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女娲神话的全球化印记)
- 百科
- 2020-08-10
- 295热度
- 0评论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炼石补苍天,这是我国古代的两个神话故事。
神话里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架打输了,一气之下撞断了不周山。据汉代不靠谱科学杂志《淮南子》记载,这次天地大冲撞的后果是极其惨烈的:“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意思是,维系天地相对位置的天柱不周山被撞断以后,天向西北方塌下去,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落下;地向东南方塌下去,所以江河尘土都向东南方流走。
细品一下,这个说法还挺符合现实的:太阳月亮可不是从东南方升起向西北方坠下吗?江河之水可不是从西向东流吗?古诗词里,有很多与此相关的描写,比如“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
按照这个神话的设定,在共工撞断不周山之前,天地的相对位置应该是固定的,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日月星辰也不转,江河之水也不流。按照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是胡说八道的。但是假如世界上有今天的科学理解不了的科学呢?那么神话也可能是科学的。
如果撞断不周山的结果,只是天地错位、水流向东,似乎也没什么。我们今天见到的世界,不就是这样的吗?我们很习惯这样的世界啊!问题是,撞山比撞衫的后果严重得多。后者顶多是一赌气换套衣服,发个微博吐槽一句,前者却引发了人类的各种灾难。
比如,江河流动产生了洪水泛滥,各种猛兽也趁着洪水出来害人了。要不怎么有个词叫“洪水猛兽”呢?可能就是从这来的。最要命的是,天上破了一个大窟窿,水从窟窿里倾泻而下,无休无止地淹没着大地,威胁着人类。这时候,我们伟大的先祖女娲氏霞光万道瑞彩千条地出现了,头上脚下还都有莲花护身。她老人家炼五色彩石以补苍天,天上不再漏水了。又砍了大海龟的腿代替天柱,大地也终于平稳了。伟大的女娲娘娘就这样挽救了我们这些可怜的人类。神话到此结束了,完美!
可是问题并没有结束——好像有哪里不对哎!水从天上的窟窿下来?这说法不科学啊!物理课本都讲了,水为了保持势能最低,应该流向海拔最低的地方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水流进海里就再也流不回来了啊!怎么会跑到天上去呢?“水往低处流”,这谚语既符合牛顿运动定律也符合流体力学,老科学了。它咋能上天呢?“你能你咋不上天呢”这句话,应该也能问住地上的水啊?可以断定,这从天上的窟窿漏下来的水,根本就不是地面上的水流上天的,而是从天外飞来的,甚至可能是从另一个宇宙飞来的。
根据传说,伏羲女娲是兄妹又是夫妻,姓风,陇西成纪人。成纪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一带,这里著名的大地湾考古遗址,距今7800年到8000年,据说就是伏羲和女娲生活过的地方。女娲的家乡叫作天水,是不是后人为了纪念女娲补天止住天上之水的功绩?不是没有可能。
在中华文化里,关于“天”和“水”的联系,有很多典故。比如我们把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称为银河系,比如我们把一条与银河系走向相同的大江称为汉水。《诗经》里有这样的句子:“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乐府》里则有这样的句子:“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汉朝的名字含意,直接的来源是汉水,终极的来源就是银汉(银河系)。类似种种都说明,“天”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有一句玄而又玄的话叫作“天一生水”。
为什么水会从天的窟窿里往地上漏?为什么李白会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为什么中华文化里有那么多天水相关的说法?这些究竟是古人不懂科学臆造出来的,还是人类记忆中残存的一些关于上古的记忆?
《科学》杂志的一篇论文说,地球上的一部分水比太阳的寿命还长,而且是来自星际空间。这不就是“天水”?可能是星云中的水分,降落在了地球,从而形成了天水。比如彗星所含的水,就有可能转移到地球上。
还有一种假设:平行宇宙造成了天水现象。一般情况下,平行宇宙是互不干涉的,各玩各的。但是假如有了重大变化打破了宇宙间的平衡,就有可能相互影响了。设想一下,这样的可能性有没有——共工怒触不周山,打破了两个宇宙间的平衡。导致我们所在的宇宙被局部破坏(天塌了一个窟窿),另外一个宇宙中的水所受的引力平衡被破坏,因而就顺着窟窿流到我们这个宇宙中来了。女娲娘娘的补天,其实应该是做了一些科学工作,恢复了两个宇宙间的引力平衡,才把天水给堵回去了。这相当于把两个宇宙之间互相干扰的强相互作用,变成了并行不悖的弱相互作用。
《道德经》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科学的话说就是,天生水,水生无机物,无机物生千千万万种有机物,直到各种生命。所以说“天一生水”,所以说“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所以说“生命是从低端向高端演化的”。
有水才会有生命。大家都珍惜水吧,那是天赐之物,是生命的源泉。
作者|刘海天
女娲神话的全球化印记
盘古虽然是人类和万物的始祖,但大多数人类对他不具有太多的情感,因为他只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形象,似乎难以亲近。在上古诸神中,大家更加喜爱的,其实还是女娲娘娘。女娲神的事迹比较复杂,她出现在许多上古和中古文献之中。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这些事迹归为三类:
首先是造人的功绩,这是人们印象最深的一点。《太平御览》记载说:当年开天辟地的时候,还没有人,乃有女娲“抟黄土造人”。造到后来,因为任务太艰巨了,“力不所逮”,力量跟不上,于是她拿着绳子放入泥淖中蘸取泥浆,然后挥舞它们,由此造出了第一代人类。这个故事的叙述细节非常清晰,分成两个部分:一开始是用手抟土,把东西揉成球形,谓之“抟”。第二个阶段:实在没有力气了,于是用绳子蘸着泥浆挥动起来,点点泥浆溅落在地,变成了人类。
第二,是缔造万物的功绩。在缔造万物方面,典籍里不太详细,《说文解字》对“娲”的解释仅仅说,她是“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完全语焉不详。但是,女娲在创造文明方面,有两条比较具体的记载:第一,她作为婚姻之神,推动了人类的婚配。女娲非常聪明,她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造人,会把自己累死的。所以她让男女自己去谈情说爱,结为夫妻,然后由他们自己去造人,造出许多小宝贝来。由于女娲的祝福,中国人迅速地繁殖起来,到了战国时期,已经成为全球人口第一的民族。为了进一步促进人类的繁殖,女娲还发明了一种叫做笙簧的乐器,近乎现存的芦笙,是西南少数民族还保存着的一种乐器。但它绝非一般意义上的乐器,而是一种具有魔法和巫术力量的法器,吹了之后,可以大大增强人类的繁殖能力。笙,据说就是“生”的谐音,它象征着诞生和繁殖。我们不妨称这种巫术为谐音巫术,是中国人特有的发明,而女娲应该是这项发明的版权拥有者。
第三条功绩,是女娲作为救世主或拯救者,拯救了整个危机四起的世界。这方面的说法,其实有三个不尽相同的版本。在《列子·汤问》里,女娲看到“天地有所不足”,就是天地有很多漏洞,于是她就开始补天了。继而又发生了共工氏与颛顼氏争天帝的地位,怒而触不周山的事件。所以是女娲补天在前,天地危机在后。但《淮南子》里就不是这样写,《淮南子》说:一开始大地就有许多问题,一片蛮荒也就罢了,实际上,天地已经受到了严重毁坏,女娲就“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这个版本,是灾难发生在前,女娲补天在后,而且没有提到灾难的制造者。
广告
朱大可古事记系列(套装三册 麒麟+神镜+字造)作者:朱大可
当当
最后一个版本,来自《路史》的注疏。它非常简单:“共工触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女娲补天,射十日。”这个版本记载简短,但信息量最大。它表明,是共工制造了灾难,然后女娲才来补天,还顺便射下了十个太阳。这里非常古怪的一点,就是把大羿射日的功劳也归到了女娲身上。
我们刚才研究了女娲的丰功伟业,现在还要回来看看,女娲的形相到底是什么样子。一个具有如此伟大功绩的女神,或者说大母神,在后人的绘画里,尤其是在现代人的画像上,往往把她想象成一位丰乳肥臀的性感美女——毫无疑问,只有大大的乳房,圆圆的臀部,才能暗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知道,在红山文化的出土文物中,有一个大母神的像就是如此。然而,近年来,中国学界有人认为,女娲的原型是青蛙,因为青蛙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并且女娲的“娲”,跟青蛙的“蛙”在发音上也很接近。在考古发现方面,也找到了一些上古时代青蛙崇拜的证据,有一些青蛙的雕刻品,在一些古老的遗址被发掘出土。但是,我们再细想一下,这位亲爱的大母神女娲,果真是一只绿皮青蛙吗?查一下古代典籍,我们的古人未必都是这样说的,显然他们对此有不同意见。比如《列子·黄帝》:庖牺氏、女娲氏,还有神农氏、夏后氏,描写他们要么是蛇身人面,要么是牛首虎鼻,所谓“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在现已出土的汉代贵族坟墓里,那些画像砖上面的伏羲女娲,是以一种人首蛇身,尾部交缠在一起的形象出现,看起来好像不太雅观,却表达了非常严肃的生殖崇拜情感,寄托了人们在女娲和伏羲神的庇护下,实现家族繁殖的强烈愿望。回过来讲,蛇崇拜其实是一种全球性的生殖崇拜,因为蛇不仅具有强悍的生殖力,而且具有强大的蜕皮再生能力。在古埃及神话,以及玛雅文明的阿兹特克神话中,蛇的蜕皮象征着重生。埃及神话里,司掌发育和生殖的女神伊西斯,便是通过蛇的帮助而获得了疗愈的神力。在希腊神话当中,蛇是生命的象征,代表着死亡和重生。
我们应当注意到,女娲和伏羲的双蛇交尾图,最早出现在苏美尔和阿卡迪亚神话中,后来又被希腊神话吸纳。希腊医药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有一个代表符号,就是一条蛇盘卷在一根权杖上面。这个符号,后来与信使与智慧之神赫尔墨斯的双蛇杖“caduceus”往往混淆在一起,成为全球医学界的视觉标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还有许多国家的医学机构,都以蛇杖作为自己的图腾。
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是通过一种衔尾蛇的形态来表达蛇的重生能力。在图形上,我们会看到一条蛇或龙,吞食着自己的尾巴,由此构成一个圆环。这个圆环有时也会扭曲成一个横放的阿拉伯数字“8”,这种衔尾之蛇名叫乌洛波罗斯(ouroboros),它代表着自我循环和无穷大,是许多宗教、神秘学,尤其是炼金术的重要符号。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衔尾之蛇是一个人类心理的重要原型。
我们现在清楚了女娲的长相,但是她的身份仍然不明。这实际上涉及到女娲的神格,也就是她在神界里的身份和职司。弄不清这一点,我们对女娲的认识就是不完整的。
广告
长生弈
作者:朱大可
京东
首先,女娲的名字里包含着非常重要的秘密,但不是那个“娲”字,而恰恰是那个“女”字。我们有时会被这个“女”字所迷惑,因为它看起来只是一个关于性别的描述。女属于阴性,跟男性相对,这在表面上很明显。然而,真正的重点其实在于“N”的发音。我们不妨把视野放宽阔一些,去观察全世界各个古老文明的神话,你会发现,几乎所有水神之名的首字母都是以“N”开头的。
我的研究发现,最原始的宗教起源于非洲,然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育壮大,形成最为古老的神系,最终跟随智人走向全世界。由于智人的全球殖民活动,这些神话和神的名字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在神名的结构当中,根据我的研究,位于词首的那个音素是最坚硬的,它有如钻石,历经上万年岁月的磨损也不会改变。我把它叫做神话的DNA标记,足以用它来辨认神祇的身份。
通常来讲,水神的名字,它的DNA标记,就是这个辅音,即“N”这个音。创世时代的元老神,大多数都是水神,他们既是创世主,也是众神之母,有时甚至是人类的始祖。比如,在古老的埃及神话里面,代表原始之水和混沌的神叫做努恩(Nun),它是雌雄同体的,在作为一个女性神的时候,它是蛇首女身的形象,跟女娲的人首蛇身正好颠倒过来。它产生出一大堆神,是一切神的始祖。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体系里面,也有一位类似的神,叫做宁马赫(Ninmah)。这个大母神,创造天地的母亲,也是给众神以生命的母亲,她帮助自己的儿女们用泥土创造了人类。无论从名字、身份或业绩看来,这两位女神似乎都是女娲的姊妹。
图片
一个更加有趣的现象是,《山海经·大荒西经》里有一段关于女娲的描述。它说:“有神十人”,“十”在古代是个概数,也就是十来个人的意思,“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袁珂先生把它翻译为:女娲的肠子变成了十个神。其实这是有问题的,因为肠子这样的器官化作神明,实际上是对神格的不恭,在神话叙事学里有点古怪。但换一个角度,把“女娲之肠”的“肠”解读成“船”,一切就迎刃而解。“肠”字与“船”字的古形非常相近,它很可能是一个“船”字的误记,如果这样解读,整段的语义就畅通无阻:“女娲之肠”就是“女娲之船”,它上面载有十来个神,“处栗广之野”,也就是寒冷而辽阔的大海上,“横道而出”,这个“道”就是“涛”,实际上是“横涛而处”。这样的话,它就跟《旧约·创世纪》的描写非常相似。《创世纪》写道,诺亚和他的三个儿子闪、含、雅弗,还有诺亚的妻子和三个儿妇,共八个人,都进入方舟,水势浩大,在地上大大地往上涨,方舟在水面上飘来飘去,也就是所谓的“横涛而出”。《山海经》里的所谓女娲传说,跟《圣经·旧约》的传说十分形似。对这个神话文本做这样的比较,至少证明了三点:
第一,《山海经》里的女娲神话具有全球性特征,它跟苏美尔神话、希伯来神话都有关联。第二,我们意外地发现,犹太神话当中的诺亚,原先应该是一个水神,后来才被犹太教人格化,成为了抵抗洪水的英雄。女娲和大洪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是伟大的拯救者。没有她,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存在。我们要在这里表达对这位大母神的崇高敬意。
水神系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可是,由于那些神话典籍已经遭到焚毁,祂们的成员于今已经所剩无几。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上古水神,较为古老的是《山海经》里记录的北海神禺强,“禺”的古音发为后鼻音,就是一个“N”音。水神们管理着各个水系,这位北海神就分管北海。后来又出现了四海龙王,是分管各个海域的。上古神话里还有一个专管河流的河伯,叫冰夷。冰夷很奇怪,它本来是风神,不知道为何跑过去当了河神。这个公案至今没有解释。在后来晚起的河神中,有一位管理洛水的洛神,叫宓妃。我们大家知道她,是因为她被曹操的儿子曹植爱上,后者由此写下一篇著名的《洛神赋》,从此天下皆知,世上有这样一位容颜绝世的水神。
在贵州遵义地区,有一条著名大河叫赤水,因为位于红土地带,平时泥沙俱下,红土把河水染红,所以叫做赤水。但是,每年总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河水会重新变得清澈,茅台酒厂就挑这个时候,一边祭奠水神,一边取水,每年只此一次,把取来的水储存在大水罐里,用它去酿造茅台。因此,当大家在享受芬芳扑鼻的茅台酒的时候,请千万不要忘记赤水水神的功劳。
本文由喜马拉雅语音整理而成
本文图片皆来自互联网
上传与管理:杰夫
简易分割线
神系共同体作品
首部中篇小说集
《字造》《神镜》《麒麟》
《字造》:每天做梦的少年颉,成为伏羲拣选的文明缔造者。古老的结绳派不愿放弃旧法思维及其利益,向颉发起挑战,更可怕的是,他的女徒弟沮诵,因为索爱不得,勾结敌对势力......一场关于人类命运的字符战争,如何用字符去弥补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颉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神镜》:晋国乐师师旷仿效黄帝铸造了十二面神镜,神镜的持有者可以自由穿越镜面,并掌握空间转换的宇宙秘密。窦少卿是能制造神镜的大师,这惹怒了垄断神镜制造权的皇帝,一场追杀随即而来。
《麒麟》:作者通过麒和麟这对长颈鹿的眼睛,分别观看郑和征服海洋的壮阔情怀,以及深宫怨妇不可告人的私密。与被飘洋过海带回的神兽故事相比,人世间的这些欲望、生死和忧伤,读来更令人心悸。
首部长篇小说
《长生弈》
《华夏上古神系》为朱大可先生耗费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书以跨文化的全球视野,运用多种学科工具,独辟蹊径地探研中国上古文化和神话的起源,发现并证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话均起源于非洲。这些观点颠覆晚清以来的学界定见,为认识华夏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传承本土历史传统、推动中国文化的未来复兴,提供了富有卓见的启示,可视为1949年以来中国学术的重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