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是谁(聊斋志异里的异史氏是什么意思)

网友提问:

《聊斋志异》文章,每一篇结尾,都提到异史氏,请问异史氏是谁?

优质回答:

《聊斋志异》的内容,蒲松龄标明全是听来的,传说他自备茶水招待路人,你讲我记,整理之后加“异史氏曰”。

所谓“异史氏”是蒲松龄给自己的1个称呼,通常《聊斋志异》每篇文章的结尾处,蒲松龄都会用异史氏身份稍加评论,发出一点警示之言。

不过,读者一般不领情,大道理跟故事比起来,容易被忽略。“异史氏”曰了些什么,我们常常不知道,但记住了故事,就像购物的人,他们看的是货色,吆喝是不大听的。

为什么要用“异史氏”,这个称呼有什么说法吗?还真有那么些来历……

古代的作家(不包括诗词歌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强调原创,像明末清初的李渔;另一类强调“述而不作”,蒲松龄就属于此。

“述而不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以非个人化的文学提供者姿势出现。你看“异史氏曰”,是不是会想起“太史公曰”……

司马迁的“述而不作”会更明显一些,他大量引用当时的皇家藏书的典籍,甚至《史记》里存在不少重复的文字。班固的《汉书》也差不多,存在很多相同的文字片段,这些文字在其他著作里也能看到。

换言之,传统作家们不认为自己的文章是自己“作”,而更加肯定的是“述”的价值,或者说是传统的继承。只不过,随着文学的发展,以后的文学作品,可看性在不断增强。

尽管如此,到了蒲松龄这里,他还是希望读者能够理解,他仅仅是记录从他处获得的材料。实际上,蒲松龄的文字简洁,力避明代的雕琢之风,将俗话、白话融入文章之中,有着大胆的创新性。

清代写鬼怪故事害有2本书,一本是大才子袁枚的《子不语》,一本是大才子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特别强调3个字“大才子”,可惜你发现这2个人的书,跟《聊斋志异》一对比,完全不是1个档次。

码了诸多字,有必要再总结回复答案:《聊斋志异》里的“异史氏”,就是蒲松龄本人,“异史氏”就像“太史公”一般,用来给文章的点评。

其他网友回答

《聊斋志异》每一篇文章结尾都提到异史氏,这个异史氏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本人。

《 聊斋志异》每一篇文章都描述了很多奇怪异常怪的事情,与我们所知道的正史截然不同,自成一派,所以称之为异史,而写《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作者是蒲松龄本人,所以蒲松龄本人也自称为异史氏。

 《聊斋志异》每一篇文章的结尾都提到了“异史氏曰:”作为评论的开头,这是指蒲松龄发表自己的意见。

  “异史氏曰:”这种写法其实是对前人的一种模仿。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上“太史公曰:”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王安石的作品最后一段常是“王子曰:”,传记最后往往为“赞曰:”的评论性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