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的人文历史有哪些 集安的人文历史? 集安的介绍
- 知识
- 1小时前
- 1热度
- 0评论
一、集安的人文历史?
集安市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全市幅员面积为3217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3个街道,126个行政村, 总人口23万人。有汉族、朝鲜族、满族等9个民族,是中国东北的边陲重镇和长白山地区商品的重要集散地。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前37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鸭绿江中游和浑江流域建立政权, 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区),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25年。668年高句丽灭亡后,又经历了渤海、辽、金、元、明各朝。清光绪28年(1902年)建立辑安县,1965年改为集安县,1988年5月改为集安市,1988年7月被省政府确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将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集安是一座历史厚重的古老城市,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3年高句丽的第二代国王——琉璃王迁都集安。集安作为高句丽的国都历时425年,经历了十九代王,是当时东北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中心。古代的灿烂文化在集安境内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世界级)、洞沟古墓群、丸都山城(国家级),其中高句丽古墓群七十五座、古墓万余座,号称“东方金字塔”的大型王陵十余座——将军坟最为雄伟。还有号称“海东第一碑”的好太王碑,号称“东北亚艺术宝库”的壁画墓二十余座,数五盔坟的壁画最绚丽多彩。集安文物古迹对研究中国历史与考古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句丽古迹 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2004年7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将军坟 位于集安市东北约4.5公里的龙山脚下,“东方金字塔”之称,建于公元五世纪初,为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 寿王之陵。 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边长31.58米,高13.1米,用石条 1100多块,其势宏伟壮观。 这座方“坛阶梯石质”古墓,采用精琢花岗石砌筑,共七阶,其中最大一块长5.7米,宽1.12米,厚1.10米,重约32吨左右。其余六级,每阶皆由三层石条砌成。整个陵墓呈正方形,底部面积997平方米,顶部面积为270平方米。在陵墓的第五阶正中,有早年打开的闲道,可通墓室。墓室呈方体,边长5米,高5.5米,四壁用6层石条砌筑,墓顶覆盖一块巨大而完整的石板,平面达50余平方米,重约50多吨。 好太王碑 集安市区东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墓碑。好太王碑建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是用一整块角砾凝灰岩稍加修凿而成,略呈方柱形。这种石料多见于集安的良民和上下活龙一带的鸭绿江边。好太王碑高6.39米,幅面宽1.34~2.0米不等。高句丽工匠们修凿成形以后,将它立起来,然后书写、镌刻。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付44行,每行41字,除去行文及碑石缺损空刻,共1775个字。碑文为汉字,大小在9-10厘米左右,为方严厚重的隶书,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 好太王陵 位好太王碑西南200米,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之墓。始建于391年。是现存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知年代、葬者的典型墓葬。 好太王陵是一座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好太王陵的方坛构筑前曾下挖80厘米的基槽,奠基90厘米,由于一千六百多年的地层变化,方坛基部变动较大,边长66米左右,近于正方形,残高14.8米,方向近于正西。太王陵的内外结构与将军坟略有不同,太王陵目前可见16级阶梯,第一级阶坛由5重修琢工整的石条垒砌,顶部修筑墓室,东西2.95米,南北3.25米,藻井上部石条稍内收,盖顶石系一整块长园形石板头长径8.4米,短径5 米,厚0.8米,墓室高3米,墓道长5.3米,宽1.85米。 丸都山城 位于集安城北的丸都山上,与国内城相距2.5公里(千米)。是高句丽早、中期的著名城址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为世界古代都城史书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文献记载,西汉元始三年(3年)高句丽迁都于国内,筑“尉那岩城”建安二年(197年),高句丽与同臣属于曹魏的公孙氏政权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高句丽溃败,国内城被毁。建安三年(198年)高句丽第十代王山上王加固扩建尉那岩城,修筑大型宫殿,尉那岩城更名为丸都城。209 年,山上王移都于丸都,至此,丸都山城的整体布局基本完备,成为高句丽时期唯一一处以大型宫殿址为核心规划整体布局的山城王都。 丸都山城是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垣,城墙高低起伏。在山崖陡峭险峻处筑低矮城垣或不筑,山脊平缓处,高筑城垣,使城外高培绝壁,防御能力增强。山城北高南低,形若向南倾斜的" 簸箕"。城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周长6395米。丸都山城环山为屏,山腹为宫,谷口为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山城防御坚固,城内却又宽敞自如,环境优美,使建筑、军事、生活、生产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首创了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口簸箕形山城的建筑模式。这种因地制宜的创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高句丽民族建筑才华、筑城理念的充分展示,高句丽在丸都山城营造方面的“奇思妙想”,使其成为中世纪都城建筑的杰出范例。 国内城 位于集安市市区中心地带,古城墙经历千年,依然坚实牢固,都城风范,潇洒依旧。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 年)朱蒙在西汉玄菟郡辖地内建立了地方政权, 号高句丽。初期都城为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五女山山城),西汉元始三年(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同时筑尉那岩城(后称丸都)。至北魏始光四年(427年)移都平壤前的425年间,国内城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高句丽古墓壁画 集安古墓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基本可以分成三种。早期和中期的壁画,拙朴、雅气,充满灵性,十分贴近现实生活,流露出一种天真和幽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民族的乡土乡情和社会风貌。在这些壁画上, 人们可以看到:贵族和妻妾宴饮,厨房中厨师在烹鱼炒肉。喜爱舞蹈的高句丽人排起长队,头戴羽饰,挥动双臂,跳起集体舞, 或者表演独舞。市集上的表演更热闹,在大树下有耍猴的,表演幻术的,玩杂耍的。争战和扩大疆土是高句丽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双方将军身披铠甲,头戴兜鍪(móu盔),战马也披着铁甲,兵刃相加。双方的步兵也扑打在一起。战胜者举刀砍杀俘虏, 被俘者跪在马前,引颈待毙…… 集安古墓壁画除了上述反映生活风俗的内容之外,还有极大一部分是神话传说和宗教内容,特别是晚期的壁画,这种内容占了主体。其中描绘四神的壁画较多。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四方之神,在一些古墓中成了中心主题,独占四壁。流畅的线条,对比的色彩,夸张的形象,神秘的气氛,体现出高句丽画师的技艺更加纯熟,笔法更加洗练和生动。须弥座上的佛祖、菩萨群像、护法狮子、童子、莲花等宗教内容也出现在壁画中。更为引人入胜的是,伏羲、女娲、神农氏、飞天、乘龙仙人、驾鹤、仙人、伎乐人、造车的奚仲、神力士和日月星辰也出现在壁画上。这一现象,正好说明,高句丽文化与炎黄文化一脉相承。高句丽壁画另一个特点是装饰图案。主要有“王”字连续花纹,莲花图案,环纹图案等等。这些图案简洁明快, 富丽高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二、集安市的历史?
集安历史悠久,至少可溯及原始社会。境内已发现9处原始社会
集安
遗址,曾出土大批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及夹砂褐陶器。对鸭绿江、浑江流域的考古证明,至少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集安浑江、鸭绿江流域就已经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辉。
先秦至隋唐时期:据史料记载,新石器前期,集安一带就是古代人类重要居住地之一。远在唐、虞、夏、商之时,即已人烟早布;“禹平北土,置九州”,此地属齐州;舜分齐为营,此地转营州属。故集安地域建制较早。周武王灭商,“释箕子之囚”,箕子带5000人回归商人旧地,“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秦朝统一后,属秦辽东郡。汉朝初,在今集安设不尔县,治所不耐城(今集安市)。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西汉增设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不耐城属玄菟郡高句丽县管理。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自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迁都国内城(不耐城音转,今集安市)。自此,集安成为高句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
王莽新朝期间,因高句丽不服调遣,贬高句丽县为下句丽县。东汉后期改设丸都县。高句丽在今集安为王都期间,除维修国内城外,在今集安及附近修建尉那岩城(丸都山城)为王都,尚有在国内城附近筑平壤城、东黄城为王都的记载。东晋之后,高句丽臣属南北朝的中原各王朝。公元427年,自国内城迁都平壤。今集安为高句丽别都,仍名国内。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朝收复集安,在今集安辖域岭前、岭后分设国内、苍岩二州,结束了集安作为高句丽别都239年的历史。公元668年,高句丽亡。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大祚荣于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建立"震国"。渤海于今集安设正州,亦称沸流郡。正州迁治后建为渌州,渌州迁至今临江一带,今集安又改为桓都县;渤海强盛时期,设5京15府62州。于今集安设西京鸭绿府,不久迁至今临江一带.
宋朝到明清时期:开泰六年(公元1017年),辽建东京道于辽阳。桓州(今集安)属东京道辽阳府。。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州卫都督佥事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政权(清朝前身),定都赫图阿拉(新宾老城),今集安为其近辖之地,属建州女真满州部。
康熙二十年(1681年)始,正式在辽东修筑柳条边墙,将今新宾汪清门、通化县英额布以东的辽阔地域列入禁区,今集安在其封禁之内。此后历近200年于解禁。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通化、怀仁析出各5保共59牌,建辑安县。
中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前夕(1912————1949):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翌年建立中华民国,实行省、道制,
三、灵隐寺历史典故?
你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便在此处建寺。据传说,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称为“灵隐石”,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所化。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成为灵隐寺的宝物之一。
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之一。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四、泉州历史典故?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个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
五、蓬莱历史典故?
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仙岛屿,被认为是仙境之地,是神仙们的居所。其典故如下:
蓬莱三仙。相传,唐朝时期,有三位来自蓬莱岛的神仙,分别是李彦、李俨和李厚,他们身穿白衣,手持仙剑,行走于人间,为百姓解决疑难问题,治病救人,被人们称为“蓬莱三仙”。
蓬莱仙境传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仙,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
六、迁安历史典故?
迁安的历史典故不少,如唐王征东,老马识途,棒打龙山头,女蜗补天,还有轩辕故都,等等,欢迎来迁安作客。
七、国庆历史典故?
早在唐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国庆的说法。唐玄宗当政期间,满朝文武呼吁将唐玄宗的生日八月初五这天定为“千秋节”。千秋节盛行后不久后又改版升级为“天长节”,庆祝形式更加浩大。后来,为了庆祝明治天皇的生日,日本遣唐使还把天长节带回了日本。明清时,“天长节”又演变成了万寿节,这个节日也成了与元旦、冬至一样重要的节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每年的10月1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国家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象征,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八、莫高窟历史典故?
莫高窟建立于十六国时期。
在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这本书中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一个僧人乐尊经过这座山,忽然看见金光闪耀,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手来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这个洞里修禅,给了名字叫“漠高窟”。
九、皮里阳秋历史典故?
《晋书·褚裒传》:“裒少有简贵之风,与京兆杜乂俱有盛名,冠于中兴。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这则典故里的“皮里春秋”,因晋简文帝母郑后名阿春,晋人避讳改为“皮里阳秋”,后来衍化为成语。
这则成语意为肚子里有《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形容表面上不作评论但内心里有所褒贬。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当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十、中药历史典故?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巨大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