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对小品的理解(赵本山小品评论)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赵本山所传的小品?对观众有何价值正能量?

优质回答:

其实也没什么,毕竟,赵本山的小品不是人民币,人见人爱。

当然,喜欢与不喜欢,都无可指责,你不能要求这世上所有的人和你一样,你说好就得大家都说好,你说坏就得大家都说坏,大家的欣赏的方向不同、角度不同、爱好不同、文化不同、立场不同,都有可能出现反差。

就我本人来说,对赵本山的大部分小品还是很欣赏的,尤其是他在央视舞台上的作品,如《卖拐》、《送水工》、《三鞭子》、《同桌的你》、《小崔说事》、《不差钱》等,前期的一些作品《小九老乐》、《相亲》、《牛大叔提干》等夜非常不错。

至于说到为什么会有人对赵本山的小品评价不高,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说他的小品丑化残疾人,确实,他刚出道那会儿有个小品叫《摔三弦》,还有一个和巩汉林合作的小品《如此竞争》,都模仿过瞎子,惟妙惟肖,不过那种形象放到舞台上我也认为确有不妥,但都是早些年的事了,后期这种现象很少出现。

二是说他的小品丑化农民,赵本山在小品中出演的角色形象大多是农民或者社会底层人物,而为了博取笑声和掌声,刻意把农民身上存在的知识缺陷和形象缺陷放大,装傻充愣,嘴歪眼斜,没有正面宣传意义。

三是说他的小品低俗,格调不高,一味迎合社会上的一些低级欣赏趣味,将人们生活中那些见不得阳光的丑事恶事拿出来说事。

四是地域文化的不同,欣赏本山小品的观众以北方人居多,因为地域文化因素,大家能听得懂、能了解里面的梗、能听了会心一笑,而南方观众不懂北方方言,听了半天莫名其妙,所以评价自然也不会太高。

记得有一年赵本山在小品《不差钱》中有一句台词,“不是精辟,是屁精”,这里北方观众都清楚,所谓的屁精其实指的就是马屁精,是说的拍马屁功夫炉火纯青,但在以李银河为代表的一些观众眼里,这就成了对歧视同性恋的代名词,为此还引来一顿炮轰,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其实,仔细欣赏一下本山的小品就会知道,上述这些指责看似理由充分,实则有些是没有道理的,小品最本质的一个特性就是娱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举家团聚的欢庆时刻逗大家哈哈一笑,只要不背离社会价值,不颠覆大众三观,都是可以的。

说句实话,离开娱乐,不能让观众发笑,只注重宣传意义的那还叫小品吗?那是话剧、舞台剧、影视正剧、报告文学、纪录片应有的功能。

试问一下,春晚舞台上那些笑料不足、严肃有余的作品,现在还能有几人记得?

这个社会,既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文艺要容得下多元化,不同观众有不同的需求,万不可一棒子打死。

话题回到开头,赵本山的小品不是人民币,即使是,也有少数人为了表示自己的高洁,把这比喻为铜臭,来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难道不是吗?

其他网友回答

本山小品更吸引人,无与伦比。

其他网友回答

人的文化层次不一样欣赏也不一样

其他网友回答

赵本山大叔在1990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和黄晓娟演了小品《相亲》之后,除了1994年没上之外,其他时间的春晚几乎就是赵本山时间,无数的观众看春晚就是为了等赵本山,赵本山的小品在十一点多播出,这也堪称是在压轴春晚的意味。当赵本山上春晚的时候,很多人都吐槽希望来年不要再看见赵本山上春晚,等到现在真的不上春晚了,人们忽然发现春晚一下子没了期待,也没了吸引力。现在能够接棒赵本山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郭德纲。赵本山的身体这几年一直很差,前几年还传出病危的消息,后来赵本山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当时也认为自己这一关过不去了,遗嘱都写好,就等着念了,没想到还好了。

不过出院后的赵本山身体也一直不好,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赵本山已经没有这个精力和体力来承受春晚的的压力了,在几年前就有人拍到赵本山演完小品下台后在后台几乎号啕大哭的视频,可见春晚的压力有多大。

其他网友回答

坏的那一半必定是因恨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