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的影评(黄金时代电影豆瓣影评)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电影《黄金时代》?

优质回答:

字有点多

在各色争议声中,终于决定亲眼看看这部电影。看完后感想如下:

1、电影的缺陷皆源于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人物所拍的传记片,编剧过于尊重史实乃至缩手缩脚。

2、影片的缺陷来自编剧,优点来自导演。冤有头债有主,大家要找对人。

演员不断的打破屏幕间隔的间离式叙事手法招致很多人的批评,我并不觉得这是问题。同样是“被嫌弃的一生”,中岛哲也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玩得嗨多了:音乐剧、舞台剧、MV、剥洋葱式非线性叙事结构...你不会觉得《松子》难以理解,甚至觉得很好看。同样,我不觉得《黄金时代》非线性叙事结构难懂,当然“去高潮化”的拍摄手法使其并不"好看"。为什么你能接受《松子》的表达方式而不能接受《黄金时代》的表达方式?因为《黄金时代》的传主是真实人物,编剧乃至观众潜意识中拒绝用过于“夸张”的表达方式。

我所不满的在于编剧过于谨慎。整部电影象影像化的“亲朋好友忆萧红”,几乎每个角色的每句台词都有出处,可见编剧的确在搜集资料方面下了大功夫。当角色们念出台词或者对着镜头讲述时,我甚至觉得屏幕下方会出现“XXX(人名),《XXXXX》(回忆录书名),XX—XX页”的字幕。越是知名的人物越尊重史实,这点在鲁迅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的台词完全是文本式而非口语化,听着这个“人物”大段大段说出文章中的“台词”,这种处理方式我觉得“过了”。

编剧事无巨细的客观的描述萧红何年何月在何地作了何事,但是他忘了最关键的一点:萧红为什么这么做?或者更进一步:萧红是怎样的女子?这才是很多非萧红迷关注的事。我说我想去看《黄金时代》,亲友不屑的说:“萧红的电影有什么好看的?”言外之意自然指她身上的“破事”。而我想了解的并非那些“破事”——虽然这些“破事”很具传奇性——而是萧红这个“人”。很遗憾,这正是影片的缺陷。它忠实的表现萧红作为,比如她依附于各个男人,她对“政治”的抗拒,却忽略了她的所思,即人物动机。为何她这样做?影片语焉不详。《松子》虽然戏谑,但对人物动机的挖掘相当深入。松子童年缺爱,因此一生寻爱,这使观众能对角色有代入感——有趣的是,很多虚拟传记片都将人物动机归结为家庭和童年,比如《公民凯恩》。而萧红,我们知道她父亲对她不好,这在片头片尾略为提及,但通过影片,我们找不到根源动机。如果你是萧红粉丝,对其经历感同身受,自然能分析其动机;但我不是,通过电影我没看到我想了解的内容。

这使《黄金时代》夹在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不接受其叙事方式的(这其中可能包括萧红迷),觉得这电影装逼且难看;接受其叙事方式的,觉得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归根结底,如前所说:这是真实人物的传记片,编剧不敢表露其态度,因为这可能会招致不同意见者的批评。所以他尽量客观、尊重历史,不越雷池一步。如果编剧大胆一些,干脆用《天鹅绒金矿》的表现手法:影射,真实人物与虚构人物、真实经历与虚构经历夹杂在一起,拍摄手法更随心所欲。观众对传主感兴趣?看完电影自己去查资料吧!

作为一部带有强烈编剧印记的电影,许鞍华作为导演是否好选择?我个人认为,在技术方面,许鞍华无可指摘。影片节奏舒缓而不拖沓,结构扎实而不松散,一些剪辑段落颇有亮点,可见导演的基本功。许鞍华甚至忠实复制了剧本的疏离态度。在三个小时的观看过程中,我没有走神。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的国产电影不多,《黄金时代》是一个良好尝试。如果将剧本交于其他导演之手,可能呈现效果更差。不过对于可以预见的票房失败,身为导演的许鞍华将会背负主要责任,令人惋惜。

就像《一代宗师》的野心并非《叶问传》,《黄金时代》也并非聚焦于萧红一人。但由于上述问题,出场人物犹如一个个纸片,我们看见他们的经历,听见他们的言语,但他们究竟是什么人?我们不知道(《一代宗师》中,王家卫好歹通过那么多“金句”把人物立起来了)。也许萧红的经历于你心有戚戚,你会由于自己与萧红的相似经历与处境,而将自己的情感代入电影中的萧红。但这并非电影展现于你的。编导选择“不表达态度”,这也算是一种态度吧。

我所在的影院,《黄金时代》一天排片三场。我看的那一场上座率大约六成,期间溜走了几名观众,退场人数并不多。《黄金时代》于我有所触动,我可以给它三星至三星半。

其他网友回答

主要是因为它那海报在设计??里太亮眼了

其他网友回答

美而不足,是我对它的评价。

演员的阵容很强大,汤唯对人物细节是很有表现力的,她的眼神语气,她的肢体动作,她呈现出的灵气让我看到《色戒》中的惊艳感。电影的整体氛围,文化环境都非常棒,那个年代纯真的革命友谊,写作者的情怀、使命和思考,艰苦岁月里的生活挣扎都具有非常高的带入感,属于那个时代的气息简直是扑面而来。

导演的技法也很棒,不同时间段的回忆穿插,不同人物对于萧红的陈述,整个片子于是有一种宛如阅读传记的感觉,这是一部像一本书一样的电影。

同时这部片子也给我很大的遗憾感。对于历史人物,是否是由于过分谨慎而失去了探求真实状态的他们的欲望。为了历史人物而历史人物,是我不怎么喜欢的,客观存在的,作为影视艺术而又不得不存在的东西。

这也许是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导向。人们不能接受德行不好的伟人,他们之所以为伟人,他们一定是站在道德的高点,他们作为伟人的道德意识得让我们敬佩,尊敬,和无限崇仰。

其他网友回答

要看一部电影,我首先会去看它的海报,相关的图片或是剧照,看了,就明白我到底该不该选择它。

一部电影,海报好看,那么它本身就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了。这样的观点,不记得是哪里听来的了,但我深以为然。

《黄金时代》的海报有很多版本,大概是因为送到好几个电影节去参展了,有大陆版、香港版、美国版、日本版、台湾版,每一版的海报都很有感觉,确实,《黄金时代》的海报是很多人称赞的一个点。激起了我的兴趣的是图一图二这两张,很有设计感,并且有段时间我又对这种文艺片很有好感,于是便一直记在脑海里,想说一定找个时间把它看了。于是就在昨天下午,三个小时的电影,中间吃了一次晚饭,分两次把它看完了。

影片以萧红本人的角度讲述她的一生,同时又在其中穿插了与萧红相关的人物的叙述,一些资料不全的事件、传闻则不作鲜明的表态与阐述,用很艺术化的手法,类似于写文章时的“一笔带过”“此处不做赘述”,可以说是很客观地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所能了解的萧红。毕竟我们不是萧红,我们也无法完完全全地了解萧红。

影片中有两个片段使我印象深刻。

一是萧红写信向报社求助的片段。我很惊讶于当时人们的热心与善良,说实话看到影片中那样落魄的萧红,在她写信向报社求助时,我真没想到她会得到帮助,大家虽没有什么能力,但也还是尽量地给予她关怀,比如去看望她、借给她信里说想借的书,虽然说现实很残酷,这对她当时的困境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帮助。

二是萧红两次怀孕时的片段。巧的是,两次怀孕到后头都是孤身一人,两次怀孕,孩子都是生下来就离开了她。

她第一次怀孕期间,肚子已经很大了的时候,洪水淹了城,她神情好似闲闲地,抽着烟,手肘撑在窗台上,向外张望,一老人划着船从不远处撑过,她大声喊叫着,指着自己的肚子给那老人看,哀求老人救救她,从那很高的窗台上,顺着铁杆爬下来,跳到船上,很松口气般地笑了一笑,说了一句“调头”,老人便载着她撑着船掉头走了。

第二次怀孕时,到了肚子很大的时候,战打到这边来了,只弄到一张船票,端木抛下她一个人搭船避难走了。萧红没地方去,提着行李去找了在报社的朋友蒋锡金,可蒋锡金也是自顾不暇,萧红说“我住定了”,便赖在报社外栏杆旁住着,说是住着,其实也就铺一席子,被子箱子团在一旁靠着。天热,她挺着大肚子,扇着扇子,看着书,听到报社的同事们让蒋锡金请客去吃饮冰室,便说道“我请客!”于是行动敏捷地从地上爬起来,和他们一同去吃冰喝啤酒,最后付钱时余的两块多也让人不要找了,蒋锡金看不过,让她先回去等一等,回来时手里攥着一百五十元钱,这一百五十元是借的,要用稿子来还,“你还不上就得我用稿子来还”,这里很快也守不住了,让她拿上这钱逃难去。

我深深的感到人生的痛苦和悲哀,但也同时无比感动于这人世间的爱。

电影中萧军与萧红第一次相遇时,萧红怀着汪恩甲的孩子,汪恩甲消失了,她已经孤苦无依地活了好一阵子。两人谈天说地聊了很多,萧红问:“人为什么活着?”萧军想了想,反问道:“那你为什么还眷念这个世界?那你现在自杀的条件如此充足……”萧红笑了笑说:“我吗?”接着又道:“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点能让我死不瞑目的东西存在,就因为这一点还能维系着我。”萧军听了这话,点了点头道:“我也是。”

其实还有很多可说的,但剩下的就留给观众们自己去看了吧。还有一些演员表什么的,大家自行百度一下就行了,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总之,时长三小时,但还没到不能接受的程度;拍摄手法新颖,插叙很多友人对主人公生平的讲述和评价;演员们的演技能让人逐渐忘了他本身,从而聚焦在那个角色上;影片质感很好,内容的选取其实也很恰当,是一部很棒的电影。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记得看过这部电影,感觉汤唯演技很好,记得看的时候都逼得我立刻百度萧红的历史总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