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读《格列佛游记》
- 百科
- 2020-07-02
- 90热度
- 0评论
我们这样读《格列佛游记》
写在前面:第四届语文湿地年会上,顾之川教授提出语文阅读要“三位一体”,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结合。如何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渐行渐远,走一步,再走一步,朱莉莉老师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思考探索中,莉莉老师指导学生从“敞放式阅读”到“小步轻迈式阅读”,以《格列佛游记》为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期湿地阅读,且看莉莉老师是怎样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这部名著的藕花深处……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这样读《格列佛游记》
文/朱莉莉
同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呈现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同一本书,深人所见者亦深,浅人所见者亦浅。如何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拥有最丰富的遇见,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
这学期,开始正式阅读《格列佛游记》。我认同并坚持:这样大部头的著作,应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交流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并最终提升自我阅读鉴赏能力。当然,学生由原初阅读到达深入阅读,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艰难的很。
为了取得效果,“敞放式阅读”必须转为“小步轻迈式阅读。”对于此本书阅读,我们则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现做简要梳理。
第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此阶段,完全交由学生,每周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做好班级阅读量的协调工作。紧跟着,做了个小调查,远没有想象的理想,繁重的课业负担让他们的阅读“如坐针毡。”拗口的外国人名、地名让学生连连摇头。赶快,递个拐杖,铺个阶梯。
第二阶段:带有任务的深入阅读。学生的原初阅读,大部分是由兴趣来驱使,阅读随意性比较大,对于情节性较强的大人国、小人国关注点高,而诸如描写或者议论性的语言则一目十行,阅读粗糙。针对此种情况,我布置学生抽取段落做摘抄,写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思考。并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
格列佛游历的四个国家,顺序能否替换?为什么?
聚焦名著段落,你觉得最具有讽刺性的是一个语段?结合你所调查的英国当时历史,猜猜他讽刺的是英国哪类现象或者哪类人?
《格列佛游记》中,作者对于子女的教育,对于人类的饮食,对于长生不老的理解,对于如何面对死亡,对于历史的真相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请选择能够引发你共鸣的一处,摘抄并谈感受。
这些题目,既开放又可聚焦,让学生的阅读不再停留在走马观花无所思考的阶段。这些问题将把学生们眼中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设计为百步九折的“艰难蜀道”。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由名著的情节深入到语言所营造的世界,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他对社会、对人生各个方面的思量与感悟。
第三个阶段:交流呈现分享阅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部分,各小组呈现本组对名著某一个段落或者某一个点的思考,小组的展示稀释了应试的功利性。活动,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你的思想会点燃我的思想,而我的思想又能丰富、深化或修正你的思想。这样的展示,是提升能力的最好机会。他们需要巧妙找点,深入挖掘,要团结协作,要流畅的表达,还需要以新颖、简洁的方式呈现。此时,有的小组展示确实让我们惊艳,学生的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实现了共生共长。
最后,就是我们的阅读提升课了。如何让学生在原初阅读和交流分享后能再深入一层,是这节课面对的首要问题。查阅了知网上关于《格列佛游记》的一些论文和赏析,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深入浅出的把学生引入名著阅读深处呢?
一、在思维碰撞中,走入名著丰富多彩的世界
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往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如何“呵护”而不去“扼杀”,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首先,便是课堂上开放题目的设置。这样的题目,要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话可说,又能说出丰富的内容。要像武林高手“华山论剑”,要让对话有精彩的看点,还要有比武的酣畅淋漓之感。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用“在这部名著中,有……有……”说一段话。孩子们所说的真是丰富啊:
这部书里有大人国、小人国,还有飞岛国、慧骃国;这部书里有辛辣的讽刺、深沉的哀叹,还有殷殷的期盼;这部书里有生动的叙述、细腻的描写还有精彩的反讽;这部书里有在钢丝上跳舞的大臣,还有只比大臣高一个指甲盖的国王;……
有的学生关注了内容,有的学生关注到了情感,有的学生则把关注点放在滑稽的人物上,或者,文章的讽刺手法上。这样一组交流,让我们有了“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之感。似乎,瞬间便把我们带入到了这些神奇的国度里。
针对这部经典的魅力之处,我则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作者会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呢?我们可以从作者细腻的描写,来自于真实事件的想象,格列佛这个主人公身份的设置等方面探讨。孩子们的目光无处不在,思考也在无限延展。
二、在对比感悟中,慢慢走入名著深入
“比较”可以让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入,让我们的视野与格局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何给学生创设情境呢?我选择尝试了以下几个角度来比较。
我在网上搜寻了不同内容与风格的六个封面,给学生提供选择:如果你重新翻译了名著,你将选择哪一个作为你新书的封面呢?
有的学生选择扬帆起航的图片作为封面,因为此图更有意境,能够把人们立刻带入作者的游记中;有的学生选择比较有趣的“大人国”封面,认为图片怪诞,特别能吸引孩子们去阅读;还有的学生选择主人公手拿宝剑的图片,她感觉这体现了主人公不惧挑战的一种姿态,和书中作者想抨击挑战的精神是相契合的;有的学生选择慧骃国的图片,因为慧骃在此书中是最美好,最有爱,最仁慈的,图片中的主人公对着马微笑,也感觉到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此图,最能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
此番讨论,带给我们一次次震撼与惊喜,凭借这个桥梁,学生们更深刻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也给我们呈现了此本名著阅读的不同视角:有的人把它当作一本游记小说,有人把它当作一本讽刺小说,还有的人,尤其是孩子,更喜欢把它当作一本童话故事来读。由此,大家则更深刻的感到此本名著最大的特点:“神奇的想象以及辛辣的讽刺。”
语段的对比,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更细腻,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热闹,而静下来,文字就会呈现更丰富的表情。选择的对比语段,既要有相同点,不同点,又要在这比较中让学生获得对整本书的思考。
我选择了大人国与小人国国王面对战争,面对武器的不同反应段落。身体矮小的小人国国王要让格列佛帮他称霸世界,而大人国国王面对格列佛帮他发明武器的愿望断然拒绝,直接的讽刺与深沉的讽刺便更让人拍案叫绝了。小人国与大人国的对比非常明显,格列佛在小人国时,用小人国的渺小卑微来衬托自己的高大威猛,相比可笑的小人国,英国人民真是太智慧了。而当格列佛到大人国游历时,格列佛突然发现自己在大人国像个孩子那样无知,看着大人国幸福的生活,文明的制度,突然醒悟,发现自己的祖国并没有那么优越。斯威夫特通过与小人国的对比,再借助与大人国的对比,刻画了主人公格列佛的不同心理。作者借助对比的手法,将讽刺艺术的力量最大的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此外,我还精选了“野胡”与“慧骃”的对比,贪婪、愚蠢的野胡,与那“有爱且充满理性”的慧骃,放在一起品读时,不禁为人类的“假理性”而汗颜,更深深的感到作者那隐藏极深的悲悯之情,爱之深,方恨之切。在品读中,我们更深一步的感受到,整部名著其实都充满了对比,大人国与小人国,飞岛国与慧骃国,作者的构思巧妙之至。
如果,把中外名著、把有相似点的名著放在一起比较,会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广博,思想向更深、更远之处伸展。
比如,斯威夫特笔下的“慧骃国”,我们就可以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慧骃对待子女以及邻人的态度,则可以想到《大道之行》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在语段的理解中,小人国用跳绳来选拔官员的一幕,更是可以在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找到影子,那奸臣高俅不也是这样博取皇帝眼球的吗?
至于主题的理解,如果我们把《格列佛游记》与《鲁滨孙漂流记》比较,《鲁滨孙漂流记》要晚60多年,结合当时18世纪英国的背景,深入思考:为何一个讽刺性比较强,而一个则更多的赞美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呢?这些比较,真实趣味无穷啊!
三、在方法总结中,升华阅读感悟
课堂上,教师必须要有极大的推动力量。深入名著之中,激发、碰撞、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师首要任务。或追问、或总结、或启发,或评判,要时刻给予学生的阅读指导,要对学生表达后的补充与深化,要以点睛之笔提升学生的感受质量。
比如,人物的赏析,是每部名著必做的功课,而价值在哪?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有时候,人物并不依赖情节而存在,未来,也许情节早已经被我们淡忘,但人物依然活在心中。
比如,聚焦语段时,要引导学生名著阅读的方法,一定要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关注特定背景下的时代性。除此以外,更要常读常新,了解跨越时代的永恒性。《格列佛游记》发生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刚刚起步,而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果剥离开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那么,剩下来的就是“人性。”在慧骃国中,对于人性的批判则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批判人性的名著才是不朽的经典。
四十分钟的语文课呈现的永远是语文的吉光片羽,但是,这样的课,仍是要坚持的。我想,这是一种姿态。告诉学生,这也是我们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信,这节课只是个起点,岁月会让他们不断沉淀出属于自己的见解。
我们的阅读教学,距离学生近一点,他们走得就会更远一点。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他们一起,自主感悟并完成自我建构,拥有个性化的深刻体验,每一个我们精心思考的环节都有更高的境界等待我们来开启。
我想,名著教学如花草树木的成长,需要经历自读、分享、细读、提升等历程,扎根于文字深处,挂满繁茂的枝叶,当我们的课堂成为一树风华,也就拥有了生长的无限空间。
作者介绍:朱莉莉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湿地忠实的栖息者。喜欢和学生一起收集阳光,收集词语。愿意与学生一起修炼爱与智慧。
策划:湿地阅读编辑部@语文湿地
写在前面:第四届语文湿地年会上,顾之川教授提出语文阅读要“三位一体”,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结合。如何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渐行渐远,走一步,再走一步,朱莉莉老师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思考探索中,莉莉老师指导学生从“敞放式阅读”到“小步轻迈式阅读”,以《格列佛游记》为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期湿地阅读,且看莉莉老师是怎样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这部名著的藕花深处……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这样读《格列佛游记》
文/朱莉莉
同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呈现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同一本书,深人所见者亦深,浅人所见者亦浅。如何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拥有最丰富的遇见,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
这学期,开始正式阅读《格列佛游记》。我认同并坚持:这样大部头的著作,应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交流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并最终提升自我阅读鉴赏能力。当然,学生由原初阅读到达深入阅读,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艰难的很。
为了取得效果,“敞放式阅读”必须转为“小步轻迈式阅读。”对于此本书阅读,我们则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现做简要梳理。
第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此阶段,完全交由学生,每周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做好班级阅读量的协调工作。紧跟着,做了个小调查,远没有想象的理想,繁重的课业负担让他们的阅读“如坐针毡。”拗口的外国人名、地名让学生连连摇头。赶快,递个拐杖,铺个阶梯。
第二阶段:带有任务的深入阅读。学生的原初阅读,大部分是由兴趣来驱使,阅读随意性比较大,对于情节性较强的大人国、小人国关注点高,而诸如描写或者议论性的语言则一目十行,阅读粗糙。针对此种情况,我布置学生抽取段落做摘抄,写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思考。并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
格列佛游历的四个国家,顺序能否替换?为什么?
聚焦名著段落,你觉得最具有讽刺性的是一个语段?结合你所调查的英国当时历史,猜猜他讽刺的是英国哪类现象或者哪类人?
《格列佛游记》中,作者对于子女的教育,对于人类的饮食,对于长生不老的理解,对于如何面对死亡,对于历史的真相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请选择能够引发你共鸣的一处,摘抄并谈感受。
这些题目,既开放又可聚焦,让学生的阅读不再停留在走马观花无所思考的阶段。这些问题将把学生们眼中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设计为百步九折的“艰难蜀道”。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由名著的情节深入到语言所营造的世界,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他对社会、对人生各个方面的思量与感悟。
第三个阶段:交流呈现分享阅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部分,各小组呈现本组对名著某一个段落或者某一个点的思考,小组的展示稀释了应试的功利性。活动,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你的思想会点燃我的思想,而我的思想又能丰富、深化或修正你的思想。这样的展示,是提升能力的最好机会。他们需要巧妙找点,深入挖掘,要团结协作,要流畅的表达,还需要以新颖、简洁的方式呈现。此时,有的小组展示确实让我们惊艳,学生的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实现了共生共长。
最后,就是我们的阅读提升课了。如何让学生在原初阅读和交流分享后能再深入一层,是这节课面对的首要问题。查阅了知网上关于《格列佛游记》的一些论文和赏析,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深入浅出的把学生引入名著阅读深处呢?
一、在思维碰撞中,走入名著丰富多彩的世界
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往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如何“呵护”而不去“扼杀”,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首先,便是课堂上开放题目的设置。这样的题目,要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话可说,又能说出丰富的内容。要像武林高手“华山论剑”,要让对话有精彩的看点,还要有比武的酣畅淋漓之感。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用“在这部名著中,有……有……”说一段话。孩子们所说的真是丰富啊:
这部书里有大人国、小人国,还有飞岛国、慧骃国;这部书里有辛辣的讽刺、深沉的哀叹,还有殷殷的期盼;这部书里有生动的叙述、细腻的描写还有精彩的反讽;这部书里有在钢丝上跳舞的大臣,还有只比大臣高一个指甲盖的国王;……
有的学生关注了内容,有的学生关注到了情感,有的学生则把关注点放在滑稽的人物上,或者,文章的讽刺手法上。这样一组交流,让我们有了“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之感。似乎,瞬间便把我们带入到了这些神奇的国度里。
针对这部经典的魅力之处,我则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作者会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呢?我们可以从作者细腻的描写,来自于真实事件的想象,格列佛这个主人公身份的设置等方面探讨。孩子们的目光无处不在,思考也在无限延展。
二、在对比感悟中,慢慢走入名著深入
“比较”可以让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入,让我们的视野与格局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何给学生创设情境呢?我选择尝试了以下几个角度来比较。
我在网上搜寻了不同内容与风格的六个封面,给学生提供选择:如果你重新翻译了名著,你将选择哪一个作为你新书的封面呢?
有的学生选择扬帆起航的图片作为封面,因为此图更有意境,能够把人们立刻带入作者的游记中;有的学生选择比较有趣的“大人国”封面,认为图片怪诞,特别能吸引孩子们去阅读;还有的学生选择主人公手拿宝剑的图片,她感觉这体现了主人公不惧挑战的一种姿态,和书中作者想抨击挑战的精神是相契合的;有的学生选择慧骃国的图片,因为慧骃在此书中是最美好,最有爱,最仁慈的,图片中的主人公对着马微笑,也感觉到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此图,最能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
此番讨论,带给我们一次次震撼与惊喜,凭借这个桥梁,学生们更深刻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也给我们呈现了此本名著阅读的不同视角:有的人把它当作一本游记小说,有人把它当作一本讽刺小说,还有的人,尤其是孩子,更喜欢把它当作一本童话故事来读。由此,大家则更深刻的感到此本名著最大的特点:“神奇的想象以及辛辣的讽刺。”
语段的对比,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更细腻,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热闹,而静下来,文字就会呈现更丰富的表情。选择的对比语段,既要有相同点,不同点,又要在这比较中让学生获得对整本书的思考。
我选择了大人国与小人国国王面对战争,面对武器的不同反应段落。身体矮小的小人国国王要让格列佛帮他称霸世界,而大人国国王面对格列佛帮他发明武器的愿望断然拒绝,直接的讽刺与深沉的讽刺便更让人拍案叫绝了。小人国与大人国的对比非常明显,格列佛在小人国时,用小人国的渺小卑微来衬托自己的高大威猛,相比可笑的小人国,英国人民真是太智慧了。而当格列佛到大人国游历时,格列佛突然发现自己在大人国像个孩子那样无知,看着大人国幸福的生活,文明的制度,突然醒悟,发现自己的祖国并没有那么优越。斯威夫特通过与小人国的对比,再借助与大人国的对比,刻画了主人公格列佛的不同心理。作者借助对比的手法,将讽刺艺术的力量最大的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此外,我还精选了“野胡”与“慧骃”的对比,贪婪、愚蠢的野胡,与那“有爱且充满理性”的慧骃,放在一起品读时,不禁为人类的“假理性”而汗颜,更深深的感到作者那隐藏极深的悲悯之情,爱之深,方恨之切。在品读中,我们更深一步的感受到,整部名著其实都充满了对比,大人国与小人国,飞岛国与慧骃国,作者的构思巧妙之至。
如果,把中外名著、把有相似点的名著放在一起比较,会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广博,思想向更深、更远之处伸展。
比如,斯威夫特笔下的“慧骃国”,我们就可以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慧骃对待子女以及邻人的态度,则可以想到《大道之行》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在语段的理解中,小人国用跳绳来选拔官员的一幕,更是可以在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找到影子,那奸臣高俅不也是这样博取皇帝眼球的吗?
至于主题的理解,如果我们把《格列佛游记》与《鲁滨孙漂流记》比较,《鲁滨孙漂流记》要晚60多年,结合当时18世纪英国的背景,深入思考:为何一个讽刺性比较强,而一个则更多的赞美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呢?这些比较,真实趣味无穷啊!
三、在方法总结中,升华阅读感悟
课堂上,教师必须要有极大的推动力量。深入名著之中,激发、碰撞、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师首要任务。或追问、或总结、或启发,或评判,要时刻给予学生的阅读指导,要对学生表达后的补充与深化,要以点睛之笔提升学生的感受质量。
比如,人物的赏析,是每部名著必做的功课,而价值在哪?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有时候,人物并不依赖情节而存在,未来,也许情节早已经被我们淡忘,但人物依然活在心中。
比如,聚焦语段时,要引导学生名著阅读的方法,一定要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关注特定背景下的时代性。除此以外,更要常读常新,了解跨越时代的永恒性。《格列佛游记》发生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刚刚起步,而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果剥离开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那么,剩下来的就是“人性。”在慧骃国中,对于人性的批判则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批判人性的名著才是不朽的经典。
四十分钟的语文课呈现的永远是语文的吉光片羽,但是,这样的课,仍是要坚持的。我想,这是一种姿态。告诉学生,这也是我们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信,这节课只是个起点,岁月会让他们不断沉淀出属于自己的见解。
我们的阅读教学,距离学生近一点,他们走得就会更远一点。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他们一起,自主感悟并完成自我建构,拥有个性化的深刻体验,每一个我们精心思考的环节都有更高的境界等待我们来开启。
我想,名著教学如花草树木的成长,需要经历自读、分享、细读、提升等历程,扎根于文字深处,挂满繁茂的枝叶,当我们的课堂成为一树风华,也就拥有了生长的无限空间。
作者介绍:朱莉莉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湿地忠实的栖息者。喜欢和学生一起收集阳光,收集词语。愿意与学生一起修炼爱与智慧。
策划:湿地阅读编辑部@语文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