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中的旅顺战役 日俄战争中因为旅顺之战而闻名的日军将领是

网友提问:

在日俄战争中,旅顺战役对战争结束有哪些促进作用?

优质回答: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西南端,呈南北走向。港口面临黄海,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控制着黄海北部,封锁着渤海海峡;四周高山环绕,东有黄金山,西有鸡冠山,左右环抱为口,如蟹之两螯。东螯短而西螯长,两螯相距150米,为内外港界,是旅顺港唯一入口。由于口门狭窄,因此舰船只能鱼贯而行,不能并排出入。口内分东西两港,东港小但水深,西港阔却水浅。

1904年的旅顺港

军港建港之初,便修建了黄金山炮台。到了1885年,在旅顺临海一侧共修筑9个海岸炮台,以海口为界形成东西两个炮台群。1890年11月10日,旅顺港建设全面竣工。

1894年8月,甲午战争爆发。11月5日日军进攻金州,次日城市失陷。11月7日拂晓,日军向大连开始进犯,清军守军6个营0.33万余人。然而仅仅过了几小时,上午9时许,城市便被攻陷。

休整10天后日军于11月17日开始向旅顺进犯,清军守军共33个营1.27万余人。11月21日,仅仅一天,清政府苦心经营的港口就被日军攻占,给对方留下了炮台、水师营、船坞等军事设施以及物资、弹药等价值“六亿数万元”,一朝瓦解成劫灰。日军付出的代价是亡66人伤353人失踪7人。

1904年1月偷袭旅顺的日军军舰

由于担心日本势力过大,俄国伙同法国和德国发起“三国干涉还辽”,迫使日本将包括旅顺在内的辽东半岛归还给清政府。1898年,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俄国侵占旅大后,开始大规模修筑海、陆防线各炮台、隧道和堡垒。

1904年7月30日,整个要塞共有646门火炮(要塞炮350门、之前清朝旧炮43门、舰炮186门和野战速射炮67门)和62挺机枪。这些火炮中重炮有5门254毫米和12门227毫米平射炮,35门凯恩型152毫米、30门190磅152毫米、30门120磅152毫米海岸炮以及9门279毫米、32门227毫米和22门152毫米臼炮。在永久工事、野战阵地上有各种口径火炮514门和机枪47挺。沿海一带部署火炮123门和机枪5挺。预备队拥有火炮9门和机枪10挺。整个要塞防御兵力共有4.178万人(其中军官665人),驻旅顺太平洋分舰队有近1.2万名舰员,舰船36艘(6艘装甲舰、5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2艘布雷舰和4艘炮舰)。

旅顺攻防战示意图

包围旅顺的日军第3军共有3个师团2个预备旅团以及2个野战炮兵旅团,总兵力达4.8万人,装备火炮386门(其中攻城炮198门),机枪72挺,日本舰队52艘战舰封锁了港口。

此后日军先后发起3次总攻击,最终1905年1月2日俄军要塞部队投降。

投降时俄军尚有官兵3.24万(其中军官754人、伤病员5809人),火炮610门(要塞炮225门、原清朝旧炮41门、海军火炮284门和野战速射炮60门)和机枪9挺,各种炮弹207855发。日军的数据是共俘虏41641人-其中将军17人(伤病15307人),缴获各种火炮528门各种枪支36598支炮弹206734发子弹5443240发。俄军作战中在战场遗弃火炮78门,被击毁和失去使用能力火炮249门。

日本油画-日军进攻旅顺高地

整个旅顺战役,日军参战兵力累计13万余人,亡1.54万余人伤44008人(俄军称日军伤亡11万余人,损失舰艇21艘,损伤舰艇15艘);俄军参战兵力累计4.4万余人,亡1.08万余人,伤1.96万余人(投降时均被俘虏)。

此战虽然俄军战败,但对今后军事艺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表明卫戍部队同海军、野战部队组织密切协同,濒海要塞才能进行胜利的斗争。它充分显示了能够抗击敌方重炮轰及的永久性防御工事(堡垒、工事和炮台)的重大作用。他们是要塞防御的基础,一旦它们陷落,要塞便土崩瓦解。它还表明,能摧毁混凝土结构永备工事的大口径炮作用与日俱增。而俄军陆上防线火炮种类繁多,不能有效同日军野炮、攻城炮作斗争,而只能作为一种抗击敌步兵进攻的武器。海岸炮兵情况较好,装备了许多新式火炮,但这些新式海岸炮设计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方向射界有限,不能支援陆上防线的炮兵。

乃木希典和斯特塞尔在旅顺水师营合影

这次保卫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战争的成败。列宁也在1905年1月14日写下了著名的《旅顺口的陷落》一文。他认为,由于要塞的攻取,“日本人完全占领了整个辽东,获得了能影响朝鲜、中国和满洲的无比重要的据点,腾出了拥有8-10万人的配备有庞大的重炮队的经过锻炼的军队来对付库罗帕特金。这支重炮队开抵沙河,将使日军对俄军的主力居于压倒的优势。”同时他还认为,旅顺城下的军事失败是沙皇俄国整个政治制度行将崩溃的显著标志。

其他网友回答

q@东太南

其他网友回答

击败俄国的太平洋舰队,导致了制海权的丧失,占领了旅顺港,并且调来了国防炮攻打俄国防线,以人挡弹,彻底击败了俄国远东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