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柳永词中”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什么的词人)

网友提问:

“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

优质回答:

谢邀!

柳永对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他的词影响很大。叶梦得《避暑録话》卷下称:“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他的词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柳永词的格调通常被认为不是很高,但韵律和谐,历来被人称道。比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行役。”这个评介是中肯的,比如他为乐工妓女所作的词,就很能体现这个特点。而写羁旅的词,艺术性高,极为感人,比如巜八声甘州》,写思念家乡,反映了柳永失意苦闷的心情,格调并不见低:“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灀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东坡就评价为“不减唐人高处。”

更有格调高、气势恢宏的《望海潮》,可以说是柳永调高韵美的佳作。影响很大,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究竟是不是因为柳永的这首词,引得金人南侵,不好说,但是,这首词把钱塘的美的确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柳永词的描绘工力之深。还有他的《雨霖铃》,影响也很大,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阙浑然一体,写景抒情都是白描,形容尽致,有乐府风,而显然又是文人之作,艺术价值很高。

谈了这些,似乎也己回答了第二问,怎能说他只是个寻花问柳之辈。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人,常流连坊曲,确实为乐工妓女写过很多歌词,也确实因此屡举不第。但在宋仁宗景佑元年考取了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他是对宋词全面革新的第一人。它的词流传很广,艺术造诣很高,精通音律,善于铺叙,并能化俚俗语为经典,创作了大量漫词。他是北宋创新词牌的第一人,他的词能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并抒发自己的穷愁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虽有一些表现了颓废思想,含有色情。但总的来说,柳永称得上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风格多样,对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这么问。

其他网友回答

白日西沉柳絮風,衣飄石欖望歸鴻。

卿知今夕為何夕,相邸無緣利禄空。

一一白衣卿相(閬水漁民白溪釣)

柳永(987一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附柳永词一首:

黄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逐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詩人,自是白衣卿相。〇 煙花柳巷,依約丹靑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靑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换了淺斟低唱。

一一【北宋】柳永《鶴冲天》

其他网友回答

柳永作为宋代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他精心构制慢词,开辟“以赋为词”的新型表现手法,打破唐五代以来词坛的奢靡之风和小令独统词坛的单一局面,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在词史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柳永)

柳永开辟的俚俗词派,让宫廷词、士大夫词逐渐走向民间,促进了宋词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以至出现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现象。柳永的不懈努力为宋词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推动慢词的发展,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局面

柳永推动了慢词长调的兴旺。柳永特别注意词的格律与平仄,加之他在音乐方面的特殊天赋,赋予词以一种特殊的美感。他一方面维护了词的传统,同时又勇于开拓创新,对领字、对句、长短句综合运用,使慢词有了崭新的发展。

比如柳永的代表作品《八声 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 楼……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 凝愁。”

柳永在词作中,用“对” 字起 领全篇,显得干净利落,再以“渐”字 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的描述,同时掺杂 着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又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一句, 作者运用长短句相结合和手法,把词人本身“想佳人”,移情换景到“佳人、 颙望、误归舟”,由一方相思上升到作 者与佳人互相想念,感情婉转流畅的 表现出来,滴水不漏、明净而透彻。同 时在词作中,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词 的平仄和韵律的深刻体悟,展现出作 者深刻的文字功底。

柳永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唐五代时期,词主要以“小令”为主,慢词在柳永之前出现甚少, 在词的总数中占有很小的比例。柳永大力推广慢词,从根本上打破唐五代 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柳永的慢词长调《戚氏》“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 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对闲窗畔,停灯 向晓,抱影无眠。”全文长达 200 多字,在这种长调中,作者可以游刃有余的把所表达 的内容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肆意的 展开联想与想象,联系到大自然的万 物生灵,广泛的描绘到“槛菊”、“井 梧”、“飞云”、“蝉、蛩”等事物,可以更自然地融入感情,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表现效果,极大限度地扩展了词的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范围。柳永对慢词的推崇,打破了唐五代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促进了宋词的发展与繁荣。

二、柳永开创了新的词牌名,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

在词坛上,柳永是开创词调最多的作家。在宋词八百多个词调中,有一百五十多个是柳永的首创。《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黄莺儿》、《彩云归》、《鹤冲天》等等,都是柳永的杰作。宋词发展到柳永,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词调的丰富、格律的形式和词牌内容所包 含的字数得到丰备。柳永的努力使宋 词的发展更加饱满与完善,为后来苏轼、辛弃疾对宋词的进一步繁荣开辟了道路。

柳永对歌妓词的描写,真实表达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他擅长表达女性真实大胆的爱情,提高了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平等、自主地位,展现出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

柳永的《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 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 半掩人相望。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 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对世俗女子的描写坦陈真切,歌颂了她们对爱情自由平等的渴望,展现出她们爽快泼辣的 真实性格,符合大众市民的审美取向。

柳永摒弃传统花间派词人对贵族妇女的描写,更多地关注了他所熟悉的歌妓和市井妇女。

柳永始终以描写市井歌妓为主,他的描写注重心理的刻画与细微真实感情的描绘与抒发。尽管他的描写未脱离表现狭邪的市井现象,然而他并未使词作流于庸俗,而是始终展现出雅致的意 趣。柳永词的艺术性和独创性,提高了词作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柳永在词中首先描写了都市的繁华风物,开辟了对城市风物的描写。

他的《望海潮》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以绚丽飘洒的笔触,把三吴都会的兴旺与繁荣展露无遗。他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 家”,来表现东南之形胜,整个描写大气而开阔;再贯穿以三吴都会之特殊 风物,“云树”、“怒涛”、“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等展现都市之繁华,以至于金国完颜亮看到此词后,“遂起南渡之意”。柳永开辟了描写都市的先河,拓展了宋词的表现内容,对宋词的发展意义重大。

柳永运用“以赋为词”的表现手法,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形式。

柳永的词注重铺叙,往往以景物描写和场景渲染作为铺垫,以实践活动为叙述线索,在词 作中时时透露着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结构疏放,内容连贯有序,把所表现的 是由和情感生动流畅地展现在大家面 前。在其代表作《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首先描写场景,用铺叙的手法慢 慢展开。读来朗朗上口、平仄有致。在《八声甘州》中“对潇潇 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灵活运用 领字,让铺叙生动流畅地展开,从而 避免了刻意堆砌之嫌,达到了极高的 艺术表现效果。

三、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广泛运用

柳永大量借鉴、吸收市井口语入词,扫除了唐五代以来浓烈香艳的词作传统,大量吸收采用市井化、口语化的大众语入词,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这使得他的词作通俗易懂,增加了宋词的推广度和表现力。他的《昼夜乐》写道:“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 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简单明白、通俗易懂,出现了“凡有市井饮处, 即能歌柳词”的现象。他的词对于后来 的说唱文学和元代戏曲的发展有发轫之力。

柳永的词中,“恁、争、怎、看承、都来、消 得”等世俗口语运用得很多,不但生动有趣、活泼 别致,而且易于人们的理解。这种白描和铺叙的表现手法,符合大众市民的审美需求。

柳永还擅长通过利用时空转换,巧妙地创造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表现出回环往复的多重表现效果。他的语言表达方式新颖而别致,使宋词不再局限于士大夫的“案头文学”,创新了宋词的生命力。

柳永是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他的长调慢词, 一改小令的多用比兴 ,而大量采用了“赋法” ,以“赋”为词。柳永“用六朝小品文赋做法,层层铺叙, 情景兼融, 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在柳永所擅长的表现歌妓与情 人离别相思的题材中 ,铺叙手法运用得大为成功。在柳永的努力下 ,铺叙成为浅斟低唱、缓诉衷肠的词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法。柳永是词中赋法的奠基者。

再说一说“柳永是不是一个寻花问柳的人”。

有人认为柳永所作之词皆为柳永浪荡生活的记录,而柳永本人也只是一个“颓废缠绵”、“寻花问柳”的文人。

柳永生在仕宦之家,父辈六人均有科举功名,因此柳永从小就具有较强的名利禄意识。只是柳永仕途坎坷,屡次落第,这才不得不放弃当官的想法。其实柳永一生都放不下对名利禄的渴望,他把自己的政治理想融入了词作中,这也是柳永豪放词体形成的重 要原因。

柳永虽然现实中屡屡落第,心中以 “仁”为官的理想无法实现,但是柳永仍将自身的“仁”投向了广大的人民,特别是坊间那些不幸的青楼女子,这也是 柳永词能够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柳永笔下的《柳腰轻》、《浪淘沙令》等词作,在对当时青楼女子的才学表示赞赏、对其遭遇表示同情的同时,还透露出了当时青楼女子对生活的怨艾之情。这些词作,并没有花间艳词的挑逗、押邪之感,而是在关怀、尊重的角度上对这些可怜女子的同情。

宋朝“杯酒释兵权”之后,社会安定,文风更甚,当时富贵人家深有“白驹过隙,所谓富贵平安,不过是多积 金钱,日饮相欢”的体会。柳永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仅经济繁荣,文学风气也十分浓厚。柳永词中的小街斜巷,烂游花馆,连醉瑶危就是对当时社 会环境最为真实的描写。人们的享乐心理,以及当时女性物化等情况,致使当时妇女被抛弃、被冷 落的恐惧感日益加剧,柳永词本身的描写对象,词作委婉细腻且 有深意的表达,使得柳永词在当时的勾栏瓦舍被广为传唱。

宋代词人中,柳永名声最盛,传播也最广。

柳永词的描写对象多为人民,所以柳永词的受众较为广泛,深受教坊乐工的喜爱,在坊间广为传播。柳永生于仕宦之家,从福建远行至东京求仕,虽然无名无势,但是柳永的行为作风因为其独特的家庭背景,所以显得落拓不羁,柳永也因为其做派、词风以一己之力名震京城,这不仅得益于柳永词本身的艺术高度,也得益于宋朝社会进入到了敞开型商业发展阶段,城市的变化不仅对生活、商业有着重大意义,也给市井文化带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宋代的青楼女子、歌妓、市 妓、官妓的数量极多,“燕馆歌楼,举之万数”。很多在市里坊间流传的小词,便是由当时的词人所作。柳永便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被当时的社会环境所感染。柳永虽然不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但是心中“仁治”的观念让其一直心系底 层的民众,他为歌妓填写词作 换取生活之资,而歌妓则希望柳永的词作能够对其多加赞美,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人群对柳永词的传播产生了促进作用,而不是柳永依靠“寻花问柳”去传播自己的词作。

诚然,柳永词作并没有避开世俗享乐内容而刻意体现情感、文学的高雅。他的词作中不仅有着炽烈的爱情、甜蜜的笑语,同时也有着腐败的铜臭,醇厚 的酒气。他的“云树 绕堤沙,怒卷霜雪,天堑无涯。市 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还有“帝城当日,兰堂夜 烛,百万呼垆,画阁春风,十千沽酒”,在当时都是消遣,但是却在无意中为我们描绘出了北宋的经济 繁荣、黎庶富足、歌舞升平。

柳永寄身于市井坊间,用自己的天赋为当时的青楼女子、底层人民作出了众多 词作。柳永死后,每逢清明 时节,就有成群的风尘女子在柳永的墓前祭拜,称作为“吊柳会”。柳永的词作也因此被道德维护者所“痛斥”,为士 大夫阶级所不齿,他们将柳永看成好色的无耻之徒,这是受当时思想观念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的自然结果。

柳永作为词坛具有开创意义和全面革新的词人,对后世影响极大。苏轼和周邦彦都是在其影响下,分流并进,各开一派。他对晚唐五代词的全面改造,使词由案头文学逐渐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健全了词的体制、丰富了词的 内容、拓展了词的境界。他是一伟承前启后的伟大词人,而绝不是什么寻花问柳的登徒子。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说到柳永对宋词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柳永在词史上影响颇大。

①、在词史上,他是第一个“变旧声做新声”,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慢词比小令容量大,表现力更为丰富,慢词虽然早已流行于民间,但文人很少使用。

柳永精通音乐,又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因而他能够积极吸收民间创作的经验,使慢词发展为小令并行的一种成熟的文学上式样,从而为诗词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②、柳永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有成绩。

柳永的词多用口语,语言通俗,平易好懂。所以当时从内地到西夏,“凡有井水引处既能歌柳词”,可见其传播之广泛,在北宋词人中是非常突出的。

③、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柳永的词大半是为沦落风尘的歌妓们所写。词人能够唱出她们内心深沉的痛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也因此这类作品也仍有一定社会意义。

柳永描写都市风光的作品也很多,虽然不免有些夸张,但是开拓了词的题材,对了解当时城市的面貌有一定价值。这类作品以描写杭州繁华的《望海潮》最著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其中传诵很广的名句。

二、柳词中成就最高的是抒写江湖流落、旅途漂泊之苦的作品。

柳永一生失意潦倒,在汴京、苏杭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所以他的诗中有很多描写飘泊生活的诗作,最有名的是《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诗上阕层层铺叙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意;下阕设想别后的冷落凄清。全诗情景交融,极富诗意。

《八声甘州》也是,这方面的名著诗中词中通过渲染萧瑟秋景曲折尽情的书写了由此的诗意苦闷和思念家乡的心情。“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尤为出色。以致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称赞他“不减唐人高处”。

三、柳永对身居下贱的不幸者怀有深真挚同情,但决不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

①、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出身于宦官家庭,年轻时到汴京应考,经常出入阁楼妓馆,为歌妓们填词作曲,曾经过了一段流风流浪子的生活。这其中除了词人略有的年少轻狂外,含有作者对那些身居下贱不幸者怀有真挚的同情的因素,甚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她们)消得人憔悴”。愿意以词唱出她们内心深沉的痛苦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②、柳永的词做的极好。“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由此可见,教坊乐工每得新腔,需要柳永的辞;而新腔新辞的传播则靠这些歌楼歌妓。在某种程度上说,柳永与歌楼歌妓来往较多,也有“新腔新辞”得以传播的需要。

③柳永的词虽然受到群众如此的欢迎,但他却一直遭到统治阶级冷漠的待遇。以致他屡试不中。由于黄金榜上无名,他也只好回过头来再到“烟花巷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用他自封的“白衣卿相”来对抗科举上的功名。

由于柳永的词己很有名气。有人在宋仁宗面前推荐他,仁宗批道:“且去填词!”从此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开始在汴京、苏杭一带过着流浪生活。到四十岁时,他改名柳永才考中进士,在浙江定海等地做了几任小官。

柳永终身贫困潦倒,到死也是一贫如洗,据说是有几个歌妓凑钱将他埋葬的。柳永有才华也有抱负,只是为封建上后社会所不容。对于柳永,也许在歌妓等下层人中才能得到些许人间真情。

由此可见,柳永出入于“烟花巷陌”,并不能代表他是个寻花问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