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云松老师宇宙学课笔记 2009

一个和本课程内容无关的事儿是,朴云松老师上课的时候拿一个只有一张纸的活页夹,一聊就俩小时,有个学生说朴老师,您讲义能借我抄一下吗,朴老师说我这课没讲义,就这个纸,你要看吗,学生看了看,发现全是关键词,没情节,我当时路过这个对话现场,拿张纸神侃的风格让我想起了费曼
另外关于这次宇宙学考试的附加题,想起个关于泡利的段子:泡利死后见到了上帝,上帝热情的带泡利参观了这个宇宙并介绍了这个宇宙的设计方案,泡利听完,耸耸肩说,你本来可以做的更好的
重新发一下凑数和加个原创标签
—— 20200909
前几天看到一些分享的宇宙学科普的审校是朴云松老师,想起研一修他的宇宙
学课程时的一些欢乐日子,这里整理一下课上听来的八卦,放这里纪念一下,未必都有趣
我补充一下alpha, bathe, Gamov这段:说一开始工作是alpha,gamov和herman干的,但是因为herman拒绝把名字改成delta,所以文章就没有herman的份了。gamov是个酒鬼,什么都能干出来,当时他投文章的时候为了凑alpha-beta-gamma,把bethe的名字加进来了,bethe自己并不知道。结果出版社的编辑也是猴精,一下子就看出来bethe在这里不太和谐,就把这篇文章直接发给bethe审稿,后来bethe才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纪龙)
弗里德曼模型,宇宙学原理,奥伯斯佯谬:
牛顿那时候是静态宇宙模型,这样就会出了点问题比如为什么星星不能把夜空照亮,但是牛顿太牛,没人反对
用牛顿力学推出来弗里德曼方程,牛顿力学仍是可以做点事情的,并不是一无是处,但仍然被广义相对论代替
19世纪前没有 宇宙学原理 这个词,但也接受了一些,三十年代有这个词,米恩提出来,听克莱因的学生说的
下面罗列一下广义相对论
(讲完弗里德曼方程的V(R) 和 R 的关系)还能算什么,比如宇宙的年龄,大家心目中的宇宙年龄是什么,人家说137亿年,是这么多吗
说年龄意味着对其历史的了解,就是说要经历的都目睹了都知道了才好,比如同学九年,那你就知道他至少九岁,之前并不清楚,他说他23了,是吧,是真的吗
我们知道的宇宙,物质为主,之前,辐射为主,所以说原则上算年龄要分段,辐射为主之前呢,不知道,那我们只能算出来这俩阶段的年龄,在之前只能说不知道,好了我们开始算
这里是老师表演的一些计算过程
如果认为物质为主就是宇宙,刚才就把年龄计算完了
如果认为之前是辐射,OK,到此为止
如果再问之前,取决于怎么做模型,你要是知道再之前的inflation是怎么回事,就从那时候算到现在,做inflation的只关心n趋于无穷的事情,别的都不管,你问他暗能量,他只会说:这个非主流
一般说年龄,可以说137亿年,依赖模型,依赖能标,计算到t_{eq}就行了,再之前都很小,要点是知道怎么一步步算下来
关于视界
能用光联系到的边界,因人而异的一个观测区域,两种:
粒子视界,有宇宙那天到现在,光走的长度
事件世界:无穷长时间才走到的长度
宇宙均匀各项同性:
算来算去,大约十万个独立事件,独立发展,很那说最后是均匀的,问题的起源很多种表述,比如说回首宇宙,看到很多因果不联通的区域,怎么解决,比如用inflation
inflation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而问题的解决需要的并不是inflation,只能说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inflation是一种满足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条件的候选答案
宇宙热历史
上一章不论说了什么都是toy model,不是观测的宇宙,许多近似只是为了说明能玩什么,这一章看看现实情况
其实这也就比科普深一点点
开始是碗热汤,物质,所谓物质吧,从光汤里一个个退出来,成为现在的样子,效果和回城卷轴差不多,后来人就出现了
从光汤里出来,decouple,退耦,这个很重要,在光汤里没完没了和光子couple,碰撞,要有个条件,有个标志,让我们觉得它和光子已经不掺和了,已经退出了,我们用反应次数,反应频率,看到和光的反应少了,就说,退耦了,碰撞次数大约1,就是好久才碰一下,就认为退耦了,这就是判据
宇宙年龄轴(从上到下代表从古到今):
z = 10000,GUT model
1TeV 电弱
1GeV 夸克相变强子
1MeV 核合成
1KeV 奇怪吗,这里没什么物理过程
1eV 几十万年
现在
正反物质不对称的起源:
观测上,没什么反物质,有的话也湮灭了
天上也没有,能量上没什么额外的
说大尺度,也没有,因为会有额外的gamma射线影响CMB
地面上,反物质是碰撞出来的,不是天生的
如果人则原理,没这么多问题,只是默默接受
如果过程中有什么不自然或者所谓不自热的过程,就会考虑加一个机制,一个手调之类的来产生不自然
(这里一堆推导)结论是构造模型要在40MeV以上,否则难以支持观测,假设宇宙一不留神分成两部分,流行的说法是,一开始正反物质守恒,后来引入一个机制,使正物质多了一点
萨哈诺夫,氢弹之父,后期致力于反政府运动,终究没看到苏联解体,能力过于领先那个时代,工作不多但都有启发性,比如黑洞,反引力,热什么的,老年人写review还会讲讲他的文章,年轻人的review大多数是讲讲活着的人的文章,而他1967年这个工作可谓经典,一方面是因为正在粒子物理飞速发展的年代,同时也是因为文章思路超越了那个年代,1967年人们以为什么都守恒,比如B,C,P,T什么的
萨哈诺夫条件:
1,B不守恒
2,C和CP都不守恒
C和P也要不守恒,这是基于对宇宙本身的考虑,粒子物理给不出来C CP不守恒的需求,这是宏观效应决定的,当时B不守恒想不到,C,CP不守恒更难想到
做暗能量的人,习惯于随手在L里加一项,再折腾L,做粒子物理的人习惯于要先满足很多条件,所以做暗能量的人很多,做法比较奔放,做粒子物理的就少多了
做宇宙学的人往往会用手在L里加一些项,毫不留情的破坏C P T,做场论的人是做不出破坏CP对称性的事的
比如L ~ A_u j^u 一举破坏所有对称性
这是八九年的工作了,03年,又一堆人研究这个,比如高能所的XXX
也是随手在L里写一项,再和实验比较,如果追问说为什么加这一项,或者更自然的问这一项的物理意义,我们说在当前的宇宙学研究方式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在加入这项后做事情而不是这项本身,如今的研究趋势已渐渐的倾向于先生猛的做出计算,并argue出有用的东西,对这莫名的一项的来源的更多思考已经被漠视
04年几个日本人用曲率的偏导代替矢势的偏导,然后……
Gamov在Fredman膨胀模型框架下算了核合成,都是苏联人,校友
找Alpha合作,拉着Bethe一起挂名字,达到alpha,beta,gamma的效果,Alpha后来不见了,因为跟老板不合,Bethe从不提这篇文章
文章名叫 化学元素的起源,如果是现在的话,会取更响亮的名字
核合成已经被程序化了,后面会提到
核合成与大爆炸的结合是如此之好,以至于成为宇宙学最难怀疑的部分,关于这些理论和对应的后续现象的解释,没有第二选择,比如加速膨胀,可以说引力修正,可以说inflation,多种选择,可是核合成,没有第二选择
Recombinetion 再复合 重复合
后核合成时代,当初温度搞,都是电离态,后来温度降下来,质子终于可以冷静的俘获一个电子了,recombinetion的意思正是俘获电子成为中性原子的过程,其实没有re的意思,因为这是第一次复合,不是再次,这里re是历史原因,没办法了,类似的有reheating
Jeans不稳定性,Jeans是人名,190几年的英国人,研究流体中小扰动对流体稳定性的影响,当时没有广义相对论没有弗里德曼方程,这个研究很容易推广到宇宙学里
常见的比如中微子抹平效果,30eV的粒子将由于自身运动抹平40Mpc以下尺度的扰动,反过来可以限制中微子的质量,中微子不能占多数,否则抹平尺度过大,这就是朗道阻尼
无碰撞阻尼是限制小质量粒子
碰撞阻尼是要说明不全是重子
扰动的演化,这些全都程序化了,这里就是意思一下
这里就是想说无论星系团尺度还是宇宙学尺度,都需要暗物质
修改引力吧,也是个行当,很难与观测全部匹配,不如引入暗物质一了百了,为了和谐,不多评论
只要震荡就能作为暗物质,如果额外维能震荡,也可以做暗物质,甚至卡拉比姚上都行,以至于找个震荡就能当暗物质 (然后我就看到朴老师的一个文章在额外维里做了个暗物质)
讲到为什么需要暴涨,几个理由
提出inflation的人会review,给出inflation的很多应用,明白人都知道,也就两三条应用,最好也看一下不是提出者,并且很有威望的人的review
七十年代末期,统一模型下粒子物理达到顶峰,这时候才开始关注别的方向,有些人从粒子物理转到宇宙学,SU(5),磁单极什么的,七十年代末算了很多早期产生的例子到现在的数密度,常常矛盾,这都不是宇宙学自身的问题,宇宙学处理方法都是从n到n/s,算下来的矛盾都可以认为是粒子物理本身的问题,GUT之类没有明确验证的事情或许过几年就不说了,但前俩问题是宇宙学的问题,只有借助宇宙学自身来解决
inflation模型
A H Guth回忆录,79年想出来的,81年发的文章
Starobinskii,Sato也有类似想法
对于旧的inflation,远大于1,得不到足够的efolding数,远小于1,出不来,一直在inflation,得不到观测宇宙,总之存在问题,Gamma / H^4 是常数也就是早晚产生率差不多,但是早点产生可以涨的很大,Guth和Weinberg写过一篇讨论
学生别看太origin的东西,浪费时间还不知道对错
旧模型里Gamma / H^4不变,没法停止或者没法开始,怎么从远小于1到远大于1,如果要在这个问题本身框架下解决问题,一个重要思想是让Gamma / H^4 变动
Steinhardt,89,prl extended inflation,十年了才有人想到这个,因为都在跟风做slow roll,他在Brain Dick理论框架里做
于是89-91年,一圈牛人都在做这个,直到发现有许多问题,才消停
然后说20Mpc下不适用,又发展出 hyper extended inflation
91年,说Gamma也能变化,Linde,现在看来好像很简单,就是变化Gamma,H什么的,在那个跟风发paper的年代,还是值得鼓励的,毕竟更多的人都只把物理当工作,成为一个朝九晚五的白领物理学家,养家糊口也是现实
一路隧穿下来,可能得到需要的efolding,这个方向很漂亮,可以启发怎么做事情,04年提出来,是03年左右string landscape的进展
bubble隧穿模型很少,因为借助其他手段,不如slow roll来的自然,但也没什么对错,也别追问宇宙到底是怎样的,这里就说说思想
画inflation图,前面那个土包不画了,或者一些老人还在画
Linde 1982
Steinhardt Albrecht 1982
两篇文章
Hawking说Steinhardt是通过他的报告copy了Linde[苏]的思想,Steinhardt后面有美国人挺他,Hawking才勉强承认
Hawking也有篇文章,Linde文章是Hawking审的,当时通讯很慢,所以直接通过并且写了点东西改正他认为Linde的计算失误,其实无所谓,当时看不清楚,后来引用多是引用前两篇,个别人会引用Hawking
Hawking可能是想挤掉Linde?反正没挤成,参与讨论总是好的
Dirac奖 Guth Linde Steinhardt 没有Albrecht,但工作可能是他做的,后来就不怎么写文章了,可能觉得掉份子吧,也在争发现权
82年取名叫new inflation,81年的就叫做old inflation了
83年Linde,Chaotic inflation
old inflation是热大爆炸后,inflation是过冷相变之后的inflation,这个事时间简史里的图像,这在八十年代初还好
new inflation与初始冷热没关系,同时认为reheating后才开始热大爆炸,于是inflation不是附属在热爆中了,inflation和热相变没一点关系了,这是一个观念的变革
inflation 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Linde
这些模型,说他们有成百上千个实在是低估了数量,大多数多多少少有点修改,基本上没什么新东西,作为一个唯象的行为,没有太多理论动机,有框架,没动机,也就不得不持续不断的出模型,这个领域做久了是会对如何发文章有所领悟,进而成为工业化的事情,见到什么势都能拉过来算,起点低,但是没什么origin的东西,甚至极端点说,有时候一个理论,当它美的足以吸引你的时候,也基本上暗示它将难有更多发展,已经达到某个顶峰
原初扰动
hep-ph/0210162 Riotto
Mukhanov et al. Phys. Rept 215 203 1992
刚有点涨落,被inflation拉长,扩大到视界,大于视界的时候,扰动就停了
量子场,本来就有涨落,81-82年有人算
按时间从早到晚:
Mukhanov Chibisov 算starobisky的现在都不怎么用了
Guth Pi 算Guth的
Hawking算Guth的
Starobinsky算Starobinsky的
稀里糊涂的算
最早阐明这个事情:83年 Bardeen, Steinhardt, Turner
现在多用这个BST的结果,框架,思想留下来了,Turner名气比贡献大,做宇宙学的,有的人很有名气,啊,其实做的很一般(我们这时候就互相问会不会是说那谁)
R被拉出视界,又进视界诶,算扰动,BST结果是曲率扰动在出视界进视界时幅度一样,所以只要有f之回500efolding的扰动就有最后进视界的扰动
90年代中期完全定下来的方法,从而有标准的手段做计算,就像宇宙使用说明
算扰动,标量,矢量,张量,给好度规,加入扰动
WMAP5的结果,测下来得到个区域,表示答案有可能在这个区域,观测想排除模型,但是太难了,WMAP1排除了phi^4,当时取efolding数大约40,在观测的这个圈外,以为排除了,后来取到60,又回去了,以至于总能取好这个数,让模型位于观测点上,同时需要意识到数据总有倾向性
下面给出两种机制
一个场给出六十个efolding,给出slow roll,给出十万分之一涨落,相当严格,限制很多,压力很大,于是尝试一个场取暴涨,efolding,另一个给出扰动
俩机制:
1,曲率扰动,curvaton model,曲率子,01年Lyth Wands没什么可做的,走上了这条路,一个标量场满足标度不变,等曲率扰动,最后一个等曲率扰动变成curve曲率扰动,在inflation后面一点,当时一共四片文章,之引用L 和W那篇的话,可能审不通过,这是业内潜规则,毕竟是这四片文章给你的这条路
2,inhomogenuos reheating Dvali et al. 03 和几乎同时的 Koffman 03 也叫modelatel,衰变的Gamma不均匀的时候有空间分布很合理吧,一个扰动的sigma诱导的Gamma的扰动
有这两个机制,找个势去inflation,能有扰动,ok,真没有扰动,用上述俩办法凑一个扰动,ok,大家都很聪明,并且可以以此为立足点去考虑,即如果从这两点出发,给出一个解决视界问题的方式,就可以摆脱inflation,这俩机制对inflation是一个补充,更是一个摆脱inflation的挣扎
仅在过去10年才对扰动有更多认识,因为被inflation压制了20年,许多原初扰动的idea都是过去10年提出来的,这才是科学发展观 (囧rz)
单场,压力太大,双场,轻松一点,多个场一起分担呢,但是多场假定别的场不动,就这个动,这个假定也太那啥了,多场很难做,或者就假定时间没耦合,可以做一点
(之后表演了多场模型的做法,凑出来个宇宙学模型) 作为唯象理论可以放松很多基本理论,然而也产生了更多不可预言性
有的学生体会不来宇宙学的玩法,就会建议他学会跑程序,以后好找工作
比方说两个场,2000, Gordon Wands Bassett(博后?) Martens 2000(主任),他们的工作说明了要算什么
如果N个场,N个方程,1个曲率扰动,N-1个等曲率扰动,方程里delta s 和 delta phi 耦合的紧,不同位置分解的角度都要算,如果角度不变,退耦了,角度导数等于0,还是N个方程,N个场,0.5 * m_i phi_i^2 只要求所有m_i相同,delta s就等于零了,也可以加限制使delta s 等于零,WMAP就是这么给出N场的置信区间的 Sasaki Stewent 1995发在日本的杂志上,成为后来计算N场的基本文献,这么多年了还用他们的公式
reheating
无尽的inflation模型,只要能给出,1,efolding;2,扰动;3,进入辐射为主的演化,也就是加热到某个温度,使后续的物理能够进行
一开始说这个过程不重要,说该衰变衰变,后来发现这过程对inflation有影响,整个八十年代都没重视这个事情,相关讨论发生在82年,做完new inflation后
Albrecht Steinhardt Tuner Wilczek 1982;Dolgov Linde 1982;Abbott 1982 讨论了一把,以为没什么可做的了
有效性是reheating时和f的能量比,f后不是立刻reheating,上面公式有效性不够,但也一直在用,因为有效性不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参数共振 后来意识到的
标准引用 Kofman Linde Starobinsky 1994, prl,有个相关的prd,50多页;20%的工作者会引用Dolgov Kirilova 1990, Traschon Brandberger 1990,Brandberger会说这个idea是他原创的
推参数共振的公式,最后得到个两阶微分方程,插手册发现Mathieu方程,能在数学手册上查到!有一章讲这个方程,似乎重要的方程总能在手册上查到,如果查不到可能不是很重要
Bubble
由bubble产生,退出inflation 标准引用是Hawking Moss Stewart 1982;Watkins Widrow 1992
Hawking80年代初有很多重要工作,SLAC上Moss的工作就这俩和Hawking一起的引用率高
Bubble里真空,壁上有动能,Wall,辐射出去震动,有大有小,加热不均匀,或者均匀,那么要压制大的bubble产生
Eternal inflation 永恒暴涨
尽管这里已经不涨了,别的地方还在涨,Linde 1986提出这个词
Vilenkin[苏]的工作:Eternal inflation;隧穿波函数,和Hawking Hartle的对立;宇宙弦
80年代中期,多宇宙已经出现了,2000年后string的发展促进了这方面的讨论
false vaccum,与之前的slow roll下的真空对应,Bubble下的图像
A L Guth old inflation本身就是eternal的,因为没有结束机制
引用文献Guth 1981;Steinhardt 1982;Guth,Weinberg 1982,2000年前slow roll多,之后这个图像多,因为这个说起来能听懂,比如球形,有边界,比前面方块来的舒服,比如bubble里wall膨胀比1/H还快,看不到,总想验证这个,尤其是这个信仰被人批评后,总想能体会到bubble的迹象,这方面的文献很多,大多数是胡扯
前面说bubble碰不上,现在没能碰上,产生引力波,对CMB会有影响,比如形变,比如有方向性,等等总会见到的
期末考题:
1,核合成,计算H/He丰度比,也有Li之类的,H/He最普遍,可以限制宇宙学模型,中微子分代,注意修改限制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2,磁单极,为什么是个问题,GUT标度下产生重子数的比,与计算拓扑缺陷是同一种方法,宇宙弦之类的
3,inflation efolding数的算法,由宇宙到现在的演化决定,暴涨后怎样演化决定了efolding数,如果加个别的时期如何是好
4,张量标量比,满足什么限制,滚动限制方程
5,这样的势的宇宙学图像是什么
附加题:对宇宙有什么建议
后记:
1,考题里那张图后来出现在李淼老师的文章里:
Multi-stream inflation,https://arxiv.org/pdf/0903.2123.pdf 发表在JCAP上
2,朴老师在一篇prd上画了更复杂的图:
Inflation in a Webhttps://arxiv.org/pdf/0906.360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