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无故人(五一游③| 西出阳关无故人)
- 知识
- 2021-05-21
- 121热度
- 0评论
西出阳关无故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ORIENTAL CULTURE
五一假期,一年一度的摄影大赛拉开序幕。
你加入年度摄影大军了吗?
这几天,小编将为大家陆续推荐几处旅游圣地。
听我一句劝,别去现场凑热闹了,
看“人山人海”,
不如跟着小编的美图“上山下海”,
假期心情一样愉悦。
Travel
嘉峪关
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是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先后经过168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于天下。
嘉峪关的清晨有些凉,八一宾馆的窗户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竟然被我看走了眼,以为窗外下雨了,于是我带着雨伞便冲出了房间。站在广场高高的雕塑下,我抬头仰望着汉服饰的武士,他骑一匹高头大马,弯弓射箭的样子特别酷,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诗句。
小城里的“糊锅”
一大早我裹着外套在行人稀少的街头徜徉,阳光升起得有些迟钝,颇有初春的味道。晨练的人们还穿着厚厚的外衣和手套,只有我衣着单薄,就像站在这个世界外的观众,看着不一样的空间,看着不属于我的季节,恍若隔世。
嘉峪关市这个小城,墙老、地老、车老、店老,人更老。和时尚的风潮交汇,对比鲜明又相处和谐。比起那些早已被高楼大厦和精美设施占据的大城市,多了一些怀旧和生活的气息,也多了一些轻松和自足感。早晨的空气清新,闲逛的我没有任何收获,于是钻进路边一个很小的铺子里吃早饭。铺子里的炉子上搁着一口大锅,里面炖着不知道什么汤,汤上漂着一颗颗干馍样的面食,小黑板上写着“糊锅”两个字,我的第一直觉是这是锅巴。吃了才知道,其实内容很是丰富,是用鸡汤炖的一锅杂烩,有掰碎的大麻花、面筋,还有些馍。汤里撒了白胡椒,再加些辣子,吃起来很暖和。一大碗下肚,我周身犹如加足了马力的赛车,热血沸腾。这暖洋洋的热气似乎很适合有些寒意的早晨,此时太阳将清晨的薄雾驱散,令人向往的一天到来了。
悬臂城下的魏晋墓群
我的第一去处是魏晋墓群,出城就扎入了两旁栽满了柳树的林荫道中。静静垂下的柳枝如两条绿色的幕帘,挡护着公路。为什么这一排排垂下来的柳枝会排列得异常整齐?人工修剪似乎不用这么细致吧?我打听后才知道,这是两边放牧的羊群啃出来的。羊顺着公路行走,仰头一路吃过去,把垂柳最嫩的叶子都卷进肚子,留下了堪比人工修剪的林荫道。这听上去似乎很好笑,这里的羊还真是有很高的美学修养呢!这是嘉峪关最有名的一条路,当年还上过央视的节目《开心辞典》。按当时的汉天下九州设置,嘉峪关应该属于雍凉地界,也是俗称为西凉的地方。古来西凉猛士如云,这古墓群也让人心生敬仰。魏晋墓群类似于当年的公墓葬场,几乎是一步一墓,栖身其中的既有当地的头面人物,也有普通百姓。当时这里是战乱频发的边陲,无论是文化的冲突,还是民族的融合,都让这里的墓葬和其他地区有一些不同。墓地的砖画用最简单的方式还原了那个时代。通过这墓群,还有砖画,可以走近他们曾经的生活,阅读他们生命延续的方式。从魏晋墓出来,阳光灿烂。墓葬群所在的碎石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有些梦幻。悬臂长城是当年石关峡长城的遗址,也是嘉峪关防御系统的一部分。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我匆匆看过又匆匆离去,直奔天下第一墩。
墩已老暮不已
墩极具西北特色。长城从春秋战国时就开始修建,到秦才将东西连接起来,而后历朝历代又不断在废墟或新地上加建和新建。各朝的财力物力不同,也造就了长城的不同形态和遗存,让每一段城墙都成为一时一地的象征。墩原为烽燧、烽火城堡,建在河谷的内侧。因为紧邻河谷,于是成为这里的第一个士兵、第一道屏障、第一重关卡。城墙之外就是地势险峻的河谷,无法想象外敌要想侵入,怎么才能从河谷的另一边逾越而来。
但今天,这个墩字,将雄伟与坚强全部抹去了,只留下岁月的沧桑。我脑海中浮现的图像是电影《甲方乙方》里那个找苦吃的大款,他穿着破烂衣服蹲着的那个土堆,以及望眼欲穿的神态。我无厘头的幻想很快就被眼前的景色击碎,在半是戈壁半是土地的平原上,突然冒出了笔直的、被风化很严重的土墙,预示着这里已进入长城。但是因为缺乏修护,这里早已面目全非,墙体上全是伤痕,满载着历史沧桑。烽火城堡已经无法登临。城堡顶部有几丛蒿草随意地生长着,为它带来了一些灵动。尽管城堡壁体痕迹交错,如同百岁老者充满褶皱的肌肤,但那无人敢敌的气势与姿态仍可延续千年乃至万年,没人能摧毁它的意志,也没人能从这里闯入边塞……
嘉峪关,专为西域起的名
走出天下第一墩,已是下午,我买了几根又大又甜的玉米填肚子,便直奔今天最后目的地嘉峪关关城。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关前的湖水和柳枝上。树影婆娑,荡漾的湖水让关内充满了江南味道。嘉峪关最美的景色是在日出和日落之时。日落时,一抹橙红色洒在天边和城墙上,让人情不自禁地生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叹。高大的城墙是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它繁华过、落寞过,多少英雄在这里纵横驰骋,又有多少美人在这里垂泪。嘉峪关,是专门为西域而起的名,拐个弯就可以走上出关的正道。古来过关有两条路,以往能走关城的都是有身份的人,寻常百姓多走关城北侧小道。走上关外的高坡,再回望关口,嘉峪关如巨人一样矗立在眼前。只有站在这里,方能领略关城的真正意义。刚走出关外的人顿觉缺失了可以依托的安全感,即将走进关内的人,油然生出一种深深的归属感与依赖感。自古都有出关难回的说法,因此很多迈出边关的人都有着掩不尽的惆怅和依依不舍的牵挂。且不说善于表达的塞上诗人们,即使是商贾百姓或发配远方的囚者,也无不戚戚然。这些情绪造就了边关的悲凉。每个有历史的地方都有许多故事,而我们只能继续我们的故事。
文:扎西?刘
图:屠国啸
编辑:扎西?刘
内容转载,请标明出处
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