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好吗(教育孩子是否应该打骂?还有更好的方式吗?)

网友提问:

教育孩子是否应该打骂?还有更好的方式吗?

优质回答: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我是尼山布衣,我来回答。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那么,教育该子是否应该打骂?还有更好的方式吗?尼山布衣是不赞成打骂孩子的。

教育孩子,很多家长都存在误区,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这是个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打骂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产生暴力倾向,遇到问题习惯于用暴力解决,也容易产生家庭暴力;也不要指责孩子,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缺乏自信;更不能过度溺爱孩子,过度溺爱的孩子,性格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那么,好的教育方式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儒家思想中去寻找,从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中寻找答案。

如孔子、孟子提倡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育方式,在今天仍具有教育价值。作为家长要善于引导,多鼓励,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多正向激励,忌挖苦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其他网友回答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李玫瑾教授在一期访谈节目当中说其中一种是为人父母一直自己带孩子,孩子本质上和父母差不多,孩子就会知道爸爸妈妈是吓唬吓唬,不会下的去手,所以父母怎么打,孩子都不会记恨他们,亲情垫底就会好很多。但是,作为父母尽量不要和孩子动手,如果动了手,事后一定要向孩子道歉。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动手打孩子,孩子就知道这就是父母的底线,如果再犯错大不了再被打一顿,反正也打不死,孩子这样就会被打皮,可能产生逆反情绪。那我们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教育孩子呢?

和善而坚定

相信和善对于部分家长来说做起来很容易,但很难做到坚定。这类父母就属于骄纵型父母,对孩子过分骄纵,导致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家中的小皇帝就产生了。而另外一部分家长很容易做到坚定,但忘了也要和善。这类父母就属于权威型父母,容易对孩子过度严苛,导致孩子自尊水平下降,随着年龄的成长还会出现逆反状态。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和善而坚定。这样能够培养出幸福、自信、有责任感的孩子。

少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

表扬认同的是外在,是结果,可能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鼓励认同的是内在,是过程,可以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所以我们可以运用鼓励四原则(觉察、具体、真实、内在)对孩子进行多多鼓励,鼓励孩子哪个地方做得对,加深孩子的正确印象。其实家长往往关注的都是孩子的缺点,我们转换关注点,多去观察孩子的优点。因为关注点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赢得四步

根据脑科学来说,一般人情绪失控是因为杏仁核不工作了,从心理学来说是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缺失。孩子一般情况下因为以下四种目的而产生错误行为:①寻求关注;②寻求权利;③报复行为;④自暴自弃。当孩子出现以上需求时,我们可以运用赢得四步进行解决:

1、理解感受:其实感受本身都没有好坏之分,无论什么感受都应该被接受。所以我们应该先解决关系再解决问题,理解孩子让他知道父母是坚强的后盾。

2、表达同情:父母可以讲述一个相似的故事表示认同。

3、告知感受: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表达情绪不代表释放情绪。

4、共建解决方案:①明确问题;②头脑风暴:和孩子一起想出各种解决方案;③确定方案;④开始行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大人还有犯错的时候,何况是孩子,所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是只有打、骂、罚的解决方式。希望各位宝贝都可以通过爸爸妈妈的引导幸福快乐的成长。

孩子独立,家长解放。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名从业20年的教师,也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

我认为无论是教学还是养娃,打骂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打骂不是教育

《十句话》里有一这么一句话: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责;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

前不久,有这样一则新闻:湖南沅江泗湖山镇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

12岁男孩吴某康,父亲常年在市外打工,母亲带着他和弟弟2个儿子。2018年12月2日晚餐后,吴某康在家吸烟,被母亲发现,用皮带抽打儿子。吴某康当即进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将母亲砍了20余刀,母亲当场死亡。

让人震惊又痛心。曾以为养儿会懂父母恩,殊不知,养儿也会要父母命。

他的问题一定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母亲拿皮带抽打儿子,应该也不是第一次。

想必,这个孩子,曾在母亲日复一日地打骂教育中,早就在心中埋下了“恨”的种子。

父母经常打骂孩子,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写道: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

父母的打骂,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更是心灵上的痛。这种伤害很容易让一个孩子心灵扭曲,走上一条不归路。

打骂教育,不仅只是伤害了孩子,还会影响孩子的下一代。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母亲经常打孩子子,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没有安全感。

都说一个好的母亲会影响三代人,同样,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又何尝不是同样会影响到几代人?

教育孩子,其实是父母这一生的功课,修得好,才能功成身退;修得不好,就会满盘皆输。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赏识教育

儿歌里唱到:

如果你们爱我,就抱抱我;

如果你们爱我,就亲亲我;

如果你们比我,就夸夸我。

如果爱孩子,就多鼓励肯定,不要吝惜你的赞美,那是一剂良药。

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犯错,改错中成长起来,走向成熟的。

让我们从不打骂孩子开始,学会爱他们。只有真正被爱的孩子,心中才有暖阳!!

其他网友回答

教育孩子是否应该打骂?还有更好的方式吗?

看到这个问题有一丝丝的伤感,因为确实看到太多孩子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是父母不爱孩子吗?当然不是,恰恰是太爱了,才会经常性“恨铁不成钢”,由不得孩子犯错误,由不得孩子落后于他人,所以打骂也成了家长走不出的教育心魔。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教育孩子打骂对吗?家长具体怎么做才有效呢?

首先我们要说打骂一定是不正确的。不同时期的打骂对孩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比如3岁前,容易破坏孩子安全感;3—6岁容易造成孩子坏脾气;7—12岁会让孩子自卑,失去自我认同感。那么打骂孩子具体会有哪些不好的影响呢?我们综合列举来说一下:

一、容易造成孩子触觉敏感,多疑,总是看别人脸色,形成讨好型人格。二、容易破坏孩子安全感,依赖性特别强,格外渴望被爱,成年在爱情中容易变得卑微。三、容易变得冷漠,触觉迟钝,不关心他人,情感淡薄。四、易怒、冲动,尤其到了青春期,特别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来,常常犯下大错。

所以,常常挨打的孩子不是简单的一个缺少自信能概括的,孩子整个人格发展都会受到深远的影响。

那么不打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呢?

一、最有效的永远是平等的沟通。

多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你会发现很多都是我们家长想当然的结果,常常因为误会孩子而发火,对孩子真的是一种伤害。

二、与孩子共情,做他们的伙伴。

你的理解和共情会让孩子内心很满足,有足够的安全感建立起来,愿意去挑战一些新事物,因为他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有最好的伙伴——父母,在支持他,孩子每天在努力,自然不需要我们再去打骂他了。

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不足,所以,不要给予孩子不正确的期待,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让家长深陷迷局,无法自拔。家长常说的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实属悲哀。

四、做孩子的榜样。

身教大于言教。所以唠叨、责骂其实从根源来讲对孩子都是一种伤害。反而是家长的身体力行,用自己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带动和影响孩子,才是最有效的。随着孩子心智成熟,会慢慢懂得了分享和尊重。这样的孩子为何要打呢?

一个“爱”和“尊重”充足的家庭养育的孩子更热爱生活,喜欢交朋友,学习有积极性,爱挑战探索新事物,会成为一个积极乐观、豁达的人。所以,请爸妈放下高高举起的手,闭上火山爆发的唇。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其他网友回答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方法多样,不同的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不同,自然采取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有个“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仍然影响着现在的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根据本人对教育孩子的感悟,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教育孩子不能靠打骂。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遇到孩子犯错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对于内向的的孩子会造成孩子更内向,遇事更胆怯。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到上学时缺乏自信,甚至到工作时还唯唯诺诺。而对于外向调皮的孩子,单纯的打骂更起不到教育他(她)的目的。一部分孩子可能会为了躲避被打骂而撒谎;一部分孩子表现出来的在家是个乖乖宝,在外是个小魔头。这样的孩子上学很难管理,成绩往往不理想。

要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恩爱,遇事冷静讲原则,家庭和睦。孩子一旦出现问题,父母首先问明原委,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指出利害,辨明是非,寻找解决办法。孩子犯错后的惩罚措施也有很多,比如面壁(固定地点、时间)、捡豆(不同颜色的豆子混合分捡开)等等。

我不赞成把劳动当作对孩子犯错的惩罚。让孩子理解热爱劳动应该是幸福的事情,而不是受惩罚的事情。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教育孩子是否应该打骂还有更好的方式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