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八景,动静相融郎兰英
- 百科
- 2020-12-17
- 163热度
- 0评论
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肖 龙
编辑|滕新晶
图片|网络
五台八景,动静相融
作者/郎兰英
五台境内,景色优美,千姿百态,古八景历久弥香,令人称颂。多少文人墨客写诗填词,动景活灵活现,静景清晰逼真,动静相融,互为一体,联想丰富,构思奇妙。
“月挂西楼夜静幽,山城醉晚鹭飞秋。熙风絮柳辉做伴,步入金阑四望收。”朱义和先生将“山城夜月”的景色描绘的让人如临其境。西楼不动,夜深人静,在这静谧的夜晚,不乏动景的呈现,熙风轻吹,柳絮轻摆,白鹭飞绕,月辉照耀,好一派雅致的景象,其想象何等浪漫!五台城雄居小丘,东南北三面陡立,城西与山峰相接,滤泗河川流不息,正如朱生和先生所词“三陡四门留,一轮明月走。”三陡四壁虽一动不动,但大门敞开,四下望外景是绝对不可能的,然而,凭月亮的光明随月亮的行踪与外界沟通绰绰有余。不大不小的五台县城竟有如此出神入化的美丽夜景,真令人感佩。
“阁道穿云”,气象壮观,古景传颂,久经不息。“大千翠岭接烟波,十里茹湖水映阁。山城仙洞穿云过。古来庙会多,洞上云飞阁,戏在云头唱,人在云中歌。天南海北往来客,清茶热饭暖心窝。闲看古柳舞婆娑。”这是朱生和先生赞扬“阁道穿云”的(双调·凌波仙),将本来静态的阁子岭石洞渲染的有声有色,富有了神化般的动感。阁子岭是五台城通往五台山的交通要道,为此,在岭上凿石壁成洞,洞上建筑楼阁,凡遇阴晦天气,大雾笼罩,云游阁洞,此番景象,落影茹湖,美不胜收。每年的五月初一,在这里有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茹湖落雁”充满传奇色彩。“西山雨,弥漫神都,洪水东流,一路崎岖。入抱平湖,雁鸣野渡,芦白飘浮。四十八顷,可观海图,纱帐七里,如火如荼。古水迁途,干枯了茹湖。野草丛生,飞走了苍鹭。”朱生和先生将昔日美景抒写的有情有趣,四十八顷茹湖盆地,凡浅水之处,芦苇生长,随风飘荡。每逢仲秋白露,北雁南飞,在茹湖栖息,觅食夜宿,此番景致,动静相融,苍漫鲜活,令人回味无穷。只可惜好景消失,水迁湖枯,芦苇变野草,大雁不再栖身停留。“茹湖落雁”只能在传说的故事中幻化美景,只能在梦境中观赏大雁如何在茹湖落脚。
“云蒸霞蔚柳含烟,碧瓦红墙古寺前。暮鼓晨钟泗阳畔,山间竹石露华鲜。”朱义和先生将“龙王烟雨”的景色勾勒的如彩色画廊。古寺静卧,呈现碧瓦红墙,山站着,石躺着,一律处在静态之中。泗阳河水声潺潺,龙王庙暮鼓晨钟,柳树间云蒸霞蔚。山凹中,芳竹轻摆,频频招手,迎接赶庙会的远客近邻。路两旁,鲜花摇曳,点头微笑,招呼南来北往的过路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为动提供场所,动为静增光添彩,两者联袂搭臂,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龙王烟雨”的美丽风景。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在龙湾赶庙会,既临龙王寺拜龙王,又赏“龙王烟雨”景象,集会场车水马龙,物流涌动。正如闫竹叶先生所诗:“老父相聊戏文外,妇姑独约小摊前。忽嫌庙会时日短,集散人归难入眠。”这里写出了人们对庙会留恋难舍的依依情怀,道出了“龙王烟雨”的影响极其深远,极其广泛。
河边是阎锡山故居,人杰地灵,传奇故事不计其数。“河边归燕”不仅是美景,而且是佳话。河边是五台的南大门,滹沱河从这里流入境内。此地方圆平坦宽阔,气候适中,温暖宜人。河边村村北有一大山豁口,燕子最早飞来,成群结队栖落在一座叫堡子的山咀上,亮起悦耳动听的歌喉,为清凉圣地五台山通风报信:春天来了。朱生和先生(双调·水仙子)曰:“河边春雪送冬寒,飞燕翩翩次第还,叫开佛国南门看。东流滹沱河,春染群山花繁。南来雁,过关山,春早人间。”此幅画面,动景与静境浑然一体,颜色与声音相互映衬,景色与意义和谐统一,更喜采用拟人表现手法揭示主旨,点明意义。燕子飞落山咀,大雁飞过关山,山花五彩缤纷,滹沱河哗哗流动。雪花飘飘,送走冬寒,燕子鸣叫,喜报春天。这不仅仅是风景美,更重要的是意义深。
“莫道山阴雪半消,村前淡绿着林梢。早春布谷还催种,老圃芫荽已捉苗。”闫竹叶先生将“槐阴春绿”的情景抒写的曲折迷离,趣味横生。背阴山峪,积雪未消,村前树林何来树梢绿叶?布谷鸟唧唧喳喳,刚催人耕种,老圃芫荽怎么会捉苗?疑问重重,悬念迭起,如梦如幻,令人解梦,促人深思。槐阴村座落于滹沱河北,背靠山峦,面向太阳。初春到来,临近村庄寒气未散,依然是一片褐黄,槐阴村的气候已经局部温热。娘娘堂的树们率先穿上绿装,村前一马平川的旷野水田浮出新绿,这所有的一切,彰显了槐阴村早春景象,佼佼不凡。
“东冶秋黄”亦是古今亮丽一景。“东冶秋来褐满窗,金风送爽裹娇装。田园四处丰年望,沃野连天稻粟黄。”朱义和先生这里突出东冶秋景灿然、丰收在望的景象。凭借田野旷达平坦的自然环境,稻粟如画,卷起千层浪,连秋风都染成黄金一样的色泽,一个裹字出神入化,将静态的田地,动态的稻粟,揉合在一起,穿衣装扮,富于风的韵致,色的滋润。朱义和先生紧接着丰收在望的描述,以“连天”尽情夸张,呈现东冶秋黄的壮美景象。正如朱生和先生所词“滹沱畔,靓梳妆,水映楼廊。”鲜活的意境,寄于东冶秋黄以人的行为与情趣。传说东冶是冶炼铜铁之地,历史上利用小银河的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如今东冶已成为闻名四面八方的蔬菜生产基地。闫竹叶先生有诗言:“茄紫椒红稻麦黄,农家秋景胜春光。天高气爽云犹淡,禾熟风摇土亦香。”我总以为,五台多山区,少平川,东冶居于平川之处,所以,“东冶秋黄”就越发弥足珍贵,令人赞赏。
“清清河水东流漾,千寻绝壁悬崖上。高望洞窟波涛涨,万千红黑鳌鱼荡。村民接上筐,日夜等分飨。清明前后欢声朗。”这是朱生和先生呤颂“石窟跃鱼”的古景词。我们陈家庄乡李家庄村,河湾东岸有一悬崖峭壁,传说此峭壁下方有一石窟,窟中有一股清水流动,清清的水欢歌轻唱,点点滴滴注入小石潭,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三四天内,有鱼从洞窟中跃出,村民们把篓子、篮子贴在石壁上,接鱼赏光,大凡在场的人们,人人都有一份。朱生和先生将此情此景描绘的静景惊险悬乎,动景逼真形象。悬崖、绝壁、洞窟一动不动,非造化莫属;流漾、鱼荡、波涛涨,大自然赐于动态的风景线,同时又是恩惠的施舍。“接上筐、等分飨、欢声朗”完全是人为的动态景观。“石窟跃鱼”原本是何等的美妙!何等的有趣!只可惜景致并没有尽人如意。朱义和先生有诗言“半壁悬崖碧水低,稀藏石窟跃鱼奇。鳞伤体破归无际,千古缘由谁得知?”闫竹叶先生的诗句对这个问题做了解释。“细雨悄言寒食事,惠风传唱浪花歌。一时物欲成悲剧,景瘦人稀奈苦何。”却说原来有人嫌洞窟的口子小,跃出来的鱼挤破了肚肠,建议用炸药炸口,结果炸得水也不流了,鱼也没有了。几多痛悔,几多无奈,看来,如果贪得无厌,美好的东西就会消失。“石窟跃鱼”不仅是盘古美景,传奇佳话,更多的是深刻教训,警钟长鸣。
五台古八景情景交融,风光秀丽,分布在五台境内的各个地方,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动静相融,构成独特的风景线,静景产生于客观的地理、山水,展示了自然美,是呈现动景的背景与依托,流动的景观诗意芳菲,赋予了人为的思想,主观的意念,酿造了变化不定的景象。
作 者 简 介郎英,原名郎兰英,山西五台人,教师。忻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自一九九六年以来,在国内各类报刊累计发表文学作品一百余万字。作品选入多种版本,多次荣获文学奖,先后出版散文小说合集《天边一片云》、散文诗歌合集《穿过流动的时光》、长篇言情小说《诗意人生》、专集《作文精选》等。
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南国散文》投稿邮箱:2155074933@qq.com
《南国红豆诗刊》投稿邮箱:528784663@qq.com西散南国文学编委
总顾问:刘志成
特约学术委员:李汉荣 杨年华
顾问:林膑董守和依凝丁铭春周耀华熊建华
艺术顾问 :陈超 龙怡珍 黄国梁
名誉社长: 孟甬
社长: 卢小夫
副社长: 李景
执行主编 :若兰
副主编:杨青 吴开岭 黄传安
财务部主任:李惠
策划部副主任:冯永谦
制作部主任:妙妙
审核部主任:孟丽华
推广部主任:吴人民
编委:次 央 肖 龙 杨雯兰 孟丽华
魏来安 滕新晶 問 問 胡文举
傅沐辉 段鹏尧 黄传安 叶彩虹
小 黑 龙玉波 陆 悦 袁 非
独孤白 卫 云 空谷幽兰 吴秀珍
陈立国 常文
主管单位: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编辑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商务厅13层
邮编:850000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67/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213
敬请关注南国文学
版面设计: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