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几门文化素质课真的能提升文化素养吗?
- 知识
- 2021-08-20
- 118热度
- 0评论
1、文化素质课有用吗?
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理工科生应读点文史哲,文科生应读点数理化。我们的教育改革恐怕误解了这句话,以为在理工科开设一些文化课,在文科开设一点数理课,综合素养就提高了,这实在是天大的误会。这些课程充其量叫常识课,远远算不上素质课。不知道我们的大学生们在学习了一些文化素质课之后是不是感觉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了?这些课程除了让你拿到了一点学分,了解了一点文史哲的简单知识,对你还有什么作用?你学了一点文学,文字水平提高了多少?你学点音乐,音乐素养提升了多少?
2、文化素养是怎么来的?
文化素养是熏陶出来的,不是靠几门文化素质课就能培养出来的,那些课程除了让学生增加一点粗浅的见识,对个人文化素质的提升几乎没有什么意义。我们读大学时没有开过任何文化素质课,也没觉得我们的文笔比现在的大学生差到哪里,谈古论今也未见得比现在的大学生差。由此可见,文化素养是靠个人日积月累起来的。我们应该提倡的不是占用大学有限的课时开设一些几乎没有多少意义的文化素质课,而是从中小学开始就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闲书,不是整天压在题海里无暇顾及课堂外的东西。很多东西是需要从小开始熏陶的。
3、数学素养与师资培训。
以数学素养而论,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至少要学习十二、三年的数学,学了这么多年的数学,他们真的有数学素养了吗?开几门数学文化课就可以弥补数学素养的缺失吗?恐怕是天方夜谭!数学素养是通过每一节课堂教学慢慢熏陶出来的,数学文化应该反映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中。我历来认为,知识与文化是同一对象的两个不同方面,知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知识载体渗透在每一节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仅仅是干巴巴的知识还是渗透着丰富文化的知识取决于教师的文化水准。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务之急不是开设什么文化素质课,而是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否则再多的文化素质课都是浪费时间。
说到教师的文化素质,就不可避免涉及到师资培训。以数学教师的培训为例,我们的教师在培训中学到了什么?这些培训对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发挥了多大作用?我们有没有在教师中做过民意调查?这些培训对他们的帮助有多大?有没有征求过他们的意见?他们需要什么养的培训?如果一切的驱动力是利益,恐怕现状永远无法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