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不准原理是由谁提出的(测不准原理怎么简单易懂)
- 知识
- 2024-04-06
- 4热度
- 0评论
提出测不准原理的科学家是?
不确定原理的提出者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于1927年提出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称“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于1927年提出。
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测量一对共轭量的误差(标准差)的乘积必然大于常数h/2π(h是普朗克常数)是海森堡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共轭量为自变量的概率幅函数(波函数)构成傅立叶变换对;以及量子力学的基本关系(E=h/2π*ω,p=h/2π*k),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测不准原理,通俗易懂讲一下?
测不准原理就是与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其自身的地位有关的一条重要定律。
测不准原理是指在微观世界中的粒子的某些成对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如位置与动量、时间与能量等,其中一个量测得愈准确,则另一个量的误差就愈大。在经典物理学中,观察者处于较高的层次上,这种观念带有不证自明性,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人一定比被观察事物高一个层次。
于是,把人设定为中立的、客观的,具有天然的主体性。然而,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则论证了在更基本的物质层次上人与被观察对象处于一个系统之中,处于一个层次之上,人的活动直接歪曲、破坏着被观察对象的状态。
“测不准原理”在二战后被许多思想家用来支持自己的“相对主义”。而奥利维拉在这部作品中测量的是“人”这种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影片中社会地位、家族血缘、阴谋、肉体的欲望构成探索人类动机的场景。在这些混乱的因素之中只有卡米拉简单有力的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如何理解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
量子力学关于物理量测量的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它反映了微观客体的特征。该原理是德国物理学家沃纳·卡尔·海森堡于1927年通过对理想实验的分析提出来的,不久就被证明可以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应的数学形式中把它推导出来。根据这个原理,微观客体的任何一对互为共轭的物理量,如坐标和动量,都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值,即不可能对它们的测量结果同时作出准确预言。长久以来,不确定性原理与另一种类似的物理效应(称为观察者效应)时常会被混淆在一起。
其中,在对其物理根源的理解方面主要有两类看法:一类认为,该原理所反映的是单个微观粒子的特征,是对于它的一对正则共轭变数共同取值的限制,其不确定性的来源可以理解为微观体系同观察仪器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类看法认为,它是量子系统的特征,是同时制备的大量微观体系的统计散差原则。已有的实验证据还不足以对这两种看法作出决定性的判断。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速度,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大于、等于普朗克常数除于4π,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与宏观物质不一样。
不确定原理涉及很多深刻的哲学问题,海森堡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得出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
什么是海德堡测不准原理
海德堡测不准原理是指当观测电子等量子的时候,观测仪器发射的光子就能对量子产生作用,从而影响量子的运动,这样,当对于量子位置的测量越准确的时候对于其动量的测量就越不准确,相反亦然。
海德堡测不准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
甲醛检测仪准不准?什么原理?
- 甲醛检测仪准不准?什么原理?
- 一般是准的,室内空气甲醛现场检测仪是参据国家标准GBT 18204.2-201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原理设计而成甲醛检测仪器采用高灵敏度电化学传感器原理,结合单片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对检测场所采集空气样品,空气中的甲醛被酚试剂溶液吸收,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显色袱耿递际郛宦店为锭力剂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在现场直接比色测定。由于室内污染的检测数值与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等都有很大关系,所以,按正常的检测,往往检测出来数值会与预想的有所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