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园地】杨必智:三过黄河的回忆(一)

《漆水文学》ID:qswk866 感谢关注
三过黄河的回忆(一)
文/杨必智
我是潼关人,老家在麟趾原最南边的上瀵井村,距离老潼关(一九五八年县城搬迁后称为“港口”)大约六公里。小时候跟村里的大人去过城里几次,但都没有到黄河边。从陶家庄的官坡上也远距离的看过黄河,除了觉得它很大,也没有其他特别的感觉。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黄河是一九六七年。那是我在太要中学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宣传队的时候,去黄河铁路大桥建设工地慰问工人群众。那个临时搭建的舞台,就在黄河边上。从那时候起,对黄河才有了“气势磅礴”的感慨和“难以逾越”的感叹,也有了对过河的期盼和对大桥建设者的敬畏。
当年,过河唯一的办法,就是搭乘渡船 。虽然从春秋时期潼关就有了渡口,虽然“风陵晓渡”也为文人墨客啧啧称道了几百年,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过河,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九六九年五月初,我和同村的贾中仁一块去寺角营学校联系插班上学。办完事看时间还早,就商量着到港口玩一玩,顺便去看看黄河。当时南同蒲线黄河铁路大桥还没有竣工。虽然从一九六六年开始,受文革影响,工人们也曾经分成两派,但双方都标榜自己是“革命派”。对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也都能认真执行,对大桥建设都不敢马虎,对工程进度影响也不大。我们到达河岸边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在大桥的建设工地,看到有些没穿工作服的人,也上了施工用的临时索桥,并没有受到盘问和阻拦,于是我俩就冒出一个想法,也要到桥上去走一走。
那座索桥用钢丝绳搭建。绳的两端固定在相邻在建桥墩的脚手架上,索桥两边有钢丝绳做的护栏。桥面由竹片穿成的架板铺设而成,宽窄不等,大部分为一米左右,近工作面的地方超过三米。有些架板之间还有很宽的缝隙。河面上风很大,桥身摆动的厉害,走在上面颤颤悠悠的,没有胆量还真的不行。我们起初还害怕不让“闲人”通行,想的是如果有人阻止,就原路返回。也许因为不是上班时间,一路上就没有见到几个人,即使碰到穿工作服的人,他们也没有过问。当我们小心翼翼地沿索桥走过黄河,踏上山西的土地时,天就已经黑了。再加上我们来的时候,家里人都不知道,怕他们担心,所以只是在桥头周边的工棚附近转了一下,就准备返回。从潼关上桥的时候没有受到阻拦,但回去却不顺利。在山西的桥头,我们受到了几个带着红袖标的人的盘查。他们首先问了我俩的身份,然后再问了我们过河的目的,最后要我们背诵一条在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期间发表的毛主席语录,否则就不予放行。
当时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刚刚闭幕,学习九大文件,落实九大精神,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大事,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九大制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我也学过一些文件,读过一些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当即随口就背出了“这次大会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要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具体内容现在记得不是很准确)的“最高指示”,顺利地上了索桥,然后自顾自地往前走。
那时候桥上有电灯,但电压不稳,灯泡的亮度不够,有些地方还比较黑,也看不远。我走出去一段路,见贾中仁没有跟上来,就在一个桥墩旁等他。在这期间,我遇到了我们小学的老师杨志明,他刚从山西过来,准备回杨家庄。他当时带着红袖标,肩上还扛着一杆枪。我问他见到贾中仁没有,他说好像有个学生还在那儿接受盘查,没有看清是谁。他要我和他一起走,我丢不下贾中仁,就拒绝了。他因为家里有事,不能耽误,也就没有办法帮助我们。
杨老师走了以后,我就返回桥头寻找贾中仁。这时候才知道,他背的那条“语录”不准确,那些人就让他到一边去想,等想起来,背过了再走。我当时也不敢越过“岗哨”,只是很着急的看着他,希望他能够尽快想起来。也许是蒙住了。其实当时最简单也是最流行的毛主席语录,就是“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我俩都没有背这一条。突然想起来后,我就隔着岗哨对着他提示了一句:“团结起来”。他马上反应过来,就把它完整背出,那些人这才放过了他。等提心吊胆地过了河,到了港口,我俩又摸黑走了十几里路,回到家已经是后半夜了。这次过黄河,踏上山西的土地,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作 者 简 介
杨必智,笔名言川,1953年生,陕西潼关人,大学文化,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华诗词学会、中国电力作家协会、陕西省诗词学会、陕西省散曲学会、陕西电力诗词学会会员,潼关县诗词曲联协会名誉会长。有数百篇诗词歌赋作品散发于多家报刊杂志。部分作品被收录于《中华诗词》《中华散曲》《陕西诗林撷秀》《渭南诗词大全》。在不同题材的征文中,也有作品获奖。出版个人诗作《言川诗文集》《言川淘韵》和研究文集《你不知道的潼关》。二零一八年,获“长安诗人”荣誉称号。
《漆水文学》运营团队
平台顾问:童子心
法律顾问:姚振勇
主 编:水云天 刘永义
副主编:绿 洲 何联社

评论部主任:王建峰
书画部主任:单德学
编审部主任:袁学伟 刘马陵
主播团:贾晶 天 晴 梓 然
编 委:王娟英郭彦文 唐刚王浩浩 张亚鹏
《漆水文学》投稿须知
1.作者来稿须为原创首发,内容健康,积极,拒绝一稿多投,文责自负。2.来稿以附件形式发指定邮箱,文后须附作者简介,以及生活照一张。3.投稿10天内未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4.投稿需加主编微信(li603352818),以便发放文章稿酬。稿酬从赞赏金中提取,以红包形式发放,一周内赞赏70%归作者(有朗读的作品,作者和主播4/3分成),30%留平台运作,赞赏低于十元不予发放。5.单篇文章阅读量超过五百,平台奖励作者10元。6.投稿邮箱:2442033792@qq.com 我们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喜欢本篇,就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