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好吗(大家觉得中国式教育如何?)

网友提问:

大家觉得中国式教育如何?

优质回答:

本人专注教育相关问题—解答教育疑惑。+关注了解更多内容。

谈起中国式教育可谓褒贬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的、人人满意的答案。从古至今,中国式教育不乏许许多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值得深思和研究。但我个人认为,中国式教育、尤其是中国式家庭教育还是利大于弊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不计其数。中国式教育首先具备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中国式教育把家庭熏陶、父母教诲和孩子的优质教育、成人成才有机地地结合了起来。

中国式教育成功的典型案例

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孟子。孟子,名轲,字子与,战国时邹国人,后世,尊“亚圣”。孟母:孟子的母亲,姓仉,贤良有德。

故事是这样的: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他们走来走去,孟柯也跟着他们。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边上。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拼命招揽生意,孟柯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孟母见了,又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次,她搬到了学堂,因为经常会有文人来学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学读书,孟母说:“这才是理想的地方。”

孟柯很贪玩,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孟母生气地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敢作声。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她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成为了一个伟人。

二、岳母刺字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岳飞。岳飞出生在河南境内黄河边的附近。岳飞自幼父亲早逝,在师傅周侗教诲下学习文学、武艺和兵法。长大后天资聪慧,智慧过人,很早就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他甘受清贫浊富,当宋朝收到侵略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一生报效国家,于是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他临危授命,战功显赫。在牛头山、爱华山等几个战役中,取得了辉煌战果,令金兵闻风丧胆。岳飞一生致力于解放中原,直捣黄龙伟大志向,但不幸惨遭奸臣秦侩等人的陷害,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屈死于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

中国式教育失败的典型案例

一、李天一案例

李天一是李双江、梦鸽之子。从李天一事件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未成年人的粗暴,这必然会联想到李双江家庭教育的问题。从很多相关的报道来看,李双江非常溺爱他的儿子,给儿子买名牌,让他开豪车,在物质上大大的满足儿子的需求,并且没有任何原则的地步.李双江认为这样就可以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出色的人了,要知道世界上有一条真理“在物质上过度追求的人都是精神空虚的人,在精神上有追求的人都不会过度追求物质”。别看李天一4岁就选为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他获得钢琴、书法的大奖也无数个;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留学美国等等,直到今天,他成功了吗?

“李天一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这是值得天下所有父母反思的问题。

身边的朋友和网络上的网民都说李天一“坑爹”,我觉得大家说的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做为一个也深爱儿子的母亲,我的观点是——不是李天一“坑爹”,而是李双江夫妇的教育“坑子”!如果不是父母的过度溺爱,李天一不会无法无天,任意妄为。虽然李双江给予了儿子所有的爱,但却没有教会他最基本的做人道理,没有教会他什么是爱人和自爱,也就是说李双江是在以爱的名义扼杀儿子,最终害了他,一失足就掉进了万丈深渊。

对于现在的孩子,家庭教育是摆在所有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付出时间、花上心思、讲究技巧,才能把孩子培养好,长大后有所成就。千万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像李天一那样“事事必须唯我独尊的个性”。正确的做法就是:引导孩子从小做起,学会宽容,让孩子以善良、理解和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同学,孩子这样做,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孩子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理智的、高尚的、科学的爱。所以家长朋友们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一些理智,要“智爱”而不是“溺爱”,这样才能保护孩子健康的成长,才能有利于孩子成才,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二、留学生刺母

只因学费问题起争执,24岁的旅日留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机场,众目睽睽下将刀刺向了52岁的母亲。这起“留学生刺母”案与前段时间“药家鑫杀人案”一起,再次掀起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反思:究竟为什么会接连发生这样的悲剧?究竟是谁,让孩子们举起了那把锋利的刀? 不可否认,无论“刺母案”还是“药家鑫杀人案”,都是极端的个案。然而频发的个案背后,亦有使人担忧的中国青少年人格健康状况,多位专家及机构均表示: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近十年来中国青少年的心理疾患呈加速发展的态势,此案中汪某的留学生身份,更应引起社会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此事引发了一场“中国式”母爱与教育的争论。从开始出现愤怒到现在的为子求情,这位母亲和其家属,必定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心路历程。其母亲和家属称凶手“勤勉、懂事”,刺伤母亲是因为“精神不正常”,种种旨在为儿子辩护的说辞,显然也是经过多方衡量的结果。总而言之,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爱,超过了她对孩子的恨。

我毫不怀疑“中国式母爱”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母爱一样,都是伟大的、无私的、高尚的,她们对孩子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乃至于孩子对自己拔刀相向,差点丧命于孩子的刀下,自己还要为其苦苦求情,希望法律予以轻判。但是,“中国式母爱”也有情感有余、理智不足的弊端,这就往往导致母亲对子女的爱过多、过滥、过于没有保留和条件,最终也让孩子产生了错觉和依赖,成为一种有害无益的溺爱。还是以刺母事件为例,作为一个成年人,即使你在留学,就一定要全部用父母的钱吗?父母寄钱晚了或者是少了,就一定要迁怒于母亲,甚至要用冰冷的刀子去伤害自己的母亲吗?儿子当然需要接受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可又是谁造成了儿子对父母这种过分的依赖?如果不是之前的有求必应,不是之前毫无条件和保留的爱,也许就不会是今天这种结果。

从以上正反两方面案例来看,中国式教育,尤其是中国式家庭教育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古往今来,中庸思想对我们的影响可以说根深蒂固。所以,中国式教育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就得因人而异了。所以,如何在中国式教育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既要有中国式教育的优点,又要摒弃中国式教育的糟粕之处。

欢迎大家点赞、留言,也期待共同切磋教育问题,记得关注金笔乔木呦!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式教育在战略上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教育,但在教育策略上要吸取西方的教育精华。

一、中国式教育中过度重视应试教育,无限放大分数作用,导致家长和老师总去拿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这是摧残孩子幼小心灵的教育方式,是中国式教育的最大悲哀。可悲的是现在仍有家长继续对这样的中国式教育热度不减,似乎是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

二、中国式教育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基础教育的扎实程度可以与中国相比。但是,这个重视的度出现了畸形发展现象,以至于孩子到了大学完全放松下来了。有的学生你要问他为什么要考大学他的回答会是“考上了大学之后我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了”。

三、中国式教育使教育素质的起点家庭教育走入了歧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不退休的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地是毋容置疑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可是君不见,我们的家长教育重心全部放在了孩子的作业和分数上了,以至于无视了对孩子更重要的素质教育了。

四、中国式教育导致“只看到孩子缺点,只拿孩子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相比”这一重大缺陷的教育。赏识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优点要经常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这样孩子才会有自信去奋发图强,努力向上。当然赏识教育绝不不是排斥一定的惩戒。

应试教育,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赏识教育在孩子接受教育成长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不可以有所偏废。

有教育专家说过中国式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者包括老师,家长,社会三方面对待教育就像是在上演《盲人摸象》,都把自己懂的一点当成了全部来教育孩子。这样我们就都成了一个爱教育孩子,又不会教育孩子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目前中国式教育需要改革,虽然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不少地区还不同程度上出现“分数论”,没有好的学习成绩仍然上不了好的高中和好的大学。国家应该从学生时代起建立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甚至可以从幼儿园开始,综合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结合文化水平测平,最后确定学生上高一级学校就学。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式教育让学生苦不堪言,因为在狭窄的技能思维里拼,却不仅没有生命发展意义,而且抹杀孩子对知识本应有的兴趣。

中国式教育丧失文化功能,不仅不培养孩孩子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培养孩子爱的信仰,反而使孩子丢失自我,迷失方向,根本不知道自我的人格天赋和思维天赋!

其他网友回答

清华北大教育出来的孩子没有一个成为国家的栋梁,大国工匠里面没有一个清华北大的,你们说中国教育有没有问题。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大家觉得中国式教育如何.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