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不用标点符号吗(碑文没有标点)

网友提问:

为什么碑文不加标点符号?

优质回答:

碑文是古代传统形式去制做的怎么会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民国时从西方传来的!大约传来也不过一百年的历史!古代虽没有符号但是可以用很助词与段句来作为标点符比如‘也;字!

反正很多方法可以用!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jù dòu〉符号”: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当前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

古代中文无通用的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眼下这本书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

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

其他网友回答

碑文字限在一小块石上,标点空站地方,挤掉正文内容。

其他网友回答

标点符号是近百年前才推广使用的,古代文言文不用标注标点符号,所以,流传下来的古代碑文也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而且文言文中的虚词尾字已经包含了标点的作用。再一个古代的书简书写、石碑刻字比较繁琐,不用标点符号,能传载更多的内容。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碑文不加标点符号?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中国古代写文章、著书立说,一般情况下没有使用标点符号的惯例。因为受中国古代文风的强烈影响,所以一般碑文不加标点符号。

二、我国使用标点符号的历史,是从1840年以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传入中国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开始,大量使用标点符号。但是,碑文写作,仍然传承和弘扬不使用标点符号的传统。

三、为什么碑文不加标点符号呢?寓意引申为:如果使用标点符号,表示后代子孙、后人继承、传承、传递香(火),薪(火)相传就会间停、间断、中断,就会“忘宗祭祖”,就会不能一脉相承、一脉相传。

四、寓意引申为:中间、中途没有后代、后代继承和传递香(火),没有子孙后代祭祀扫墓。

五、寓意引申为:“断子绝孙”,不吉利,不吉祥,家族、宗族人丁不兴旺发达,后孙断代,不能光宗耀祖、不能光复门庭。

六、民间很多地方,特别注重讲究,尤其重视。我经常跟别人写祭文,对方要求我写祭文篇幅,不准使用标点符号,只能间隔距离写。民间树立祭祀石碑,碑上的碑文刻字,一律不准使用标点符号。更特别之处,石碑刻文标系旺丁(望丁:意指没有出生的,凡年满14至18周岁以上的家庭、家族的未婚或已婚男性所标系的后代),都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