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东杰布人物赏析 唐东杰布人物特点

唐东杰布人物赏析?

唐东杰布是西藏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作为一位香巴噶举派的高僧,他多才多艺,在西藏艺术史、建筑史、藏医药等诸多领域均留下了足迹。

唐东杰布

在文化艺术方面,唐东杰布是西藏藏戏的鼻祖,他创立了藏族历史上第一个剧团——“窘巴戏团”,使藏戏这种集说、唱、跳、弹于一身的表演形式流传至今。

在建筑方面,他一生在西藏的江河上建造了58座铁索桥,为各地交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尊称为“铁桥活佛”。

在医学方面,他研制出的胃药“珠目”等方剂,至今还在被藏医使用。

作为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唐东杰布都有哪些经历呢?

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西藏人,生于日喀则昂仁县多白乡仁钦顶村。幼时家境贫穷,以牧羊为生,成年后曾参加藏军,还做过小生意。削发为僧后,师傅赐僧名“尊珠桑布”。

由于他刻苦钻研,博学多思,很快便成了一位远近闻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众人尊称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

有了众人拥戴后,唐东杰布并没有高高在上,童年的梦想始终压在他的心头。

由于西藏地域辽阔、山高水险,交通极不发达。唐东杰布很小的时候就想在河流上修建桥梁。

等他出家后,四处游历求学,亲身的感受更加重了这种使命感。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改变,河流阻隔给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不便。

但修建铁索桥需要铁、需要钱,这两样唐东杰布都没有,于是他开始四处化缘,在化缘途中他发现,藏族百姓很喜欢看歌舞剧。

于是,他邀请了山南琼结县白纳家的7名貌似天仙、能歌善舞的姊妹,共同组成了歌舞演唱队。

他将佛教经典中的传记,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种具有人物性格结合舞蹈、唱腔的表演艺术形式。

使过去单一的跳神舞逐渐走向戏剧化,并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藏剧艺术的雏形。

在亲自教授姑娘们演唱自己作品之余,他设计的各种款式不同的服装,以增加戏剧的表现力。

剧团一经推出,便饱受各地藏族人民喜爱,剧团流动演出到哪里,周边百姓蜂拥而至。

藏戏表演

演出获得的收入,全都被他投入到桥梁的设计、金属冶炼和民工征集中。

随着桥梁不断建成,唐东杰布和他的剧团名气越来越大,西藏各地的官员也开始愿意资助他的建桥举动。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劳作中,他终于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上相继修架了20多座铁索桥,和更多木桥、渡船。

当他79岁时,白发苍苍的唐东杰布来曲水,他对身边人说道:“机缘到了,我该修建曲水铁索桥了。这是最大的也是最难修的桥,是我此生此世最后的愿望。”

为了修建曲水铁索桥,他先拜见拉萨附近的藏官向他们化缘,还亲自帕木竹巴王朝的王都乃东,拜见最高首领乃东王,请求他伸出援助之手。

各地官员见到腰系白氆氇僧裙,披着牦牛毛藏毯,头发胡子像雪一样白,口里牙齿已经脱落的唐东杰布还有这种精神都很感动,捐出大量资金资助他。

唐东杰布将各地募化收集来的铁块,堆在曲沃日森普山洞。开始亲自动手打制铁链铁环。

打出的曲水铁索桥第一个铁环、第一根铁索,被后人当成圣物,供奉在铁索桥庙的神坛上。

周边四乡八镇的居民、铁匠听说他要在曲水建桥,纷纷背着铁匠炉,带着铁匠的工具,赶来帮忙。

几十个铁匠炉的熊熊炉火映红了江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铁环连接成四根很长很长的铁索,每根都有八岁男孩手臂那么粗。

铁索凑齐后,各地的差民百姓、游民乞丐、寺院僧尼、渔夫猎户都赶到雅鲁藏布江边,自愿为架桥出力。架桥工地的歌声、号子声响成一片。

在达嘎村和曲沃日山下,河道两岸分别用石头巨木建造了两个巨大的桥墩,再把四根铁链固定在桥墩上。铁索上面铺木板,用牛皮、绳子捆绑结实。

这样原本认为,没法修成的曲水铁索桥,就飞跨在雅鲁藏布江上面了。

唐东杰布最后的愿望实现,功德圆满的他非常高兴。他端坐在铁索桥的桥头,坐化了。

唐东杰布雕塑

在西藏的寺庙和藏族群众家里,常常可以看到供奉着白须白眉、神态安详、和蔼可亲、手持八节铁索的唐东杰布塑像。

在许多藏戏演出场地,看戏的观众首先要在唐东杰布的像前敬献哈达,以示谢恩。

在唐东杰布的故乡,甚至还保留着一种传统仪式,每逢大家观看藏戏表演时,都要带一些青油和羊毛,将这些礼物送给戏班子表示用青油、羊毛擦在铁索上,以保存好唐东杰布所建的铁索桥,使其不锈,寄托着大家对唐东杰布的感恩和怀念之意。

延伸阅读

唐东杰布的故事三句概括?

唐东杰布的故事概括: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集资修铁索桥和跳神舞。在唐东杰布的一生中,不停地募集资金修桥、造船、补路,同时在这期间还开创了新形式的跳神舞,他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

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

关于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其一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发下宏誓大愿,要在雪域高原湍急的江河上架设一座座铁索桥。

于是,他领着徒弟们来到曲沃日神山下面。在森普山洞安营扎寨,开始动员差民、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铁出铁,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他修桥。

所有人被唐东杰布的赤诚所感动,纷纷开始帮助他修桥。于是,在达嘎村和曲沃日山下,人们石头巨木做成大桥墩,四根长铁链固定在桥墩上。

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

并且还在铁索上铺了木板,用牛皮、绳子捆绑结实在一起。就这样,一座横跨在雅鲁藏布江上的铁索桥就完成了。

而后,在唐东杰布的一生中,一共在西藏建筑了58座铁索桥。因此,人们也亲切地赞誉他为“铁桥活佛”。

唐东杰布在募集资金、修建铁索桥的过程中,还完成了佛教跳神舞蹈向藏剧的过渡。他将佛教的传记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开创了新形式的跳神舞。

跳神舞逐渐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并且形成了藏剧的雏形。因此,藏族人民也把唐东杰布尊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人们是怎样纪念唐东杰布的?

  1464年,唐东杰布逝世,享年79岁。人们用各种形式歌颂他,纪念他。至今在许多藏戏演出场地,看戏的观众首先要在唐东杰布的像前敬献哈达,以示谢恩;在唐东杰布的故乡,甚至还保留着一种传统仪式,每逢大家观看藏戏表演时,都要带一些青油和羊毛,将这些礼物送给戏班子表示用青油、羊毛擦在铁索上,以保存好唐东杰布所建的(早不复存在的)铁索桥上,使其不锈,永存于世。另外,在西藏的一些寺庙里,也常可看见供着一位白须白眉、神态安详、和蔼可亲、手持八节铁索的唐东杰布画像或塑像。  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

唐东杰布留下铁索桥扩句?

上面的句子,在主语“唐东杰布”前面添加上“在藏戏班子和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在谓语“留下”前面添加“终于”和“在雅鲁藏布江上”,在宾语“铁索桥”前面添加“58座”,那么原句就扩成:

(在藏戏班子和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唐东杰布(终于)(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58座)铁索桥。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为什么能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58座铁索桥?

写出了唐东杰布为了为人民造福而建桥时一不小心也成为了藏戏的开山鼻祖,从身无分文来看就是唐东杰布不愿意以乞讨的形式去建桥,而是以藏戏这种独特的方式去让大家出钱建桥.体现出唐东杰布的伟大,尽管身无分文,但为了民众,留下了这么多的铁桥。

《藏戏》原文?

  藏 戏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高僧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靠“雄谢巴”的解说和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藏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  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

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概括?

唐东杰布唐东杰布 .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

  唐东杰布幼时家境贫穷,牧羊为生.成年后当过兵,做过生意,后削发为僧,僧名尊珠桑布.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思,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众人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唐东杰布亲身感受到西藏地域辽阔、山高水险,交通极不发达,给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于是,他不畏辛劳,跋山涉水,广泛地向民众讲明了搭桥的意图,赢得了许许多多的人信赖和政府官员的支持.终于于1430年在雅鲁藏布江上首次建成曲水铁索桥.

  以后,唐东杰布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修桥造船补路,邀请了山南琼结县白纳家的7名貌似天仙、能歌善舞的姊妹,共同组成了歌舞演唱队,他亲自教授她们演唱自己创作的作品,把自己设计的各种款式不同的服装,装扮在这些美丽的姑娘身上,随处表演.演戏化缘得来的钱,作为专用资金,调集了设计师和冶炼工匠以及大量民工,因地制宜,连年施工.在他一生中,共建筑了58座铁索桥.人们亲切地赞誉他为“铁桥活佛”.

唐东杰布的资料?

唐东杰布的传说,藏族的民间传说。

主要流传于西藏地区。

唐东杰布(1385~1464),是西藏佛教噶举派有名的高僧,传说他一生为藏族人民办了两件大事,一是修建铁索桥,变天堑为通途;二是创立藏戏,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因而被尊崇为铁桥大师和藏戏开山鼻祖。

至今,他修的铁索桥,有的还悬在雅鲁藏布江上,他的画像还在藏戏团里受到供奉。

群众中流传着一些关于他的动人的传说故事。

故事大意是:西藏高原上河水急湍,经常卷走过河的行人和牲畜。

唐东杰布决心修桥,但资金难以筹措。

穷苦人想帮助他,可力不从心;财主们虽富有,却一毛不拔。

唐东杰布在困难面前没有退却,仍是到处奔走集资修桥。

这种精神,感动了女神,女神托梦告诉唐东杰布,雅隆琼吉地方有七兄妹,他们是最好的演员,如果组织他们演戏募款,修桥愿望就可以实现。

果然,唐东杰布得到七兄妹的支持,戏演得好,款筹得快,大家一齐动手,修起了百余座铁索桥。

同时,七兄妹的演出活动,发展成群众喜爱的藏剧,在人民中开花结果。

这个故事说明,只要依靠群众,就有克服困难的办法,就能办成大事情。

唐东杰布为藏族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永远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