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赞赏这四个徒弟中谁的理想?为什么会这样? 从孔子对弟子的回答之中,可知他主张的” “含义
- 知识
- 2022-11-03
- 88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都说青出于蓝,为什么孔子的弟子却没有一个超过他的成就的呢?
优质回答: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个人一旦被捧为神那就不允许任何人超过他。这和西方世界的批判哲学、否定之否定的理论截然相反。
孔子生前是很不得意的,孔子去世后,七十二弟子有的从政,有的经商,但还是有从事教育、传承儒家思想的精英。
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弟子,在孔子去世后,继续从事教育,在战国时期形成了颇有影晌的学派,弟子三百多人。
对儒学发扬光大的尤其是子夏和曾子两个人,子夏到魏国宣扬儒学,被魏文候拜为老师,其下门徒众多,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儒学大师荀子便是师承子夏。
曾子也是开宗立派的儒学大师,曾子门徒子思、子思下启孟子,最终形成了孔孟之道。在儒家思想中许多东西都是后人加上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方略,以及民为重、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其实在儒家思想的传承中,有很多人都超越了他们的老师孔子,如果从实际意义上讲,儒家文化是弟子大众的功劳,只不过凡提儒学,都必须打上孔子的旗号,亦如我们今天的孔子学院,其中许多精英都比孔子强的多,但是你只能出力,不许扬名,必须永远打着孔子的旗号。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是至圣先师,乃是圣人中的最圣,乃是德高望重的万世师表。都说圣人五百年才有一次,那么孔子的弟子没有超越孔子,这很正常并不奇怪。
很多学者认为,颜回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很有可能超越孔子,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尽管颜回是孔门十哲之首,是孔子最优秀的弟子;尽管颜回“闻一知十”,其学说分散在《论语》、巜孔子家语》、巜荀子》等儒家经典之中,同时也出现在巜庄子.大宗师》、巜史记》里,但是颜回并没有他完整的思想学说,也谈不上与孔子相提并论,更不可能超越孔子。
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一成语说法取源于荀子的哲理名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来的学者把它引用为学生对老师的超越,也是恰到好处。几千年来,严师出高徒,状元的老师是秀才,比比皆是。那么孔子的老师是老子,孔子肯定还另有老师,他肯定胜过老师,我们不得而之,也就暂且不提。
孔子和老子同为一个时代的两位圣人,这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极其罕见。两位圣人各有千秋,基本上没有上下之分。但是我认为孔子的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精神,更适合人生的价值,更接近社会的现实,更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以我个人的偏见,孔子对老子有所超越。
老子传道于孔子,孔子的成就超过老子,为什么孔子的弟子却没有超过于他的呢?如果从事物的多面性和一分为二,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曾子得孔子真传,是儒家思想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参与《论语》的编写,还著述出《大学》、《孝经》、《曾子十篇》。其中《大学》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大学》三纲八目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每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具体目标,又是每一个人应有的家国情怀。在后来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子不仅只是对孔子思想的传承,而是有着重大的完善和创新,其著述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孔子。
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是他的孙子子思,师从于曾子。上承孔子中庸之学,并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升华,写出的《中庸》成为四书之一,充满着儒家思想的最高智慧。用以指导人们的为人处事,时至今日,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子思的中庸之道,取之于孔子的中庸思想,又有着对孔子的超越。
孟子的师祖是子思,孟子将孔子的仁爱发展为仁政,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将孔子的仁、义、礼,引伸到仁、义、礼、智。孟子的巜孟子》与子思形成思孟学派,与孔子形成孔孟之道。孟子是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孔子。
曾子、子思、孟子,虽然不能欲与孔子试比高,但是在各人擅长的一面却是有过于孔子。在孔子之前,儒家思想己基本形成,孔子是集大成者而成为创始人和开创者,所以才被后世称之为“至圣”。
“至圣”唯我独尊,永远无人超越。即使后来居上,也只能是“宗圣”、“述圣”、“亚圣”之封号。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这个问题,如果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那么,颜回(前521———前481)在孔子弟子中就是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孔子成就的。其依据:
1.孔子五十一岁后才得“道”,而颜回三十岁左右就得“道”,并在自然辩证法方面(包括“无为”自然观)超过孔子。《庄子·大宗师》记载:颜回分别三次向孔子汇报自己修身达到“道”的境界。其中第三次说“我坐忘了”。孔子问“何谓坐忘?”颜回回答(详见笔者2019年11月23日回答“孔子的众多弟子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他?”内容)后孔子接着说:“同则无好(hào)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意即求同大道于“一”,就无好恶(wù),遵循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就没有旧的常规可以滞守了。你(颜回)果真成了贤人啊!我请求跟着你后面学习了。这最后一句话可以证明颜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颜回“年十三,入孔门”,勤奋好学,“闻一知十”(《论语》),十九岁左右学业已基本完成。后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孔子最优秀弟子、儒家五大圣人之一、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历代封建社会统治者追加其谥号:唐太宗尊其为“先师”,唐玄宗尊其为“兖公”,宋真宗加封其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其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其为“复圣”。山东还有“复圣庙”。这个“复圣”,联系《庄子·大宗师》记载的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兖,音yǎn。
3.颜回是孔子整理古代典籍的主要助手,尤其是呕心沥血整理《古易》(注:《易传》并非出自孔子一人之手,而是孔子与其弟子的集体共同之巨作),为后世人研读《古易》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二十多岁头发苍白,与之劳累有关。
4.颜回学业完成后开始讲学授徒,传授孔子学说、儒学《诗》、《书》、《礼》、《乐》、《易》等,形成了儒家学派——八大儒之一——“颜氏之儒”(《韩非子·显学》)。
5.颜回学说,分散于《论语》、《孔子家语》、《《庄子》、《荀子》、《史记》等巨著中,也大有研究、传承价值。
6.《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就是说古人将立德排在立功之前,视之为不朽。而颜回之德行是世人的楷模,就是留给后世不朽的精神遗产。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评论。谢谢邀请!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
其他网友回答
他连《道》都没搞明白!
其他网友回答
弟子之青出于蓝,并非一定胜于蓝。
青系出于黄与蓝,或许胜黄不胜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