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读后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痴情与彻悟,主要写了什么?如何评价?)

网友提问: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痴情与彻悟,主要写了什么?如何评价?

优质回答: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讲述了“大爱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

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著于1943年,于2003年再次付梓面世,编入“大家小书”系列。

“词莫难于气息,气息有雅俗,有厚薄,全视其人平日所养,至下笔时,殊不知也。”

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傅先生搜集各种材料,运用西洋文学批评的理论,“于极艰苦之准备下,呈露其平易之面相”,积数年之久,方成此巨著。虽是小书,出自大家。摘录如下:

研究文学者,往往始之于欣赏,继之以摹仿,而终之以创作也。

情必持之以理,理必融之以情,乃就其文学之高尚与伟大。

创作在能“刻画入微”,而欣赏在能“体贴入微”也。

至人皆蕴真情,蕴真情乃有至文,非矫饰可跻也。

强悲者虽哭不哀,强亲者虽笑不和,行文亦犹是也。

人之内发者曰情,外触者曰感,应感而生,是曰兴会。

黄州潘大临,工诗,常有佳句,然贫甚。东坡尤喜之,书问近作新诗否?

潘答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

言,心声也,兴会所至,乃可发为吟咏。兴尽则意尽,若续凫以成鹤,转以召讥。

创作者之深情,渗透于作品中,出其至诚,映现于文字。即其信笔偶及之处,亦自然流露其情诚,必无无聊之墨渖。

写悲剧不可以入惨局,写喜剧不可以成狂态,必委曲而有深致,借理智以控制其冲动,然后能感人深也。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情真景真,与空中语自别。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其别情亦泛泛耳,此诗之传,在其豪也。

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此诗之传,当在其极写人世之沧桑,而不在叙别怀也。

李、杜深得此中三昧,故于泛泛之交,亦不伪饰以依依之情,悲喜皆出于至诚。

苏东坡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画中有诗,是景中寄情,乃异于凡俗;诗中有画,是情中出景,因见其高格。

情到深处,其文字自能左右逢源,无臻不妙耳。

行文本无一定之法,慧心者骋意于辞,正反可以成章也。

“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所长。”

《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哦。……只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思路已是海阔天空,“透入”更能“透出”,已臻第三境矣。

“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连。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必如天上人间,来去无迹,斯为入妙。”

所言诚是也,顾乃不止词为然也。

《曲礼》曰:“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文章亦不可写至极处、尽处,既逾应有之限度,往往使欣赏者不能从容以领略其美点,致感人之力转趋薄弱也。

凡情旨超越,能脱却烟火者,皆仙品。意境奇突而机关诡谲者,皆谓为鬼才矣。

淡泊,非无情也,其情隐而不显,温而不厉,辄未易辨也。

至于自然直寻,亦何尝忘情于锻炼,不过造诣之高者,没其斧斵之痕迹而已。

曹子建的“明月入我牗,流光正徘徊”之类,皆深思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性情日趋醇厚,然后出其情性,发为文章,自然下笔不同,别有光景也。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以为君清妾浊,乃不合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颇有契于恕道,乃见浑厚也。结束处亦只以情求,不涉怨讽,乃见含蓄也。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皆以浑厚见长也,含蓄之极诣,则臻于浑成,是为上乘。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细味此诗,言不及容貌,信其韶好,工剪裁也。含不尽之意,工含蓄也。

欧阳修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工。”

“作诗,学力与性情必兼具而后愉快。愚以为学力深始能见性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此语之工,正在无所措意,猝然与景相遇,所以成章,故非常情之所能道。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此曲写景扼要平铺,写情诚朴贯注,字意简练自然,字音铿锵雄迈,盖雄浑之气,已成排山倒海之势。

淡泊,非无情也,其情隐而不显,温而不厉,辄未易辨也。

袁枚《随园诗话》云: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譬如大贵人,功成宦就,散发解簪,便是名士风流;若少年纨绔,遽为此态,便当笞责。富家雕金琢玉,别有规模,然后竹几藤床,非村夫贫相。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气魄雄伟,璞真如画,实乃天然真色之作,求之后世,已不可再得。李太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气象虽极宏伟,然以视《敕勒歌》,则觉文稍胜于质。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天然真色否?

其他网友回答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由海内外知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傅庚生所著。这是一本好书,虽说是论诗词,但凡对诗词稍有涉猎,都能沿其踪迹,知其大意。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进行汇集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是能够得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亲自撰写前言的,也就这一本了。 傅先生这本中国古典文学欣赏书籍,是一本极好的对欣赏和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启蒙之书。全书以对偶句为题目,如“精研与达诂”、“真情与兴会”等,分章论述,共计26章。对于其中的每一个写法,都举例细读。行文古雅而精致,虽是文言文,但十分易读。这本书自1943年初版以来,解放前已有7个版本,而数十年内,港台未经授权的翻印本竟多达四十余种。它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本书通本实例,举一反三,含了书名“举隅”之意。

觉得有两点不太满足:一是其中对屈原、袁枚等人每有微辞;二是这「文学」太以诗词为主,辞赋散文、小说戏曲仍嫌谈得太少。

总的来说,《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痴情与彻悟主要写了什么如何评价.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