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珍:《宽容》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
- 2019-09-04
- 256热度
- 0评论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宽容》读后感
董海珍
最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房龙写的《宽容》这本书,感触颇深!
看到“宽容”二字,我首先想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心想,谁不知道这些呢!还需出一本书告知世人吗?但读完后,却让我对“宽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大家了解一下宽容的定义:准许他人有判断和行动的自由,心平气和,不执偏见地容忍有别于自己或传统的观点。
从小的方面说,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都需有宽容的心态,才能和谐幸福;如果从大的方面说,政府与人民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是否也一样呢?这个问题我未曾想过,《宽容》这本书就是从大的方面给我们打开了真实的历史画卷。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极端民主法庭判处死刑这一事件。还有欧洲早期对基督徒的迫害;宗教裁判所对所谓“异端”的骇人听闻的折磨;天主教对新教绞尽脑汁的镇压……等等,让我们明白了种族的、社会的种种不宽容。以至于后来出现的“禁书目录”,压制了人们从事严肃文学和科学活动的热情。在诸如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这样的国家,“禁书目录”一直延续了好长时间,在那里,大学生不仅被剥夺了使用外国教科书的权利,而且被迫使用本国出版的质量非常低劣的教科书。压制政策的后果,我们的后人也不难发现,在现今世界发展的竞赛中,这些国家能不被甩在了后面吗?
纵观欧洲的人类历史,早期的欧洲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民主、文明、自由,期间也充斥着很多很多的不宽容。
最后作者认为:恐惧是所有不宽容的起源。因为我们对不了解的人和事物而产生恐惧,所以用不宽容来进行自卫。作者的这一观点或许值得商榷,但却带给我们重要的启迪。
在世界已经日益变成“地球村”的现代,在民主和多元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国家、宗教和种族之间的相互仇视和对抗还依然存在。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恐惧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现今的人类也需要用交流和对话来更加充分地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意图,或许能减少许许多多的误会、仇恨和流血,相互之间要更加宽容,才能携手走向美好的未来。
愿“宽容”多多走进人民的生活!走进人类的历史!
作者简介
董海珍,山西运城盐湖区人,毕业于山西省运城农校,现就职于运城市副食果品公司。热爱学习和读书,希望能在喧嚣浮躁的生活中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不负生活,不负时光!
东山文学·山西
用心做纯文学平台
⊙版权声明: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dswxsx@163.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总 编:解大斌
策 划:王国珍 李红伟
主 编:张文红
⊙总 期 数:第九十二期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东山文学都在这里守候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