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熔模铸造(熔模铸造)

什么是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包括压蜡、修蜡、组树、沾浆、熔蜡、浇铸金属液及后处理等工序。失蜡铸造是用蜡制作所要铸成零件的蜡模,然后蜡模上涂以泥浆,这就是泥模。泥模晾干后,在焙烧成陶模。一经焙烧,蜡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一般制泥模时就留下了浇注口,再从浇注口灌入金属熔液,冷却后,所需的零件就制成了。  熔模铸造生产的第一个工序就是制造熔模,熔模是用来形成耐火型壳中型腔的模型,所以要获得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高的铸件,首先熔模本身就应该具有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此外熔模本身的性能还应尽可能使随后的制型壳等工序简单易行。为得到上述高质量要求的熔模,除了应有好的压型(压制熔模的模具)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制模材料(简称模料)和合理的制模工艺。

熔模铸造的特点是什么?

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通常是在蜡模表面涂上数层耐火材料,待其硬化干燥后,将其中的蜡模熔去而制成型壳,再经过焙烧,然后进行浇注,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由于获得的铸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故又称"熔模精密铸造"

根据壳型材料的不同,熔模铸造可以分为:

硅溶胶铸造工艺;

水玻璃铸造工艺;

复合铸造工艺(优点)

熔模铸造的材料?

制造型壳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用来直接形成型壳的,如耐火材料、粘结剂等;另一类是为了获得优质的型壳,简化操作、改善工艺用的材料,如熔剂、硬化剂、表面活性剂等。 在熔模铸造中用得最普遍的粘结剂是硅酸胶体溶液(简称硅酸溶胶),如硅酸乙酯水解液、水玻璃和硅溶胶等。组成它们的物质主要为硅酸(H2SiO3)和溶剂,有时也有稳定剂,如硅溶胶中的NaOH。

硅酸乙酯水解液是硅酸乙酯经水解后所得的硅酸溶胶模铸造中用得最早、最普遍的粘结剂;水玻璃壳型易变形、开裂,用它浇注的铸件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都较差。但在我国,当生产精度要求较的碳素钢铸件和熔点较低的有色合金铸件时,水玻璃仍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硅溶胶的稳定性好,可长期存放,制型壳时不需专门的硬化剂,但硅溶胶对熔模的润湿稍差,型壳硬化过程是一个干燥过程,需时较长。

砂型铸造相比,熔模铸造有何优缺点?

铸造是将铸铁或钢融化后浇注到事先准备好的模壳中,冷却后去掉外壳既成为零件毛坯,采用这种工艺减少了加工量,特别是外形曲面较多难于加工的零件采用铸造就解决了加工困难,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砂铸就是用石英砂做砂型干燥后就可浇注,特点是简单成本低,外形比较粗糙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可以采用,熔模铸造就是用塑料泡沫制成的模胎外表滚上涂层,干燥后放入砂箱中对砂箱抽真空后再浇铸,高温的铁水将泡沫燃成气体冷却后就成为零件这种铸造也叫真空铸造,成本较高燃烧的气体对环境影响较大,精密铸造也就是蜡模铸造,用石蜡做成模胎再滚上涂料和石英砂凉干后再脱蜡后就成为模壳,铁水浇进去冷却后将模壳打掉就成为零件,这种工艺制出的零件外表光洁度好,尺寸精确,所以叫精密铸造。

消失模铸造与熔模铸造的区别有哪些?

消失模铸造可以通过泡沫塑料模片组合铸造出高度复杂的铸件。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包括压蜡、修蜡、组树、沾浆、熔蜡、浇铸金属液及后处理等工序。消失模铸造工艺与熔模铸造工艺一样,有它的缺点和局限性,并非所有的铸件都适合采用消失模工艺来生产,要进行具体分析。主要根据以下一些因素来考虑是否采用这种工艺。

熔模名词解释?

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在模样表面包覆若干层耐火材料制成型壳,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壳,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经高温焙烧后即可填砂浇注的铸造方案。

熔模铸造是用易熔材料制成模型,然后在模型上涂挂耐火材料,经硬化之后,再将模型熔化、排出型外,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

由于熔模广泛采用蜡质材料来制造,故又常把它称为“失蜡铸造”。因此法所得铸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好,故又称其为“熔模精密铸造”。

为什么熔模制造是最有代表性的的精密铸造方法?

熔模铸造最大的优点就是由于熔模铸件有着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所以可减少机械加工工作,只是在零件上要求较高的部位留少许加工余量即可,甚至某些铸件只留打磨、抛光余量,不必机械加工即可使用。

由此可见,采用熔模铸造方法可大量节省机床设备和加工工时,大幅度节约金属原材料。

熔模铸造方法的另一优点是,它可以铸造各种合金的复杂的铸件,特别可以铸造高温合金铸件。

如喷气式发动机的叶片,其流线型外廓与冷却用内腔,用机械加工工艺几乎无法形成。

用熔模铸造工艺生产不仅可以做到批量生产,保证了铸件的一致性,而且避免了机械加工后残留刀纹的应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