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推翻唐继尧的组织(唐继尧统治云南)

网友提问:

唐继尧是怎样被赶出云南的?

优质回答:

因为唐继尧被人们尊为云南王后,便开始独断专行并压迫人民,忍无可忍的人民们便主动组织起来推翻了唐继尧的霸权,把他赶出了云南。

唐继尧当时是继承了薛锷的云南都督之位,因为英勇善战而被人们尊为“云南王”。野心勃勃的唐继尧并不满足于“云南王”的尊号,于是他继续吞并了四川省和贵州省,成为了西南三省的“西南王”。唐继尧霸占了西南三省以后便开始膨胀了,不仅悄悄过起了皇帝一般的生活,还总是压榨农民,导致西南三省的农民百姓十分不满。

唐继尧知道自己能有今天全靠军队,因此他决定扩大自己的军事势力。唐继尧下令招募士兵后,并没有多少人响应,愤怒的唐继尧便让手下的人去农村抓壮丁,强行逼迫农民们来给自己充实军队,引起了农民们的激烈反抗。唐继尧手下的人劝说唐继尧如此必然会失去民心,唐继尧不仅不听,还派人杀了这个劝说的手下,从此再也没人敢劝说唐继尧了。

随着唐继尧的霸权侵犯了越来越多的人民,民间爆发了起义活动,目的就是毁掉唐继尧的霸权。唐继尧得知农民百姓的起义活动后,认为农民们不自量力,霸道的唐继尧立刻派兵镇压农民活动,结果唐继尧没想到农民起义军人数众多,再加上他手下的士兵很多都因为忍受不了他而逃跑了,因此在镇压活动中唐继尧大败。

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响应起义的号召,纷纷掀起了起义风潮。在西南地区,也有这样的一支起义军,那就是民国军事大佬蔡锷的军队,他有一名得力干将叫唐继尧。稳定了云南跟贵州后,蔡锷被调去北京,云南就给了唐继尧统治。此时因为是打着“保家卫国”的口号,所以他的民心跟军心都很团结一致。

但唐继尧野心勃勃,他看着边上的广西更加富庶,而且打通广西后,离进军广东就更容易了,于是便动起了割据的“歪心思”,想将广西也拿下,自己做一统西南的“西南王”。

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唐继尧开始大肆“拉壮丁”招揽兵力,这就引起云南当地人民的很大不满了。而后,他还积极参与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事,名义上是为保家卫国,其实却是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势力范围。这种自私又不顾百姓安危的领导者又怎会收服民心?云南当地怨声载道,唐继尧渐失民心。

而真正让唐继尧彻底“倒台”的还是那场失败的滇桂之战。

国民政府借助陈炯明将手伸到了广西,广西军阀李宗仁、黄绍竑等人看清了局势,都站队到了国民政府这边。而唐继尧则一直是北洋政府那边的,当他看到李、黄等人都打过几场重仗,军事实力肯定有所损伤,于是他便趁此就会进攻广西,想要趁当地军阀虚弱时,来个一网打尽。

然而,他的决策能力跟不上他的野心。他将自己的军队分成两路,一路是以弟弟唐继虞为首,另一路则以龙云为首。问题就出在了这里!唐继虞跟龙云一向不和,而且龙云早就心怀鬼胎,再加上云南军本就不服唐氏兄弟,所谓“内乱不止,何以伐外?”,这样的军队又怎么会赢呢?

唐继尧的云南军队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地输给了广西军队。经此一役后,唐继尧的实力被大大削弱,他身边的几员大将龙云、张汝骥、胡若愚等人则慢慢发展了自己的实力,并在1926年时,几人联手发动“兵变”,逼迫唐继尧下台。唐继尧虽心有不甘,但民心皆去、军队涣散,也是有心无力,只能拱手让出自己占据已久的云南地盘。

其他网友回答

说起民国时期的云南,大家熟悉的军阀主要是龙云和卢汉,早期则是大名鼎鼎的蔡锷,而事实上在他们之间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军阀叫做唐继尧,主政云南的时间事实上相当的长。

在满清末年,当时各地的新军都非常的有实力,而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各地的新军起来推翻满清的统治,新军的老大一般都兼任了当地的督军,也就是事实上的老大。当时云南的老大是蔡锷,唐继尧是他的部下。蔡锷在云南光复之后派唐继尧进军贵州,使贵州成功的光复,唐继尧顺势出任贵州督军。

不久之后,袁世凯将蔡锷召到北京去,唐继尧就顺势兼任云南和贵州的督军,同时还进军四川,等于当时唐继尧控制了四川,贵州和云南三个省,成为当时西南最大的实力派军阀。如果蔡锷还在的话,唐继尧这个西南王还有点名不副实,但是不久之后蔡锷病死,唐继尧事实上的西南王就无人可以动摇了。

不过在民国时期,局势变化很快,1926年的时候,也就是北伐军北伐的时候,唐继尧没有看清楚形势,还和北洋军阀联合起来对付北伐军。唐继尧既然这么不顺应局势,自然就会遭到大势的淘汰。以龙云为首的云南高级军官自然投靠了北伐军和国民政府,起来发动兵变,将唐继尧驱逐。

唐继尧主政云南14年,也算是一方之枭雄,只不过在晚年的时候没能够看清楚局势,还妄图和北伐军进行对抗,最终被淘汰。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老二来答。唐继尧,字蓂赓,1883年生于会泽县一书香世家。他6岁读私塾,15岁中秀才,爱好诗书画。1904年留学日本,习军事于振武学校。次年加入同盟会,积极参与反清秘密活动。青年唐继尧志向高远,不仅发“涤净中华万里山”之豪言,更抒“霸权东亚几时成”之壮语,别号“东大陆主人。

1921年的春天,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通电讨唐,突然率兵进攻兵力空虚的云南昆明。此时,唐继尧最信任的部队并不在身边,而所信任的部下选择了反叛。众叛亲离之下,迫于无奈的唐继尧携带巨款、乘坐滇越铁路逃离昆明。这也是唐继尧成为云南统治者以来,第一次被迫下野。

1922年,孙中山有意请唐继尧率滇、粤、桂诸军北伐,但唐再次辜负孙的厚望,却在两广搜罗旧部,招纳土匪,回滇灭顾,重当“云南王”。此后,他曾一度专心治滇,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 1922年12月,他亲自主持创办了中国西南的第一所大学,并以自称“东大陆主人”的别号命名为东陆大学, 在发展实业方面,在昆明建成了第二座水电站,在蒙自建成云南首座火电厂,修建了个旧一碧色寨一石屏铁路,修成昆明一碧鸡关的云南第一条公路,扶持“亚细亚烟草公司”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卷烟。 这些都是唐继尧后期治滇的政绩,说明他对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有所贡献的。可惜的是,唐的称霸之心终不改。就在他执行休养生息政策期间,一旦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他又先后发兵黔、桂、川等省,仍然想独霸西南,进而与各路军阎争天下。1927年初,由于云南人民反唐呼声高涨,滇军又在军阀混战中连遗失败,部将胡若愚、龙云等趁机发动兵变,逼唐交出政权。

但唐继尧还是生活在云南昆明,一直到死,并没有因为失势而被赶出省去连立足之地也没有——龙云等人对他下台后的居住环境、保护措施等还是想得很周到的,他们不想让自己的老主公、提拔自己的恩人太难堪。唐继尧于5月23日病亡,年44岁。章太炎在昆明时,曾给唐有联:“愿君恢霸略,不必讳纵横。”唐自书另一联以明志:“千载唯推文叔量;三分宁是武乡心。”唐继尧死后,时人有“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之评论,被普遍认为是公正评价。后来史家却对唐褒贬不一,围绕其功大还是过大争论不休。但就凭这“护国有奇功”,唐继尧也应该是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

其他网友回答

会泽唐公继尧,是民国初期云南的护国运动、重九起义的重要领导者之一,1913年,蔡锷北上后,唐即主政云南并兼管贵州,年仅30岁,堪称少年有为,并为云南在水利、教育等方面做出过开篇的贡献,可由于野心澎涨,背离了革命主流,1920年被下属顾品珍追逃至香港,但仅一年后,即反杀顾重新掌政,可惜不知反省,仍凌驾于国家民族大局之上,民怨颇大,1927年又被云南四大镇守使张汝骥,胡若愚,龙云和李选廷联合赶下了台,在位共14年。新云南王龙云即位后,对唐公还是很不错的,可惜唐公失权后不到一年即忧郁而亡,年仅44岁。。龙云主政云南共17年,与唐继尧堪配云南王之名,蔡锷和卢汉称云南王,感觉名份有所不足。

其他网友回答

唐纪尧,一个伟大的低调的人,被孙中山追认为唐国公。

说起他用几句总结,首先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其实认为这是有些相左的反话,昆明近代工业几乎是他创建,不是无善政,而是谦虚,护国有奇功?其实口号喊得响,而打头阵的是蔡鄂,朱德。

其次,致公天下,会泽百家。毕竟是文化人家,此名句源于雍正赐会泽县名,大概是,百富为先,会泽天下吧!记不清了,大概意思富饶之地,出有志之士吧!这既是他个人志向,老同盟会员,与孙中山有辈,资深元老,既成立党派,也培养人才,东陆大学校训,讲武堂创始人,人才辈出,不多列举。

如此伟人,如何被逐出政治舞台,令人嘘嘘,可惜可叹,无奈。让人想起名句,城头变幻大王旗。归结于政体的不成熟,毕竟民国时期是开放而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