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探测器介绍视频 天问一号探测器介绍图

天问一号探测器介绍?

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计划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

延伸阅读

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是干什么用的?

天问一号是用来探索火星的天问一号火星要达成的研究目标是5个:

1 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和成因的研究。为此,该探测将使用来自特征区域的精确数据来分析行星的地形,这些特征区域包括河流的干燥河床,火山,风蚀,两极冰川等。轨道器上的两个摄像机专用于此目标。

2 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征和地下层的特征,与水冰分布。探测火星土壤种类、风化沉积特征和全球分布,搜寻水冰信息并开展火星土壤剖面分层结构研究。这就是轨道器和火星车上的雷达的作用。

3 研究火星表面物质组成,开展表面矿物组成分析。分析火星古代湖泊,河流和其他景观中存在的风化的碳酸盐,这些矿物是由地球上过去存在的水引起的,例如赤铁矿,层状硅酸盐,硫酸盐水合物甚至高氯酸盐矿物,以建立与过去火星水的联系。轨道器和火星车上的光谱仪以及多光谱摄像机专用于此目标。

4 研究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开展火星电离层结构和表面天气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以及更广泛的大气研究。

5 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其磁场,其地质演化的历史,其质量的内部分布及其引力场。轨道器和火星车上的磁强计以及雷达专用于此目标。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三部分组成?

好消息,中国航天再次创造历史!经历了中国航天人四年的心血,中国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探测器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的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着陆,针对此次的着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那就是为何美国毅力号探测器,着陆时间只花了7分钟,而中国的却要九分钟呢?那么为何会多出两分钟呢?

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探测器是由我国航空航天局研制的火星的第一阶段探索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将会实现火星的绕、落、巡三项重要任务,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陆火星时完成的多项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三大部分组成,环绕卫星、祝融号火星车以及着陆器。

初到火星

针对中美两者的区别,首先第一个我们要讨论的是技术性的问题,天问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它成功的创造了中国历史,但是在这之前,美国已经向火星发射了多颗探测器和火星车,所以按照经验来看,美国的着陆经验显然比我们更加的熟练。

而且由于是中国首次,全世界的国家都在关注此事件,因此对于中国科学家团队来说,此次的任务必须成功,所以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会相应的变多,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到一个相对于平稳的地区,让祝融号火星车成功且安全的着陆。

致命的黑障效应

其实想要在火星着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根据大数据统计,美国虽然向火星发射了那么多次任务,但是成功的概率连一半都不到。自1961年至今,人类向火星发射探测任务达40多次,成功率不到50%,其中着陆17次中仅有8次成功完成,成功率约为47.1%,当火星车成功进入大气层后,有7分钟信号会被“黑障现象”屏蔽,那么什么是”黑障“呢?

着陆器在返回大气层的时候,飞行速度极快,速度高达每小时2万公里,这就使它的前端形成了一个很强的激波。由于头部受到激波的压缩,和大气的粘度作用,使高速飞行的大量动能转化为热能。当着陆器表面达到很高的温度时,气体和被烧蚀的防热材料就会产生“电离作用”。

于是,在飞行器的周围形成一层高温电离质,等离子体鞘和电磁波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用于通信的电磁波传输衰减或反射,此时,会使飞船在这个过程中和地面指挥中心失去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为“黑障”,所以这一期间,对于着陆器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当着陆器成功在火星平稳着陆后,就会展开前后的坡道,让火星车成功的在火星表面展开。

着陆方式不同

由于天问一号探测器和毅力号探测器不同,毅力号探测器是从地球直接飞向火星,并且在耶泽洛陨石坑着陆,而我们的探测器,则是对火星进行了长时间的环绕,在着陆点以及着陆的角度来说,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而且和毅力号不同的时间,毅力号采用的是反推力发动机+起重机式的着陆。只要速度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展开,将火星车放在地面。而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采用的则是反推力发动机式的着陆,和美国不同的时间,在高度上我们要比美国更低,而且我们需要寻找到相对平整的区域,好让着陆器成功的展开。

天问一号由哪三部分组成?

“天问一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三个部分组成。

“天问一号”由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三个部分组成,将一步完成绕、落、巡三步,这将是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软着陆的任务。绕:轨道器环绕火星进行探测;落:着陆器软着陆于火星表面进行固定位置的地面探测、巡:巡视器(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进行不固定位置的巡视探测。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同时实施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这种探测方式着眼于环绕器与火星车有效载荷之间的互动和配合。

三分钟看懂天问一号?

三分钟看懂天文一号: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实施火星捕获;

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开展探测工作;

2021年4月24日,确定中国首辆火星车名称为“祝融号”;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一号卫星介绍?

天问一号(英文:Tianwen 1)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计划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

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截至2021年1月3日6时,天问一号已经在轨飞行163天,飞行里程突破4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3亿千米,距离火星约830万千米。

2021年2月10日晚间,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2021年2月12日,天问一号绕火星飞行的影像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2月24日6时29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黑白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