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日本入侵朝鲜(朝鲜和日本人口谁多)

网友提问:

明朝时朝鲜人口和日本差距不大,但为什么完全打不过日本?

优质回答:

明朝时期,朝鲜与日本的人口规模相似,但是朝鲜却打不过日本,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

<一>,国家意愿诉求不同:

1,日本地处地震活跃带,台风丶地震丶水旱灾害太过频繁,有时候多年的努力,在一夜之间毁于一旦。因此岛民们对相对安稳的大陆,有着强烈的向往。

2,朝鲜半岛虽然三面环海,但是朝鲜实际上是大陆型国家,地质构造较为稳固,自然灾害也远少于日本。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因而朝鲜人不怎么向往外国,也就没有日本人那样强烈的扩张欲。

相较而言,朝鲜的战争欲,远不如日本,因而朝鲜的战斗意志也不如日本,战斗力也就要差很多。

<二>,战争能力与战争实力的差异。

1,明朝时期的朝鲜是太平国度,二百年多年没打仗,军队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武器装备也没经过实战检验,国内防御也做得不好。而且由于日本长期处于诸侯混战状况,朝鲜还不太看得上日本人,对于日本军力也十分轻视。

2,明朝时期,日本将军丰臣秀吉,崛起于困境之中,他通过权谋丶战争,大致统一了日本。因此:

①丰臣秀吉将军的实战经验、战争指挥能力十分杰出。朝鲜方面无人能与之相比。

②日本长期处于混战状况,日军的战力优于朝鲜军。

③日本长期内战,武器的适用性和日军士兵使用武器的技巧,要优于朝鲜军。

3,日朝两国的人口、经济规模相近,也就是说日朝两国的战争实力相近。

综上所述,明朝时期,日朝两国战争实力相当,朝鲜的战争能力远不如日本,朝鲜的战争意愿、战斗毅志也远不如日本,所以朝鲜打不过日本。

从明朝的亚太时局来看,这场战争与明朝失德不无关系。倘若明朝内政处置得当,就不会出现民众暴动,也不会出现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对抗朝廷的问题。如果明朝繁盛太平,日本将军丰臣秀吉,绝对不敢起野心攻打朝鲜。

以古鉴今,可以看出中国是东方的定海神针,中国衰则亚太动乱,中国强大兴盛,则亚太和平繁荣。

国人应该发奋图强,努力奋斗。一个强大的中国不仅会造福我们自己,也会造福亚太地区,也会造福全世界!

其他网友回答

简单地说,两个人打架,虽然双方的体型身材差不多,力量差不多,但一个是天天跟人打架,在不断的打架中逐渐成长为了一个打架高手的人,另一个是天天躺在家里睡大觉,没事的时候就上网看片的人,当这两个人在一起打架的时候,你说谁会赢?当时的日本和朝鲜就相当于这种情况。

壬辰朝鲜战争时期的日本,刚刚结束了自1467年应仁之乱便开始的天下乱战局面,由丰臣秀吉重新统一了日本,这个中间日本经历了120多年的战乱时期,可以说基本每天都在打仗,不是这里打仗就是那里打仗,大仗小仗不断。从村长级别的战斗打到市长省长级别的战役,从几十几百人的械斗打到几万几十万人的大型战役,经过这么多战火能存活下来的士兵基本都是身经百战的士兵了,经过这么多战役还能脱颖而出的将领也基本都是打仗方面的高手了,这样一个情况下组织起来的军队战斗力能差吗?

反观当时的朝鲜,承平日久,自1392年最后一个王朝李朝建立到当时,已经历经了差不多200年了,当时的李朝可以说吏治腐败,朝廷内斗不断,军备也在这种腐朽的政治氛围下懈怠了起来,武备废弛,这种情况下怎么跟当时的日军打?

当时朝鲜和日本的战争过程就是一边倒,日军在1592年4月14日登陆釜山,随后在5月2日的时候,也就是登陆后仅仅19天就攻下了汉城,6月15日就攻下了平壤。

这是什么速度呢?从釜山到汉城330公里,19天就拿下了,日军平均每天要行进17公里多,在古代来说一天基本能行军20公里,也就是说在日军登陆到拿下汉城这段时间里,一路上可以说朝鲜军等于是基本没有抵抗,日军进军的速度和行军没啥区别!而且我还是算的直线距离,如果是真实的战争情况,那么日军行进的途中也肯定要通过一些山、河、桥之类的,所以当时真实的作战情况,应该是日军一路狂奔进军,朝鲜军一路溃逃了,上来没两下就丢了京城。

至于后来也是缓过了神,多少组织了下抵抗,结果也没抗住日军的进攻,很快就丢了最后一个重要城市平壤。从日军攻下汉城到拿下平壤,也仅仅只用了44天。

那么当时日军侵略朝鲜的部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呢?其部队构成如下:

这份出场阵容当中,也只有加藤清正、岛津义弘、福岛正则属于当时日本的一流战将,而当时日本最能打的大将还没有出现在朝鲜。如德川家康、上杉景胜、伊达政宗等人都将自己的部队集结在了佐贺县,作为了战争的预备队。说实话,当时日本进攻朝鲜的部队也只能算的上是日军的替补阵容,日军还没有上主力阵容,就直接把朝鲜打趴下了,当时朝鲜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当时日本最能打的应该是伊达政宗,不过他并没有到场

至于在壬辰朝鲜战争中被誉为朝鲜民族英雄的李舜臣,实际上起到的作用也不大,只是这些年被韩国夸大了而已,最为夸大的就是他们所说的龟船,那么龟船是个什么情况呢?

龟船其实就是一种防御力极高的大型战船,其顶棚是设计成了一个倾斜的结构并且布满了钉子,以防止对方士兵跳上龟船发动攻击,如果对方士兵跳上了龟船,只要左右摇晃一下,对方的士兵也很容易掉下去。同时在船体的四周都安装了厚重的甲板,在船体的两边安放了数门火炮,船头有个龙头可以发射硫磺气体。这种船的作用是用于冲锋,一般以少量的龟船冲进对方阵营以后左右开炮,在扰乱对方阵型后后面的船只跟上消灭敌军。

那么李舜臣的战绩如何呢?1592年6-8月李舜臣率领他的水师在玉浦、泗川、闲山岛等地击败了日军,获得了三场胜利。而当年10月4日在进攻釜山的战役中被日军击败。11月李舜臣又在长门浦海战中进攻日军基地被日军击败。在后来的海战中,李舜臣先后在熊浦、唐项浦、永等浦等地的进攻均遭失败。

▲韩国人也太能吹了,把李舜臣描述成了一艘战船干番一支舰队的“神将”

就这样一个稍微还能打的将领,竟然在1597年被日本用反间计革职下狱。当年9月李舜臣被重新启用,之后他重整舰队,在当年的10月指挥了鸣梁海战。此战李舜臣以14艘舰船和100艘改装民船击退了133艘日军舰船的进攻(不是电影鸣梁海战中他几乎只用了一艘战船就击败了日军大舰队,那是扯的)。1598年10月19日他率兵参加了顺天城之战,一度被对方用火攻围住,在部下的拼死相救下才得以逃脱。李舜臣在最后一战露梁海战中,带领龟船冲入日军舰队,结果被日军包围,在激战中中弹身亡。此战是明朝和朝鲜水师共同对战日军水师,主力还是明朝水师,朝鲜水师当时也只是起到了辅助的作用,这一战算上李舜臣获胜,他在壬辰朝鲜战争中的总战绩为5胜6负,败多胜少。

▲当时实际跟日军打的是明军

其实所谓的龟船,由于造价非常昂贵,在整个战争中也没造出几艘,估计在10艘以下,可能只有5艘而已。根据日本的《高丽船战记》的记载,在露梁海战中有这样的描述:

“大约早上8点,由58艘大船和50余艘小船组成的敌舰队(李舜臣的舰队)开始向我方发动攻击。其中三艘大船是铁包的盲船(龟船)。”

而露梁海战是整个壬辰朝鲜战争中最大的海战,此战朝鲜也只是出动了3艘龟船,可见实际上龟船由于数量太少,对战争的格局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最后一次的露梁海战,交战双方总共出动了500多艘战船,只是3艘龟船可能改变战役的格局么?改变战场的局部形势倒是可能。

所以即便是水师方面,朝鲜军其实也抗不过日军。而壬辰朝鲜战争主要还是陆战,在陆战方面如此不堪的朝鲜军队就只能仰仗明军了,战争过程中的硬仗、恶仗都是明军打的,如平壤、碧蹄馆、稷山、蔚山等等重要战役都是明军打的,朝鲜军在这其中除了呐喊助威就没起到什么作用了。

因此以这样的一个朝鲜,如果明朝不管的话肯定会被日本吞并,朝鲜不求助明朝还能怎么办呢?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因为当时朝鲜正值李氏王朝(即朝鲜李朝)时期,由于党派纷争对立而导致朝政动乱,以至于军事武备涣散而不堪一击,于是日本便趁虚而入悍然侵犯朝鲜。

中朝联军打败日本

日寇登陆釜山后攻陷汉城,朝鲜李氏王朝国王仓皇北逃朝鲜义州。朝鲜南方的抗敌将领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军,在朝鲜南部海域重创日寇,击沉日寇战船三百余艘。在朝日双方激烈鏖战之际,北逃义州的李朝国王李昖[yán]遂派遣信使,向中国明朝紧急求援。明神宗朱翊钧遂派遣大将军李如松率军援朝作战。中朝联军打败日寇收复了平壤,敌酋小西行长率日寇残部南逃。中朝联军在收复开城后,又一鼓作气夺回了汉城,日寇退守朝鲜南部釜山。

日本被中朝联军打败后,被迫向中朝提出“和谈”。因为日本方面的蛮横无理,从而导致和谈破裂。由于当时李氏王朝朝政昏庸,一度罢免了抗倭将军李舜臣,从而招致日本再次入侵朝鲜并占领釜山要塞,李氏王朝不得不重新启用李舜臣。在全罗和忠清两道的保卫战中,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军,在鸣梁海海峡的战中,一举歼灭日寇几千人。与此同时,明神宗朱翊钧派遣水军统帅陈璘率部增援朝鲜,中朝联军最终将侵朝日寇彻底打败。

后金国征服朝鲜

十七世纪初,女真部族酋长努尔哈赤,在山海关外的建州卫建立了后金王朝(即后金国满清王朝)。之后,明神宗朱翊钧出兵讨伐后金。外援的朝鲜军加盟明军与后金军交战,但最终被后金军打败。后金国迁都盛京(沈阳)之后,后金国太宗称帝,并将原国号“金”变更为“清”。清廷以强悍武力打败朝鲜后,要求朝鲜每年须向清廷称臣纳贡遣使祝贺。清廷要求遭朝鲜断然拒绝后,清太宗再度出兵讨伐朝鲜。朝鲜最终被迫与清廷议和签署协议,原意向清廷称臣纳贡遣使祝贺,并被迫同意与明朝断绝盟国关系。而且在清军征讨明军时,朝鲜军必须出兵援助清军。从此,朝鲜正式成为了中国的藩属国。

其他网友回答

前几天我连续写了几篇关于甲午战争胜负原因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日本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就是因为他们全盘西化,吸收了西方的文化才强大的国家。

明治维新的确肯定是成功的,在明治维新的加持下,日本迅速变得强大,但是不能将甲午战争的结果全部归咎于明治维新,更多的还是要看看在甲午战争中,日本人在军事方面做的准备。

可以说,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一直在整军备战,建立了强大的军政体系,最后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从整个历史上来说,日本总共发动了三次对外战争,除了我们广为了解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侵华战争,在明朝历史上,还在朝鲜与明朝发生激烈军队对抗。

可以说,每一次战争的背后,都能够看到日本人在对外扩张时的军国主义思想,事实上,这才是日本人在对外战争中一直能够以小博大的重要原因。

比如在明朝抗倭战争中,真正对抗的双方其实应该是朝鲜与日本,然而当时两国人口相差不多,根据资料显示,日本在1600年时约有1227万人口,而在当时朝鲜人口也接近1200万。

从经济上来说,朝鲜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经过战争,老百姓安居乐业,经济上可能好于刚刚经过百年战争的日本,当时的日本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内战,打得是民不聊生,终于在丰臣秀吉时代完成了统一。

尽管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在军事方面,并不完全如此,就好比远古时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很多政权是有着先进的经济基础的,但是面对野蛮民族的入侵时是没有丝毫还手之力的。

丰臣秀吉就好比是东亚的一个野蛮人,当中国和朝鲜都深处良好的经济环境中时,日本国内战事频发,丰臣秀吉的父亲作为军阀织田信长的一个士兵在丰臣秀吉七岁的时候就战死沙场,丰臣秀吉长大后投靠了织田信长,成为其手下最受信任的将领,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接替了织田信长的位置,最终完成了日本的统一战争。

按照常理来说,统一后的日本正是千疮百孔,应该修生养息,但是丰臣秀吉显然并不止步于此,在丰臣秀吉看来,直接要入侵明朝,建立一个类似20世纪初期日本才形成的“大东亚共荣”政权,当时的日本不过一千二百万人口,而明朝人口上亿,按照这个比对,明朝想要打败日本是轻松加愉快的事情。

丰臣秀吉并非傻子,他难道不知道以卵击石的道理?

如果按照丰臣秀吉的计划,先是吞并朝鲜,然后再蚕食辽东,最后击败明朝并非不可能。

然而几乎与丰臣秀吉人口相当的朝鲜竟然毫无抵抗之力,1592年3月,丰臣秀吉调集了30多万人,朝鲜境内的300多个郡县大多都没有设防,根本无法抵挡日本,开战后仅仅一个月,就已经到了“三都守失,八道瓦解”,朝鲜全境沦陷已经是时间问题。

朝鲜不得不寻求宗主国明朝的帮助,明朝朝廷亦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最后派出四万军队,明朝与朝鲜两方联合下,打退了日军的第一次进攻,双方进行了议和。虽然说结果上我们认定是我们打胜了,但是在过程中明军入朝作战初期压根就不利。

在过程中,双方打得是天昏地暗,一直到战争陷入僵局,发生瘟疫,最后双方才进行了议和。

到1596年,整顿武备后,丰臣秀吉卷土重来,再次对朝鲜动兵,是为日本第二次对朝作战,日本发动总兵力14万余人,水陆并进开入朝鲜,明朝出动三万多人应敌,结果被日军打得丢盔弃甲,导致汉城暴露在日本人的攻势之下。

在万历皇帝的坚持之下,明朝再次派遣将近十万大军,才能够与日本进行对抗,但是这也不代表彻底击败了日本,日本入朝军队真正的失败,是因为丰臣秀吉在日本死了,无心应战,逐渐开始撤军。

要是丰臣秀吉不死,这场战争能打多久,最后结局如何还尚未可知,而明朝在这一仗之后,辽东精锐尽失,导致后金迅速崛起壮大。

实际上,后金人口可能远远没有日本多,但是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这几十年里面,后金对明朝作战都是胜多败少,最后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只有几十万的后金八旗却能入主中原,这更是完全不能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术语来解释。

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以八旗为主导的军政一体的这种模式,更适合打仗。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从入朝作战,到甲午战争,到最后的侵华战争,都能打得那么凶的主要原因,他们一开始就抱着强盗的逻辑,以抢别人东西为筹码,所以,日本军队一直很强大,这是跟人口和经济不发生关系的。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1588年,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为了将国内矛盾向外转移,对朝鲜发动了大规模入侵,面对日本十四万大军,朝鲜竟然毫无抵抗能力,短短一个月,朝鲜的都城便被攻破,朝鲜国王李昖,一边逃跑,一边向宗主国大明求援,也由此引发了万历三大征之一的万历援朝战争。

朝鲜国王李昖

朝鲜和日本国土资源人力对比,

朝鲜不只是在这个时候打不赢日本,历史上也就没怎么打赢过日本。今天的日本国土面积约37.78万平方公里,朝鲜半岛面积约22.3万平方公里,人口上,日本有1.26亿人,朝鲜和韩国约7557万人。1600年,日本人口约为1227万,1592年,朝鲜人口约为1192万。在历史上,日本人口也一直是比朝鲜半岛多一些的,朝鲜的国力在战争中并不占据优势。

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的实际情况

丰成秀吉在入侵朝鲜时,是为了打下朝鲜之后。进一步入侵中国,所以最开始他鼓动朝鲜国王李昖一起进攻大明。但是李昖这小老弟还是挺靠谱的,果断的拒绝了丰成秀吉。可能他是觉得对比下大明和日本,日本的实力估计和自己差不多,还隔着个海,即便真打了过来,朝鲜军队也可以以逸待劳,但是如果和日本人一起背叛大明,和大明接壤的朝鲜,肯定讨不了好。

万历朝鲜之役地图

然而李昖显然是忽略了一切情况,朝鲜王朝成立之后,投奔大明,过去了两百多年,除了北方的女真偶尔来骚扰一下,一直都十分太平。虽然也备有军队,也就时不时操练一下,没有演习,所以朝鲜军备早荒废。朝鲜国王李昖继位后,朝廷上西人党和东人党党争严重,朝政腐败,很多决策难以及时下达执行,也导致朝鲜在面对日本入侵时,后知后觉,盲目乐观。

明朝时期的朝鲜地图

丰成秀吉的野心,日本的实际情况

在丰成秀吉统一日本时,日本的军阀,诸侯已经混战了一百多年,这时的日本军队,武力正为最鼎盛的时期。结束了日本的分裂局面,也让丰成秀吉野心十分的膨胀,而被归拢的这些封建主们,也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野心。在日本的军政大权,全面的集中在丰成秀吉手上时,丰成秀吉开始把目光瞄向了与日本隔海向往的大明王朝。日本称霸世界的战略可能就是在这时起初步形成的。丰成秀吉

他准备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入侵中国,然后在称霸亚洲,几百年后的日本在称霸亚洲之后,又加上了称霸世界。这时丰成秀吉能够统领的兵马已有14万人之多,而朝鲜我们已经说过,军备长时间的荒废了,军队数量都没有具体的统计,大概伤亡了30多万军民。明朝万历皇帝虽然宅在宫中已经多年,但是在收到了李昖的求救信之后,不能对藩属国见死不救,于是大明先后出兵近十万支援朝鲜。

明军和日军几次交战后,互有胜负,开始处于相持状态。最后日本水师被重创,后勤供应支援开始吃紧,不久之后,丰成秀吉病逝让日军士气大挫,日军开始陆续的撤退离开朝鲜半岛。万历皇帝

结语

战争绝对不是依靠人口优势就能获胜的,在冷兵器时代也有不少以少胜多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的胜利和将领,国家(朝廷),军队士兵素养都是有直接关系的,朝鲜在人口不占优势,长久太平,军队荒废,朝政腐败的情况下,和全面掌握军政大权的丰成秀吉,久经战乱的日寇遭遇,被迅速击溃并不奇怪。即便明军在最初和日寇遭遇时,也一度陷入苦战,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时候的日寇战斗力是很强的。

万历朝鲜之役图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