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丨皇上有旨:死葬河南,不得北还

>>>来,跟朕说一遍:洛阳欢迎你
你父母说了大半辈子洛阳话,若有人要求他们说普通话,不说不准喝汤,他们怕是要摔碗骂娘了!
开啥玩笑,乡音咋能改呢?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不管。1000多年前,他率领鲜卑人迁都洛阳,为了缓和民族矛盾,要求少数民族兄弟向汉人看齐,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改姓汉姓。
古今中外,外族人占领他人地盘后,往往要求当地人向本族文化看齐——比如清代满族皇帝要求汉人剃头留辫子,急吼吼地想把华夏文明推翻重建。
孝文帝却拿自己开刀,向鲜卑人“下手”,从体制到风俗,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汉化改革。
真有个性,真了不起!
态度过于强硬,多半因内心自卑,怕遭遇抵抗,怕形势失控;姿态谦卑,反而昭示了孝文帝骨子里的自信:朕相信通过自我融入,能让鲜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来,跟朕用“普通话”说一遍:洛阳欢迎你!
>>>行不更名,坐“可”改姓
皇帝的改革在鲜卑族内部引发强烈不满,大伙儿集体发牢骚:汉语太难学了,简直要人命啊!
孝文帝说,那就缓缓吧:30岁以上的人,一时难改习惯,可以慢慢学;30岁以下的朝臣必须说汉话,若敢抗旨,不发工资,降职免官!
老臣李冲比较狡猾,说:“四方之人,口音不同。我看皇帝说啥话,我就跟着说啥话好了。”
这是等着看皇帝笑话呢。
为了表决心,孝文帝带头学汉语,上朝下朝都说“普通话”。他还带头改姓汉姓,由拓跋宏改名为元宏。
现在有些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为了孩子跟爹姓还是跟娘姓争得鸡飞蛋打,瞧瞧人家孝文帝,跟姓元的没啥关系,说姓元就姓元。

>>>死葬河南,不许回老家
像孝文帝这么看得开且具备超强外语学习能力的学霸不多,有些学渣型鲜卑人自知学不好汉语,便卷铺盖开溜,打算逃离洛阳,回北方老家。
孝文帝的长子元恂就是逃兵。据《魏书》记载,元恂是个胖子,不好好学汉语,还嫌洛阳夏天太热,光想着回北方老家,把御赐的汉服都给撕了,甚至意图联合鲜卑旧贵族发动叛乱。
孝文帝觉察后,把儿子抓起来暴揍一顿,后来干脆狠下心毒杀了爱子……
朝廷下旨:迁居洛阳的鲜卑人,须以河洛为家,“死葬河南,不得北还”。
叶落归根的退路也断了。不能后退,那就只能前行。
改革在血与泪的洗礼中曲折推进,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至少在当时的孝文帝看来,他选了一条他认为正确的道路,至死不渝,努力前行。这世上多得是纠结迷茫的凡夫俗子,因此,有方向的人都值得敬佩。
版权声明: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中意本文请点赞,喜欢本文请转发,有话要说?点击文章末尾“写留言”,留下你的精彩见解。
散文投稿请加小编微信:27538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