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散文集读后感(《冰心散文》读后感)

冰心散文集读后感
提起冰心,我们很容易想到鲁迅。很多人说他们俩人在文学上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
如果说鲁迅代表新文化中的阳刚面,那么冰心则代表阴柔面;如果说鲁迅是一柄锋利的社会手术刀,那么冰心则是慈爱的灵魂布道者。
冰心的慈爱,组成了她“爱的哲学”。在冰心看来,只要有爱,我们就拥有了一切。
冰心关于爱的智慧,让她得以领略不同的人生。在今天这本《冰心散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冰心的系列思考成果。她用这本书,带领孩子完成了一场“关于生命价值问题”的探索之旅。
《冰心散文集》的作者冰心,一开始是以探索人生、揭露社会弊端的“问题小说”,和哲理小诗风靡文坛的。但是,越到最后,冰心越发现,只有爱才可以化解存在于世间的一切问题。
就连与冰心文学价值观取向截然相反的茅盾,都在《冰心论》中写道: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属于她自己。冰心的作品,反映的只是她自己。茅盾认可冰心的散文价值,觉得她的散文,比小说以及长些的诗篇,《繁星》和《春水》还要高。
生命存在的价值,教会我们仁爱
当我们生活平顺的时候,我们从不思考关于自我生命存在的价值问题,这不是一个容易让当事人想得通的问题。
只有我们遭遇了重大变故,我们才会问自己:我们生命的存在,到底有何价值呢?
事实上,我们大多人的一生,都不算平顺。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关于生命价值的问题讨论,开始在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多次呈现出来,大家试图在文字的表象下,找到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意义内核来。
多年前,韩国上映《牛铃之声》时,300万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电影讲述了一对迟暮的老人,和一头牛的生活故事。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头牛的寿命只有十五年,影片中的牛,却多活了三十年。这头顽强的牛,给很多人带来了思考。
影片导演李忠烈说,在电影拍摄之前,他曾经想要自杀。而拍完电影以后,这种念头也就随之远去了。他跟拍三年,制作出了一部不到80分钟的电影。通过电影告诉我们,也告诉他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是活着本身。
冰心也思考过关于生命存在价值的问题,她在寄给小读者的信件中,聊到让自己耿耿于怀很久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很寻常的夜晚,冰心和家人吃过晚饭以后,家中的弟弟妹妹都回到了自己的卧室,冰心看着父母还在桌旁看书吃水果,她也就留在客厅看起书来。
恰好这时,一只老鼠偷偷跑到了桌下,吃桌子底下的食物。冰心见到这一幕,就用书本挨近老鼠的身子,想要赶走它。但没想到,老鼠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
这时,家中的一只小狗,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很快就吃掉了老鼠。冰心觉得老鼠的死亡是自己的过错,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但碍于当时的年纪,她没办法消除自己的情绪。
直到回到卧室,冰心才敢哭出声来。她十分自责,料想着自己如果可以快一步赶走老鼠,也许老鼠就可以存活下来。很久之后,冰心都难以释怀此事。她想要向朋友诉说,以此减轻自己的愧疚感,没想到朋友听完不仅一笑置之,还嘲笑她过于孩子气。
朋友的嘲笑,让冰心知道,自己的想法很难让人理解。最终,她内心的愧疚感越积越深,对成人世界的绝望也越演越烈。
老鼠的不幸,让冰心意识到: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应该是一般重要,我们不能因为动物的弱小,就去忽略它们受到的伤害。我们反而应该借助动物,去学会仁爱,学会悲悯,以此建立起自己关于爱的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往后余生中,拥抱爱的价值,度过更加有意义的人生。
动物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并不表示,动物不能教会我们关于“爱、责任与成长”的系列思考。事实上,只有对动物抱着一颗简单明静,澄澈觉悟的心,我们也才会更加懂得关于爱的一切。
生命离去的价值,教会我们珍惜
冰心对小动物动了情,小动物教会她仁爱。除了冰心,怀有这种仁慈的,还有语言学家季羡林。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教会了季羡林如何保持悲天悯人的大情怀。
从季羡林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世间万物的爱,以及面对生命离去时,他的痛彻心扉。他对动植物如此,对人更是如此。
季羡林的母亲曾对周围的人说:“如果早知道送孩子出去就不回来,在当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这句话让季羡林痛不欲生,一直到季羡林的老年,他都还在因为这件事后悔,他觉得离开家乡,对母亲造成的伤害,无论如此也不能消除。
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世,他开始懂得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开始因为自己没有在生前和他们相聚而懊悔。
很多人都有过亲人离世的经历,经历过的人,不想再经历;没有经历过的人,害怕有一天也会不可避免地面对。冰心提及最多的,就是她的母亲。在冰心的心目中,人类以及一切生物的爱的起点,都来自母亲的爱。
她说自己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母亲中的最好的一个。冰心有一天,也要和这样的一个母亲面临分别。读冰心的《南归》,会让人痛到无法呼吸,她倾注了所有的不舍,来写这一场永别。
冰心还在海外时,收到了父亲的一封电报。恰好那时,火车不能按时通行,冰心休年假的事情,也还未到来。父亲发电报,是这样说的:“……母亲云,如决回,提前更好。”
冰心通过这简短的几个字,就知道父亲对她的照顾,电报看似语气缓和,但其实里面包含了着急的成分。冰心随即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家看到母亲,母亲已经病得不成样子。
冰心陪伴在母亲的身边,听着她絮絮叨叨说婚后的生活,说自己小时候的困难,最终才说到了自己的身体上。冰心知道母亲没有痊愈的可能,只希望她可以平静度过最后的日子。
越到最后,母亲越是闹腾,越是想要靠着安眠药提前结束苦难。可即便是这样,冰心依旧不忍心。最终,她的母亲慢慢接受了自己即将离去的事实,最后在安稳中逝去。
冰心和父亲准备棺木,裁做寿衣,送了母亲最后一程。才放任自己沉浸在悲痛中,她把母亲离开的事实,一字一字记录了下来。母亲的离去,让冰心觉得十分遗憾,很长一段时间,内心感受到的就只有空虚。
她理解到人生的痛苦本质,深切地知晓痛苦的根源,其实是因为爱。生命的离去,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的一件事。生命的离去,也大概是对所有人来说最公平的一件事。
不管我们提前完成多少次关于死亡的预演,当亲人离去,我们依旧难以承受,我们依旧会陷入无法言说的悲痛中。有的人长时间都得不到疗愈,比起失去永远爱自己的人,我们难过的,更可能是还有很多事,我们已经来不及和最爱的人一切完成。
但正因为有了离去,我们才更加懂得活着陪伴的意义,我们才会更加珍惜彼此。
好在,一个人的记忆,时间带不走。死亡,无法阻止一个记忆里的声音,无法擦去一份记忆里的陪伴。我们可以凭借着这些记忆力的温暖,珍惜还留存在身边的一切。
珍视自己的价值,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记忆中的温暖,记忆中的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自身价值。
我们总是错误地以为,那些优秀的人自我价值感高。而那些浑身充满缺点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自我价值的。其实,自我价值,是人人都可以谈论的一个话题。
我们要谈论这个话题,就要更好地理解自我,关注生命意义。
个体心理学家之父阿德勒在其作品《自卑与超越》中,帮助我们对自身的价值有更好的认识。
阿德勒从我们每个人会面对的三段人生约束,即职业、交际和两性,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找到赖以生存的方式?我们如何在群体中,和人达成合作?我们要如何调整自我,达成更好地爱与婚姻?
阿德勒从这几个问题出发,得出了关于个体意义的答案。他觉得,我们每个人的价值,不应该是以自我为标准,也不是以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准则。而是要看看自己的存在,是否会对他人作出贡献,这才是意义所在。
而对冰心来说,她是在一段深刻的经历中,找到了自身价值。
在一个春节前夕,冰心去重庆的一个村子里看望朋友,朋友因为临时有事外出,她只得在家中等待朋友回来。
朋友家的外面,是一处公用电话,冰心等朋友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打电话请求医生,去她的家中,看一下她生病的母亲。冰心看到小女孩个子矮小,够不到电话,帮她打了这个电话。
最终,在感谢声中,小女孩回去了自己的家,冰心久等朋友也未见朋友回来,就想要去看看小女孩口中的母亲。她买了几个橘子,就去了小女孩的家里。
小女孩见到她,诧异之余还有惊喜,并让冰心进了屋子。冰心环顾四周,看到了小女孩躺在床上生病的母亲,以及小砂锅里微微冒着热气的红薯稀饭。
从小女孩的口中,冰心得知,红薯稀饭是母女两人的年夜饭。和小女孩家中光景形成对比的,是小女孩的乐观精神。小女孩坚信母亲会好起来。
冰心看着天色已经渐渐暗下去,起身打算离开,小女孩在冰心离开时,送给了她一盏灵巧的小桔灯,小桔灯灯光微弱,对黑暗潮湿的山路,起不了任何照明作用。
但小姑娘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心态,那份镇定、勇敢、乐观却让冰心受到了感染,让她觉得眼前一片光明。
那盏小桔灯,即便是过了十多年,冰心也时常会想起。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盏灯光微弱的小桔灯,凭借着小小的光,尽力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小姑娘的行为,让冰心坚定了自己的路,让她即便是活到了80岁,也依旧可以继续创作属于自己的,关于爱的哲学。
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充满爱的作家,早年间,却也有过自杀的想法。冰心喜欢读书,但是到了上学的年纪,母亲却很不赞成她继续读书。那时候,冰心母亲觉得,读书是她哥哥的事,读完就可以做官,赚钱,而女孩,读书没用,更应该学习绣花这样的一门手艺。
冰心知道读书无望,便有了自杀的念头。她想到了上吊、投河以及吞戒指等多种自杀方式。最终因为怕疼,她选择绝食。
饿了一天一夜后,母亲才妥协,让她上学读书。这是冰心的抗争方式。也因为她的抗争,才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意义。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挑战的过程,能够走出一个一个困境,才可能创造出一个个微小的改变。如果在困境中妥协,我们也就失去了积攒力量到最后的机会,也就很难在我们生命终结的时候,道一句:“来世上走一趟,我并不后悔。”
世间的一切生灵存在的价值,是教会我们爱。只要我们拥有足够多的爱,在一定程度上,就拥有自身的价值所在。
如果没有爱,我们感受不到爱,我们就会长时间陷入自卑的情结中,觉得生而为人,毫无幸福感可言。
长时间以来,关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问题,都是哲学家们思考的话题。叔本华曾对这个问题,保持了十分悲观的看法,觉得我们最终只不过是在等待死亡,在等待中尝遍痛苦。
面对这个悲观答案,尼采则更加积极,尼采从艺术的角度,让我们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一个意义,靠着这个意义继续生活。
或许,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创造意义,通过赋予所做之事一个精神价值,来让我们的一生充满意义。
冰心,写关于爱的文字,是她的生命价值所在。她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的存在,自有它们存在的原因。我们找到这个原因,赋予它意义,就可以在领略多彩人生的过程中,不惧心灵上的惨痛,踏着爱的步伐含笑生活。

 

《冰心散文》读后感
冰心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作家。它的《繁星·春水》,语言亲切,不外加那些华丽的辞藻,而是将最纯真最本色的东西体现出来。
此次有幸通读了她的一本散文集,更是明白:冰心不仅童心未泯,其文字充满单纯与爱;其性子更是柔情似水,感悟生活入微,人如其名,晶莹剔透。
而她笔下的种种动人的情感,最令我感同身受的,是母爱!“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从怀上宝宝的那刻开始,母亲的身上就肩负起了更大的责任,因为从现在开始,她要照顾的,不止是她自己了;怀孕期间的难受以及分娩的十级苦痛,更是没有任何人能为其分担一分;孩子出生了,初为人母的喜悦很快又会被生活琐碎所压倒:半夜起来换尿片、隔几个小时就要喂奶、产后的心理抑郁母亲实在是一个伟大的角色。
你以为仅仅是哺育我们长大就完了吗?不,她对我们的爱,从未停止,且不冷却。她爱着我们的过去,爱着我们的现在,爱着我们的未来。
我犹记得,小时候和伙伴们发生矛盾与争执,哭着回家找母亲,她总是会耐心地听完我的诉说,然后告诉我哪儿做得不对,哪儿应该坚持。她从不包庇我的错误,却又能体会我的委屈。我常常想:妈妈一定会魔法吧,到了晚上我睡觉的时候,就会偷偷缩小自己,然后溜到我的脑袋瓜里去。
我还记得,她总是爱喝第三杯豆浆。豆浆榨出汁儿来,第一杯是我的,第二杯是爸爸的,第三杯她才留给自己。我曾疑惑她那杯中的悬浮颗粒是什么,妈妈只笑着告诉我那是“营养物”。年纪大些了,我才知道,我亲爱的妈妈,她只是不想让我喝到豆渣呀!
我的高考失利、生病住院......悲伤或是痛苦之际,无一没有妈妈在身边陪我。以前觉得妈妈是超人,可以庇护我,在蓝天自由飞翔,长大后才发现,妈妈也曾有过一件羽衣,是外婆亲手为她缝制的。只不过有了我以后,她才把它藏在了箱底。
冰心的侍疾时光,我也曾有过。不过对象不是母亲,而是我的奶奶。如冰心所言:“你的最爱的人,抱着最苦恼的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你的腕上臂中消逝;同时你要佯欢诡笑的在旁边伴着,守着,听着,看着,一分一秒的爱惜恐惧着这同在的光阴!”
这实在是一件可怖的事。那种苍白无力感,好比是给你打了一瓶空点滴,根本治不了你的痛。看着奶奶被病折磨,我好想能替她分担一些,好想好想奶奶走了之后,在她的葬礼上,爸爸说悼词时泣不成声。那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他哭。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再没有我这般幸运,能拥有母亲的爱。
我是何其幸福,一直有亲爱的妈妈,任何我需要的时候从不缺席。而我,也会一直保持一颗爱她的心,陪她好好度过所有的余下的漫长时光。
想踏遍世界的花海星河,为妈妈收集一瓶子的最美的花朵星辰,然后将它们投入妈妈的梦里,让她每晚都带着笑意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