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的武器装备(北洋军阀的军械装备都是怎样得来的?)
- 读后感作文
- 2022-06-19
- 291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北洋军阀的军械装备都是怎样得来的?
优质回答:
北洋军阀的武器装备主要来源有两个自造和进口两个途径,其中又以进口为多。
北洋军建设时期
在清朝建立北洋军时,其武器来源就很复杂,像北洋第一镇的火炮是从德国和日本进口,马、步枪是日本的三十年式。第二镇的马、步枪和火炮全部从日本进口。第三镇的马、步枪有德国的毛瑟和国产的汉阳造,火炮购自德国,而机枪则是英国所产的马克沁。第四镇的枪支有德国、日本两种,山炮是汉阳兵工厂所产的57毫米山炮,野炮则是从英国和德国购买。第五镇所用的火炮是德国进口,马、步枪是库存的旧货,款式复杂,有德国毛瑟、意大利曼利夏等。第六镇的火炮是从法国进口,马、步枪是日本的三十年式。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北洋军阀起家时,武器以德国、日本进口为多,其他还有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国产,品种也是五花八门。
军阀混战时期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上台,北洋军阀开始急剧扩张,袁世凯死后更是进入军阀混战,各路大帅不断扩军,其武器来源就更复杂了。
北洋军阀一个武器来源,是自造:
袁世凯上台以后,就接收了原来清朝的兵工厂,像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汉阳兵工厂、山东机器局等。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们瓜分了自己地盘上的兵工厂,大量生产武器。
此外北洋时期也新建了一些兵工厂,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直系军阀吴佩孚在河南巩县的巩县兵工厂,奉系军阀张作霖在东北建造的东三省兵工厂和奉天迫击炮厂,阎锡山在山西设立的太原兵工厂等。
不过因为军队数量扩张太快,自造显然不够,所以北洋军阀也进口了很多军火:
像段祺瑞以参加一战的名义组建参战军,就从日本购买了4千万日元的武器。直皖战争以后,曹锟掌握了北洋政权,也进口了不少武器,其中仅1921年一年,曹锟就从意大利买了4011吨的武器。
而张作霖也不甘示弱,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兵败以后,为了重整军备,张作霖从日本一次就购买了36000支步枪,又从溃逃到东北的白俄手里买了3万支步枪。后来张作霖又从德国、意大利等国购买了不少武器,到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张作霖购买了差不多30万支步枪。此外张作霖还购买了坦克、飞机等,组建了装甲部队和空军。
而冯玉祥因为地盘在西北,没有海口,所以主要是从苏联购买武器,前后购买了大约1000万卢布的步枪、机枪、野炮、机关炮等军火。
在列强对华武器禁运期间,北洋军阀们为了从国外购买军火也是各显神通,像张宗昌出任山东督军以后,就通过洋行从国外走私武器。因为来路不正,所以也是有什么买什么,所购买的武器也是庞杂不堪。
其他网友回答
提起“北洋”,大家就不自觉的跟“军阀”两个字连在一起。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7年国民党北伐成功,北洋军阀一直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不过当时的中国是个绝对的农业国,这些军阀的武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北洋军阀的军械装备主要来自国外。
因为当时中国的军工厂不仅只能生产步枪和手枪,而且武器性能落后,设备陈旧。 想要装备部队,只能依靠进口外国武器。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就派人前往日本大量购买大批军械,以对付南方的革命党和敌对势力。除了向日本购买陆军武器之外,袁世凯还派人远渡重洋去欧洲考察军火,购买了12架法国战机和教练机,组成了自己的空军。
1917年,皖系军阀段祺瑞解散国会搞独裁。为了惩罚段祺瑞的倒行逆施,由美英牵头,法、日、西班牙、葡萄牙、巴西、沙皇俄国八国签约暂停对华军售,时间长达十年。从1917年以后的这段时间,中国的进口军火额度减少了不少。
尽管如此,还是有大量武器通过各种渠道运到中国。因为有些国家没有签约,不受约束。
1917年以后,购买海外军火最多的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张作霖在1923年一次性向意大利一次购买一万多支步枪。 1925年一年之内就向德国购买了十几万支步枪,4000多万发子弹。 奉系军阀为了一统天下疯狂向德国、捷克、意大利和日本购买武器。其一家武器的海外购买量就占了中国市场的百分之八十。
而直系曹锟是意大利军火的最大买主,仅1921年11月,曹锟就一次签订了4000多吨军火大单。其中不仅有步枪,还有山炮、机关、炮野炮、迫击炮和大量通讯器材。
皖系军阀段祺瑞则是日本军火的大客户。皖系军阀的大管家徐树铮大量购买日本武器,除了武装皖系部队,还用日本武器拉拢别的小军阀。一战以后,段祺瑞一次性就从日本进口了价值四千万日元的军火。
当然,这也未见的是段祺瑞多么喜欢日本军火,购买日本军火的原因前面说了——欧洲国家联合封锁,不卖给他。
军火来源的另一部分是自己制造。
北洋军阀直系、奉系、皖等系都有自家的兵工厂。虽然性能落后,生产数量有限,但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国内当时比较有名的是太原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和金陵制造局。
其中规模最大的还是奉系军阀的沈阳兵工厂,这个兵工厂产能惊人,仅仅是九一八事被日本人收缴的兵工厂库存武器数量就让人惊讶:机枪5000多挺,步枪15万支,手枪5万多支,子弹300多万发,重炮、火炮、榴弹炮应有尽有。
除了奉系这种大兵工厂之外,四川的一些小军阀也有自己的小兵工厂。不过这种兵工厂规模很小,工艺也差,质量像是土作坊,只能生产一些劣质的轻武器,这也是川军装备差的原因。
还有一部分是战场缴获和打劫
一打仗就有胜负,打了胜仗的就会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可以更快武装部队。
打劫是最划算的买卖,只有张作霖在这方面敢作敢为。在1918年2月,张作霖下令抢劫了直系军阀曹锟从日本人那里购买的一大批军火,包括步枪、机枪、大炮和其它军械,统共三万余件。
另外,偶尔有一些是外国赠送。
列强为了维护在华利益,纷纷扶植代理人,为此也不能不付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出人出钱又出枪。日本人为了笼络张作霖,就背地里给了他不少武器。
北洋军阀的军械无论来自什么渠道,但用途只有一个,那就是生灵涂炭,手足相残。愿我们牢记昨天那段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祈祷明天永远不要有战争。
其他网友回答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两个途径,一个是“买买买”。
买武器这个优良传统,自北洋军阀成立之初就已确立,当时在小站练兵的北洋六镇,其就是模仿陆军强国德国陆军而创建,聘请的德军教官进行训练制导,自然这支浓浓德味的军队也要配备相应的德国制造了,当然还是继续从德国军火商手中通过进口获得这些武器了。
而到了袁世凯逝世之后,北洋军阀的头头们成为了列强竞相抢夺的对象,毕竟这些手握实权的地方大佬,才是又开始向其他国家,比如张作霖,段祺瑞买日本货,曹锟买意大利货,冯玉祥买苏联货等等。
再一个途径,就是“造造造”。
我们知道,自从袁世凯走了以后,其手下的这些精兵强将就纷纷自立门户,大打出手,战火四起,恰巧当时国联知晓此事后,便开始对这些军阀进行了军火禁运,这导致这些军阀无法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列强的武器装备,出于自己的考虑,各个军阀都建立了自己的军工体系,除了我们知道的张作霖建立的东北兵工厂,还有山西王阎锡山建立的太原兵工厂,河北的巩县兵工厂,这些林林总总都是北洋系的建立起的,然而由于建造时间短,生产设备落后,这些兵工厂一直只能制造枪械,手榴弹等一些轻武器,而像迫击炮,榴弹炮这样的重武器也只是山西兵工厂和东北的沈阳兵工厂。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全国有47家兵工厂,共生产了各类枪支72.52万支,大小火炮1341门,迫击炮2302门,枪弹84646万发,炮弹27.63万发(其中迫击炮炮弹12.57万发),手榴弹14.32万枚,炸药1543.8吨。而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军阀混战的烈度远远不如当时主流的战争形态,毕竟缺少航空兵,炮兵是当时中国军队的常态,这也导致了在日后的抗日战争中,国军面临半现代化的日本陆军的攻击时,往往是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后撤。
其他网友回答
北洋军阀源于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派袁世凯训在天津小站练兵,编成4000余人的“定武军”,也就是北洋新军(7300人)。 北洋新军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开始,也为袁世凯奠定了作为北洋军阀领袖的基础,民国成立后裂变为三大主要派系(皖系、直系、奉系)和诸多小派系,1928年东北易帜后完全融入国民革命军。
名义上的国家军队,实质上是"兵为将有",由于来源于正统的国家编制,所以早期在武器装备上以政府对外进口为主。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形成各大派系后,根据大家财力、实力,选择自制、进口、走私都有。
当年的汉阳造是绝对的主力。
清末在各地办了不少兵工厂,如:汉阳兵工厂、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山东机器局等。在北洋军阀时代,这些兵工厂就在对应的军阀手中生厂制造各类武器,由于技术所限,主要以轻武器为主。而军阀时代,自制武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奉系,张作霖在日本的支持下开办沈阳兵工厂,主要技术来源日本和德国。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可以生产从步枪到火炮的大部分装备。
武器进口则以自军阀背后的支持国家相关,在袁大头死后,帝国主义为争夺在华利益开始找各自的代理人,如皖系、奉系由日本支持,直系则由英美支持。特别是日本为达到其在中国利益最大化,不惜提供各式装备,目就是达到经济、政治双赢。
这是奉系装备。
这是冯玉祥部队
由于受到武器禁运影响,因此在进口武器来源方面较杂,主要来自日本、德国,还有包括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捷克等等,来者不拒,能买到才是重点,这就是民国史上枪械万国造的起因。
其他网友回答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 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二十一条”签订后,袁世凯计划仿照德国、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最终因日本从中作梗和地方军阀的反对而终止。 北洋政府首脑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皖系、直系两大派系先后控制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壮大的奉系控制,直到北伐战争后才完成了短暂的形式统一,但不久后又爆发了其规模远超北洋历届政府的中原大战和十年国共内战。1895—1916年:袁世凯主掌北洋军阀时期,1895年12月,袁世凯主持小站练兵时,在原有枪械的基础上,又经德国退伍军人汉纳根之手,新购进曼利夏步枪5,400枝,曼利夏马枪700枝,六响手枪1,000枝,五十七厘米格鲁森快炮40尊,步官挂刀各500柄, 用于充实其军队装备。1905年,小站新军扩展为北洋六镇,基本上使用洋械,只有少数镇(如第五镇)夹杂使用一些汉阳厂产品。当时输入的产品,主要有奥地利造的曼利夏步马枪,德国造毛瑟枪,俄国造来福枪,炮则主要是德国克虏伯厂和格鲁森厂出品的山炮和陆炮,以及法国克鲁苏厂的产品。1907年,清廷拟定在全国成立三十六镇新军,以六点八毫米步马枪、七十五毫米山炮和七十五毫米野炮为制式武器。此时枪炮的需要量激增,自己生产的枪炮远远不能满足这项要求,只能靠大量地输入外国产品。这时输入的步马枪,仍然以毛瑟、曼利夏、日本三十一年式为主,口径从六点五毫米到八毫米不等;输入的炮,亦是克虏伯厂、格鲁森厂出产的山野炮为主,口径为五十七毫米和七十五毫米。并且,重机关枪开始大量输入,最初为德国的马克沁和法国的哈乞开斯两种,这是首次进口的自动火器装置。 1908年,清廷还为陆军的个别镇购置日本山田式气球,以为侦察之用。1910年,又购买到法国沙麦式飞机一架。民国时期中国虽然有些兵工厂,但主要生产枪械而已,以步枪和手枪为主,数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北洋军阀的火炮、机枪以及大量枪支,都要通过进口。至于子弹和炮弹当然也要进口!以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例,他就出巨资购买了国外大量军火。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上台,北洋军阀开始急剧扩张,袁世凯死后更是进入军阀混战,各路大帅不断扩军,其武器来源就更复杂了。北洋军阀一个武器来源,是自造:袁世凯上台以后,就接收了原来清朝的兵工厂,像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汉阳兵工厂、山东机器局等。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们瓜分了自己地盘上的兵工厂,大量生产武器。奉系张作霖前期主要与日本人的交易。直奉战役失败后,先后于美国(装甲车)、日本(步枪、机枪)、苏俄、意大利、英国(军事设备)、法国(空军装备)、德国(步枪、军事顾问)、捷克(步枪、火药)、挪威(步枪)、丹麦(野炮、炸弹)、瑞士、荷兰,张作霖与许多国家签过军事装备购买协议,也是购买武器装备较多的军阀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北洋军阀的军械装备都是怎样得来的.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