同时代人的荐书我有自己的分析。或者,它的作者是身边常常相见的一个。在一本书里的一句话里,可以看到他平常的一个样子,或者是窥见他比在现实中更宏阔或小一围下去的思想。或者是认识而不常相见,用一本书的方式再见。这些,都无法定义我与《太阳很红,小草很青》。
一页页,一行行看,一字不漏地看,字里的情绪和踪迹,从各个方向、从每个小细节上汇聚成一个人的踪迹,时间和地名,最是动人声色,让人叹息和惊惧。曲曲延延,一生的线,从85年开始,枝枝蔓蔓伸到此刻、眼前,一算,将近是四十年了。
一个下午加上黄昏,不知不觉而过,看来可以读完了。一抬眼,四围已经全是茶客,外面的雨没有停,下在街灯的光线里。店门旁是市内小火车的经停站。
第一部分里,有几个标题用到了“那”字:《那条路》《那抹绿》《那场雪》《那本书》《那束光芒》《那些人》。其中字句也是寻常说到的语气,“那”,比拟着一种距离。终归那不是此时,此地了。甚至,已不是此“我”之所有了,从“那”经过,一个人扬尘走向另一地。也是一颗血肉尘心吧。想起另一个有“那”字的词“阿那含”,虽然,它是一个译音字。想到它的意思:不还。
太阳很红,小草很青。近一时期的书籍出版在意装帧,回顾这一二年,流行简洁冷淡风,好像可以以此反抗物质世界的异常繁富与喧腾。但钱铭老师说:创作出细节丰盈的美丽画作(指封面)需要更高功力。说”人最不缺少的就是审美能力”。我有幸在微信上欣赏到钱老师收藏的部分装帧精致的异国书册封面。斑斓绚丽。《太阳很红,小草很青》的封面设计深合钱老师所指之境,画面饱满、细节丰盈,沉静中带有活力。
半合起书,点了点心作晚餐。茶店里上客的时间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进来、出去,咖啡可能外卖,门口挤着几个穿了雨衣的闪送员。
是前天。小区的快递驿站给我发消息:速来取,星联件。
骑了单车去取,取来这本书。
想到某天遇到的问题:是哪一件事让你感觉自己老了。我想,是此时吧,读了这样一本故人的书。
这个雨天,我被封闭进高老师用文字建构的空间里。红红太阳、淡白的天空,青青的草地上,而非此时雨中的茶店。
高老师的文字敞亮、朴拙,对人事描画简洁,透彻。这一本书在这个雨天形成了一个有疆界的空间,过去完成的生活都是岸吧,正在进行和将要到来的生活都是有活力的海吧!我于此空间中逡巡环游。这本书带我尽情地回了一次头。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何为散文。《太阳很红,小草很青》是一本散文集。一个见过故事的人,写的一本有故事的书。不论当下,我国人对散文如何定义——所有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都写过的文体就是散文吧。既然都写过,每个人也就都有臧否权利。我亦是其一。在我的认为里,有韵律的文字之外都可称散文。它是可以涵盖小说的。通行的文体分类,已跟不上现在的文体呈现。诗歌而外,于散文和小说,指向的并不是结构,而是内容。我承认,从哪个维度或视角给它分类,都对。一件事,过分强调、形成统一标准答案,是无趣的。所谓文体分类与定义,只是为谈论时的需要虚设的框架。随时可以拆除。随时可以搭进新的支撑。
让我想到所谓读后感。我有时很介意如何说到读后感三个字,它意味了你对某本书、某篇文字的思想划线——你给了它一种界线,一种个人的意志。
但是,怎么样才算读过一本书?每本书给你的思想赠予不仅不同,而且有别。
《太阳很红、小草很青》让我看到我的师长在如何面对选择,他对生活的处理。他对文学与语言的理解。这是高老师的第四本散文集了,在这一本里,我能看到他对文字、文章之学的理解在发生变化。
生活的核心与文学的核心,落实到纸上,都是主动反思的形式。书中对于旅行、自然、情义的点到,从父亲的视角,让人看到了一个让父亲放心的儿子的生活,比上一代人在空间上开阔很多的生活。
有一篇,我记得清晰,名《写作,是另一种呼吸》。是的,我同意。写作,是对一个人精神触角的一种收留,甚至包含了宽容。最完全的正大、光明、圆满的收留。一个人精神的被收留何处?或者,什么样的事物才可以承担这种收留?可能还有其他方法。高老师痴迷的事情,工作而外,文学而外,还有书法、摄影。他活得浩荡、广阔。
由一本书及于自己,多年伴我存在的,自我质疑多,自我更新少。比眼前生活更高的地方可有,如有,当是明天。“一世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用写下的字句,重画一次行过处的踪迹。所思所及,是一个人对熟悉的人、陌生的人平等了的心意,均同了的最善意、无私地倾谈与分享。
回顾这一年,我也第一次在读完一本师友的书后写信息:周四下午找了茶店专门去读这本书了,剩了两篇昨晚读完了,一些场景在眼前晃:爸爸迎面都没认出自己、上学、在上海买衣服的情景、喜欢的面食,屈指一数是四十年在字里行间里,这本书又正好在二月出来,好像85年的青春时光就在昨天下午。
《太阳很红,小草很青》作者高海平先生,85年后一直工作于我从十五岁就开始看的《语文报》。那是我喜欢的第二份报纸。
“酒酣上马去不告”,一书读罢如杯中酒尽,三月了,一场春雨一场暖啊。我喜欢这本书。
   
            2021.3.3
 于江苏淮安

END
文学院
联盟
河北文学院
重庆文学院
太原文学院
山西文学编辑部
《黄河》编辑部
《都市》编辑部
  敬请关注“文学院联盟”各省市文学院、杂志社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文学资讯。

▲向上滑动
主 编 | 张卫平
  副主编 | 赵建雄
  编辑部 | 悦 芳(主任)
  郭萍萍(副主任)
张雅斐(编辑)
  图片提供:作者 网络  
  联系电话:0351-3071809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
  sxwxywx@163.com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ˉ?
文学|思想|视野|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