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大清有打赢的可能吗?)
- 小学生读后感
- 2022-06-07
- 65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大清有打赢的可能吗?
优质回答:
感谢“掷出窗外事件”的邀请!
清朝与英国的差距是时代的差距,打赢的可能性是没有的,但是回避这场战争的可能性比较高。
清朝仍处于大陆扩张时代海外扩张阶段,而当时的英国处于海洋贸易时代商品输出阶段。相比当时的英国,清朝要落后一个时代阶段。文明时代阶段的落后,不是国力或者军队数量,又或者国家的战争意志可以解决的。
从国力上讲,清朝的经济总量并不比英国低多少;从军队数量上讲,清朝有上百万的军队;从国家的战争意志上讲,清朝的反应速度也是很快的,庞大的军队调派到海口前线进行战争,后续的补给也是源源不断。可是最后,还是输了,即便清朝的将士非常拼命,许多将领都以身殉国。
很多人都会说清朝这不行那不行,甚至把我们的圣人孔子贬低得一无是处,这是非常愚蠢的。我们有不足,不代表我们没有长处。目空一切不可取,把自己贬低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可取的。
鸦片战争发生在清末道光年间,战争的导火索是林则徐禁止英国输入鸦片,本质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与商品输出的经济模式的矛盾,英国在对清朝的贸易出口上,处于长期的出超,传统的奢侈品贸易超过了商品贸易的总额。
林则徐硝烟的行动是正确的,但是道光帝没有处理好禁烟的后续问题。这个后续问题就是中华文明的衰弱,不如别人的问题。要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是非常痛苦的,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是十分艰难的。道光帝没有这样的远见。
如果能够在禁烟之后,与英国当局建立起沟通,自主开放更多的口岸,建立广泛的贸易联系,根据这个联系,处理内部的经济协调问题。输出原材料,输入工业品,虽然会带来巨大的贸易逆差,但是可以依靠传统的奢侈品贸易进行适当的弥补。只要满足英国当局大量输入商品的需要,那么战争就可以避免。甚至,在鸦片输入会影响其它商品输入的情况下,英国当局也会打压鸦片的输入。毕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及输入鸦片是在其它商品无法输入的情况下,要逆转贸易逆差的一种无奈之举。
如果能够与英国建立全面的贸易伙伴关系,并且将经济与英国捆绑起来,那么完全可以借助英国的力量压制其它列强的入侵,在与其它列强的贸易中得到一定的补偿。在自身不强的时候,展示自己的力量,跟随强者,这是最好的选择。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为经济制定秩序。只要与英国当局解决经济贸易的问题,那么政治上就能达成一定平衡,军事行动就不会贸然发生。清朝在内部进行自我的革新,学习西方各国,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失败之处,那么即便有贸易摩擦,英国也不会想到用军事行动来解决,因为他得考虑打赢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清朝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之所以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陷入内部的各种掣肘,根本原因在于北京与南京两大文明中心的牵制与对抗。所以,清朝要团结内部,一致对外,进行革新的强国运动,就得先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加大京杭大运河的管理力度,疏通大运河;二是在河运的基础上,建设港口城市,发展海运,补充河运的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是修铁路,借助英国的力量修建多条从北京到南京,甚至到广州的铁路,不断地建设内部的铁路,加强内部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地区之间的矛盾,加强内部统一的力量,促进国家整体国力的提升。
解决了内部两大文明中心的牵制与对抗的问题,那么地理环境的完整性高,人口众多,清朝再以港口城市的建设和铁路网的建设为基础,拉动经济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对自己有的东西,结合西方的特点进行革新在创造,对自己没有的东西,那么就先建起来。如此,清朝崛起成为列强,成为大国并非不可能。
中华文明底蕴深厚,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与国家高度统一,这就是我们的长处。我们的短处是地域广,人心不齐,不同地区有矛盾。通过加强内部交通建设,加强内部各地区的联系,消除这种矛盾,那么万众一心的力量绝对不是其它国家或者文明可以对比的。
当时能够与清朝领土相媲美的庞大帝国都是依靠绝对的军事力量建立起来的,都是依靠军队占领殖民地,这种关系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清朝对比英国的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英国的军事力量瓦解,庞大的殖民地领土就会分裂,沙俄帝国也是如此,但是清朝即便覆灭,国家依然能够保证统一。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力量,这就是清朝的长处。
到了自己足够强了,再逐渐收回被英国侵占的利益,也不是不可能,甚至英国为了缓和关系,还会自动把权益退回。真正的强大,根本不需要通过战争来解决,战争是最后的手段。到了非要用战争来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政治问题了,而是一个国家的生存问题,一个民族气运的问题。
显然,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因为国家生存或者民族气运,而是经济问题。清朝不是弱者,他是高度统一的强大帝国,在当时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清朝的背后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强大的底蕴,没有一个西方列强有吞并清朝那样的野心。日本后来的野心冒了出来,也是因为清政府倒台,民国政府没有建立统一的政权,而是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困境。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是将来,我们都要分析自己,看清自己长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分析对手,知道对方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地强大起来。而无论是什么时候,千万不要随便拿自己人动刀。
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事情发生后,才用战争解决,而是在战争发生前,不断加强内部各地区的联系,不断消除这种矛盾。中华文明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只要我们内部人心齐,那么一切敌人都不可怕!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完全有可能,大清的实力不是很弱,毕竟是亚洲第一,在亚洲,除了俄罗斯,其他一些国家那个国家有大清强呢。
西方虽然武器先进,但是别人毕竟是远道而来,派的兵不多,中国还是很大的,一旦登录了战略纵深很大,就像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一样,中国那时候比日本可是要差太多了,不还是守了8年,日本也不是没有拿下全中国吗。
英国武器虽然先进,但是毕竟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只要坚持下去一切都未可知,只要是在这期间,清政府图强的话,说不定还能反超
不过毕竟历史就是历史不容假设,一切都已过去。最关键的是如何面对以后的一切,中国正在崛起,我相信,在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做到世界霸主的地位。你们认为呢?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讨论一种历史观,即,是人的因素决定了历史,还是历史本身就具有一种趋势,是人的意志不能左右的。
如果你读过茅海建先生的著作《天朝的崩溃》,你就会非常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是有其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是任何一种假设都不能推翻的。
首先,一定要了解鸦片战争前的大清是一种什么样的国力。表面上看,作为天朝上国的大清人多兵多,幅员辽阔,其实骨子里已经腐朽虚弱到了极点,无论是经济,军事都远不是当年的康乾盛世。
第二,生产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极其落后。在西方开始通过工业革命获得了巨大进步的时候,中国还停留在粗糙简陋的手工制造时代,军事完全处于冷兵器时代。即使是西方赠送和引入了一些火器,也被当作废铁封存在库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当时的中国完全处于封闭的状态,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文化方面,更是以偏颇和陈腐的儒家思想统治一切,不仅整个民族没有创新,更可怕的是,已经没有了与外敌竞争的勇气,与外敌拼杀的血气。
至于国家其他层面,更是千疮百孔,难以言表。
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当年国人团结,斗志昂扬,或者有几个开明、睿智、勇敢的将领来指挥,甚至于少出几个卖国贼,赢得鸦片战争还是有希望的。这种观点完全没有客观的历史现实可以支撑。
精神左右不了历史的大趋势,历史相信实力,实力决定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中说:“英中两国的力量差距比西班牙征服者和阿兹特克人之间的力量差距还要大得多。”
1840年,中英两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力量差距,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战争的胜负只是表象,胜负背后的实质才是问题的关键。中英两国在当时是两个不同性质、不同时代的国家。
1640年英国就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6—18世纪中期,英国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建立起了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1832年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至18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成为全球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成为世界霸主。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仍旧是一个农耕的前现代化国家,腐朽的专制统治,落后的小农经济,废弛的军事装备,中英两国存在着本质的差距。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的现代化力量主要体现在军事优势上,而巨大的军事优势又是以强大的工业为基础的。1840年,英国工业产值占全球45%,生铁产量139万吨,而中国仅2万吨。英军装备燧发枪,拥有先进的布伦士威克击发枪、雷管枪,中国还在使用落后的鸟枪抬枪。一鸦时英军战舰展现出巨大威力,定海之战,英军舰炮不到十分钟就将定海炮台全部炸毁;大角沙角虎门战役时,英军舰炮顷刻就摧毁了炮台,炸死炸伤清军数千人;厦门一战,厦门279门火炮一个多小时就被英军全部摧毁。英军火炮之强,火炮之准,令清军目瞪口呆,毫无办法。
英军这种军事上的巨大威力,实际上正是工业文明的巨大威力。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上阐述: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完成工业革命、进入现代化的英军,正是中国数千年未遇之强敌,中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赢。
1840年7月,英军进攻定海,总兵张朝发战死,定海知县姚怀祥投水自杀;1841年1月,英军进攻大角沙角,副将陈连升父子战死;2月英军进攻虎门,虎门提督关天培战死,英军进攻乌涌炮台,总兵祥福战死。
1841年9月,英军攻取定海,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战死。英军继续攻占镇海、宁波,两江总督裕谦投水自杀,总兵谢朝恩战死。
1842年3月,杨威将军奕经发动浙东反攻战,惨败。6月英军进攻吴淞口、上海,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7月初,英军进攻镇江,副都统海龄战死,英军攻占镇江,切断南北漕运,从根本上动摇了清廷统治。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最高统治者极为重视,亲自调兵遣将20余万,用心筹划,不可谓不尽力,结果一败再败,一败涂地。中国军队的抵抗也不可谓不英勇,战死的计有两江总督裕谦,关天培、陈化成提督,张朝发、江继芸、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谢朝恩等总兵。当一场战役下来,清军死伤数百数千人,而英军仅伤亡数人时,这场战争胜负已无悬念。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这是时代的差距。
其他网友回答
大清什么时候对外作战有打赢了的时候?!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大清有打赢的可能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