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淮军(李鸿章的部队为什么叫淮军)

网友提问:

李鸿章的淮军,在面对日本陆军时,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优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有很多:

第一,淮军并没有和真正的强者交过手。

淮军自建立以来,主要的对手是太平军、捻军。

不谈捻军,太平军充其量也只是强化的民兵而已。

太平军的战斗力,可以在同常胜军的战斗力很好的看出来。

常胜军充其量是洋人指挥的,装备一系列西洋武器,使用零星西洋战法的三四流武装力量。

然而,太平军对于常胜军并没有占上风。

而淮军和太平军的战斗大体是旗鼓相当,这说明淮军同真正的洋人军队,战斗力是有很大差距的。

淮军打赢太平军,以及土匪性质的捻军,没什么值得自豪的,他们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

第二,淮军只是使用西洋武器的旧式军队。

甲午战争中,日军认为淮军士兵根本不懂打仗。

在双方激烈枪战的时候,日军发现很多淮军士兵不寻找掩护物,也不卧倒,而是蹲着甚至站着开枪。

这对于日军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像是根本没有受过军事训练。

同时,淮军的炮兵也根本不懂炮战。

以往他们只是用来攻击敌人的步兵和堡垒,炮战经验几乎是0。在日军炮兵精确的炮火压制下,火炮射程和威力并不亚于敌人的淮军炮兵,往往一触即溃,丢弃火炮溃逃。

而炮战是现代炮兵的基本功,这都做不好还打什么仗。

第三,淮军士气不高,有着严重雇佣军思想,军纪很差。

日军发现,淮军士兵在战时的伤亡率并不高,由此一次战斗溃败后丢下的尸体很少。

这说明,淮军的战斗意志低下,没有打硬仗的思想。

日本被灌输,打仗是为了帝国的未来,为了日本人民的未来。

而淮军打仗只是雇佣军性质,吃粮当兵,打赢了有赏金而已。

所以,淮军只能打顺风战,打弱敌,不能碰强敌,一碰就散。

一旦发现日军攻势猛烈或者冲锋上来,淮军根本没有坚决抵抗,而是放弃阵地直接逃走。

当时淮军士兵的身材比日本兵要高大一些,手臂较长,在近战肉搏时候是有优势的。

然而,日军基本没有和淮军发生过肉搏战,因为后者总是直接逃走。

同时,淮军的军纪很差,尤其在补给不足和跑路的时候,更是肆无忌惮。

平壤战役时候后,淮军各部向鸭绿江溃逃。期间由于补给断绝,军官先逃走,很多淮军士兵冲入朝鲜村庄抢劫财物,甚至还有强奸现象,引起了朝鲜人的痛恨。

本来,大部分朝鲜农民都支持清军攻打日军,但淮军的恶行扭转了朝鲜人的观念。

其实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淮军的枪炮算是比较先进,数量也众多。

但淮军根本没有诸如医疗兵、辎重兵、工兵、通讯兵的概念,而这是西洋军队包括日军必备的军种。

可见,淮军只是拿着新式武器的落后部队,遇到日军自然土崩瓦解。

其他网友回答

淮军是李鸿章在曾国藩的指挥下,于1862年3月编制而成,也被称为“淮勇”。淮军是为抵制太平天国运动而生的,而后在李鸿章的带领下发光发热,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军队,从配置到训练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淮军的创始者也因为淮军的强盛权势不断的坐大,成为一个在朝廷上响当当的人物。

为什么近代化的淮军在日本的陆军面前还是十分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呢,历史漫谈君将在下文为大家详细说明。

第一,军事装备

淮军是李鸿章手里的一个底牌,他在底牌的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截止1894年9月,他已先后委托驻英公使龚照瑷购哈乞开斯快枪7000枝,驻德公使许景澄购毛瑟枪12000枝,连珠快炮8尊,小口径毛瑟五音快枪四批共10000枝,子弹1000万颗。

10月,奏报已"先后订购西洋各项快炮五十六尊、各项快枪二万八干三百二十余枝,大小各项枪炮子弹一千五百二十余万颗"。

12月,又奏报委托许景澄代购毛瑟枪10000枝,子弹412万颗,大小口径快枪300枝,子弹10万颗;委托杨儒(驻美公使)代购哈乞开斯六响枪3000枝,子弹200万颗;委托龚照瑷代购马梯尼枪10000枝,小快炮若干门,这都是李鸿章大批量购买的武器。

其中小批量高价买的高精尖武器还没有计算在里面。李鸿章所购买的连珠快枪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日本当时所用的只是单发步枪。美国学者就曾说过:“清朝的军队是当时世界上排名前五的陆军。”。

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清朝的官员也是洋洋得意,甲午中日战争惨败的原因并不能从军备装备的硬实力来找。

第二,军事制度

淮军虽然完成了军队硬件上的改造,但在军队的软件上还是差人一步。淮军虽然在军队训练的阵法、队列上请了外国教练,进行了一些西化,但在淮军整个的统领指挥下还是没有突破传统的体制。

一般来说,一个淮军将领会统治3—4个营,一个营大约500人左右,淮军的将领基本对自己所管理的这几个营是垂直管理,手下只有几个小队,没有参谋没有军官,这导致在大型作战的时候军队一多救容易乱了阵脚,整个军队像一对无头苍蝇一样乱转悠,有再多的子弹也打不到该打的地方。

日本一直都是一个具有超强学习能力的国家,从它在近代的蜕变上就可以看出,日本在甲午战争上的表现也是如此,它虽然没有全部换成西方军事强国的配置,但它把一些决胜的细节和软件都拿捏的死死的,也确实收获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日军拥有一支现代军队所应拥有的所有东西,包括动员、指挥、参谋、后勤、编制、训练、交通这些核心要素,这些要素形成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指挥系统,使得日本的将士可以拧成一股绳,作战能力也是大幅度的提升。

第三,将帅之才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个扭转战局的战争——平壤之战,是因为指挥者叶志超的临阵脱逃而溃不成军的,平壤战争以后清军的士气大大衰落。

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很多之前优秀的老将领已经去世,老将领饱受了磨难在实战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在战争对燃起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所以他们在战场上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会倾尽自己的全力去赢得这场事关国运和尊严的战争。

而新上任的青年将领,他们多是富家子弟,在一些紧要关头通常会退缩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志气,在他们心中自己的生命要大于胜利,安安稳稳的苟且也要大过搏命的光明。

他们在经验和胸襟上都比不上前人,他们会因为自己的个人恩怨而延误战机,错过绝地反击的机会。日本将士就恰恰相反,他们稳准狠,在科学的军事体制上负责的将领都是如虎添翼,他们总能在合适的时机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

淮军是清朝末年的一个缩影,不是一个军队的失败,是一个时代的落后。中国从近代以后就开始变法图强,我们学经济学技术,却总是把根本的制度和思想放在最后。淮军和日本陆军差在了觉悟上,当时的清朝也是差在了觉悟上。

(文/历史漫谈君·半青)

其他网友回答

淮军实际上是私军,并不属于清政府,军队的粮食 军饷都是自筹的,淮军的武器西化是因为打太平军时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甲午战争实际上并不是清朝国家军队和日本打的,而是李鸿章的私军和日本国家军队打的,因为是私军,纪律松散,训练方式还是按照旧军队的样式,在同样作战理念的清朝军队中属于精锐,但是和现代军事理念下训练出来的日军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