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就是寒食节?才不!
- 百科
- 2020-04-14
- 381热度
- 0评论
清明节就是寒食节?才不!
清明节是比较特殊的节日,它既属于“节气”,又属于“节日”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在时间上有一定不确定性。之所以称为“清明”,《燕京岁时记》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多重文化内涵,学界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清明节俗是由古代的上巳节、寒食节及清明节等多个节日演变而来。
上巳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周代就已经出现,在每年三月上巳日(一般是三月初三)。“祓禊”是早期上巳节的主要习俗。《周礼·春官》载“女巫掌岁时祓禊衅浴”。所谓“祓禊衅浴”,就是到水中以香薰草药沐浴,以祓除过去一年中的污渍与秽气,具有一定的玄学和神秘色彩。魏晋时期,玄学盛行,文人名士纵情山水,上巳节又是正值草木生发、欣欣向荣的季节,因此上巳节又增添了踏青、走马骑射、曲水流觞、饮宴吟咏的节日内容。
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谢安等名士于上巳节在兰亭集会,吟诗作赋而成的传世名篇。唐代上巳节的“祓禊”活动基本消亡,娱乐活动达到鼎盛,上巳节转变成一个以宴饮娱乐为主的节日。唐德宗贞元四年九月丙午诏曰:“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宋代,上巳节衰落,很多活动事项逐渐融入了清明节,主要原因在于上巳节的时间与清明邻近(如2011年的清明节四月五日在农历中就是三月三日),又都是在郊外活动,上巳节的踏青饮宴与清明扫墓后的春游娱乐逐渐合二为一,上巳节郊游踏青被整合到清明节习俗之中。
寒食节是冬至后的一百零五日,故又称 “百五节”,在时间上稍早于清明而与之紧密相连,一般寒食节后第三天即为清明节。关于寒食节的起源,学界认为来自周代的禁火之制;民间则比较流行介子推的传说,认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人介子推而设。秦汉时期,寒食节兴起,其重要习俗包括禁火、冷食,所以寒食节又叫禁烟节、冷食节。唐代,寒食节新增了一项重要内容,即上坟祭奠祖先。从唐代诏敕来看,唐代前期寒食节上墓习俗已经蔚然成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敕曰:“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中描写寒食节野外纸钱纷飞情形:“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远在他乡的游子,寒食节时虽然无法亲自到先人坟茔上祭奠,但也要对着故乡方向望乡而拜,以表达孝心与思乡之情。如柳宗元身处岭南,“每遇寒食,北向长号,以首顿地”,以表哀思。
除祭祀外,寒食节也有不少娱乐活动,诗人元稹《寒食日》:“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寒食节晚上,官方不再禁行,人们可以整夜出行游玩。白居易《赠举之仆射》诗注说:“今春与仆射三为寒食之会”。其诗云:“鸡球饧粥屡开筵,谈笑讴吟间管弦。一月三回寒食会,春光应不负今年”。此外还有打秋千、蹴鞠等娱乐活动,唐人仲无颇《气球赋》(注:气球即唐代蹴鞠所用球)记载寒食节时蹴鞠活动:“广场春霁,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阗,或略地以丸走,乍临空以月圆”。
清明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先秦典籍中已出现,《逸周书·时训》称:“清明之日,桐始华”。清明前后气候变暖,万物勃发,欣欣向荣,所以古人很看重这一节气。不过从汉代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清明一直是作为季节时序标记的节气存在。唐宋时期,清明节逐渐与上巳节和寒食节相融合,上巳节的“祓禊”与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逐渐消亡,成为一个以踏青、扫墓为主要活动的节日。唐宋时期逐渐定型的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以户外活动即扫墓、踏青为主,兼有肃穆(在扫墓祭奠活动中)与欢乐(在踏青等游玩活动中)两种情感氛围。
征稿启事:
北京日报古都版征稿啦!四九城的古迹遗存、老北京的人情风物、胡同里的传统手艺、古村落的历史故事,都是古都版需要的内容。如果您对老北京既熟悉又喜爱,欢迎您和我们一起书写北京故事;如果您对老北京的某个行业、某个地方特别了解,欢迎您和我们联系。除了文字作品,也欢迎绘画、摄影作品投稿,投稿邮箱bjrbgd@163.com,一经采用即有稿酬奉上。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新媒体制作人员: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