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技巧(散文的写作技巧)
- 知识
- 2021-04-15
- 130热度
- 0评论
散文写作技巧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咱们能够坐在这里,共同探讨关于散文的写作技巧问题,要感谢马大夫和楼乙斋文学基地的领导的支持,还有学员的努力。“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关键是借谁的妙手。(比如张爱玲和严歌苓善创作小说,余秋雨工于大散文,海子的诗歌中的那句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有口皆碑。)而现在各种学习班比比皆是,人们也习惯了在百度上查阅资料,极其便利。对于文字方面的一名初学者来说,明明这些字自己都认识,可为什么写不出来呢?
创作散文的过程
在我心里,文字好比排兵布阵,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才能有七步成诗的可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肖云儒老先生说,散文在于形散神不散。这个神,按照我的理解,就是散文的主题,也就是一条主线。这条主线有明有暗,关键看写作者的能力。有人说写文章一定要先打腹稿,说实话,在《素锦禅心》成书之前,我并不懂腹稿的概念。我也不懂何为主题,思路只一味的从开头狂奔到结尾。其实,不懂这个概念不要紧,腹稿已经悄悄的在完成。有人说“你的文字充满感性,又仿佛藤蔓一样上升攀爬,很有嚼头,给人一种理性的思考,带给人愉悦和美。”这是对我文字的一种认可。
马俊健医生讲述林巧稚的故事
因为工作,我曾经和家人分离了将近九个月,一个人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就会分外懂得思念的滋味。室外,山连着海,海就是水,转来转去细细的想起与爱人交往的时刻,是温馨,那也是我的精神支柱。想起如何的相遇,再到内心的希冀,一篇短文跃然纸上。我擅长情感文字,有人夸我的文字灵动,有人说我的文字优美。我想起一个场景,他开着车在我后面,我走在宽阔的马路上,这是一个宁静的清晨,阳光淡淡地洒在肩头,你能说这不美么?这是一种意境。我想,真挚的情感,回忆加之丰富的联想,你的文字也就出来了,你当然不能写得苍白无力,每个人都会有心悸的时刻,记住那一刻的感觉,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刻,文字便从心底里流出来。(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文字也是情感充沛,语言饱满而且具有张力。)在我的散文集中有大部分文字寄情于山水,这和我在大连的一年独居生活有关。我几乎走遍了大连,有一位诗人朋友曾说,看见一个女人所走过的足迹,感动到了流泪。在这一年中,思乡明显进入了主题。从景物逐渐地铺陈开来,渐渐插入自己的情感,移步换景,情景交融。到结尾的时候,连呼吸都是思乡的味道了。如果今天不是讲起来,我也不会发现,原来自己是这样写的。最后的那些小诗纯属打酱油。
与楼乙斋学员合影
写着写着,就会去阅读其他人的作品,也懂得一篇文章怎么开头,写几段落合适,直至结尾。我是个率性的人,腹稿打到了一半,便动笔写,完全不管虎头蛇尾了。有了以前写的那些文字的经验,转换了时间地点季节,写起来更容易了。采风来的材料要经过沉淀整理,采风,最好也是由熟悉本地风情的人陪同,通过讲解,快速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比如我写金上京那篇,就是由我同学引见,并请教了两位金史专家,然后大致浏览一下,关于这里人们都写什么了,自己可以写什么,然后便是收集资料,包括自己拍的照片。开始构思,主题是什么,写多少字合适,还是以前那样,我基本不想结尾,让结尾顺其自然,这是个不太好的习惯。
朗诵散文
每个写作者都面临着从“小我”跳出来,走进“大我”的境界。这也是我最近常常思索的问题,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文章的思路。“大我”需要关注的是更广泛的群体,乃至一个民族。文字需要深度和广度。要想写出有深度的文字,便要开阔自己的视野,阅读和旅行不可或缺。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样写某个地方,余秋雨的文字的深度,令人难以望其项背。所以人们称之为文化学者。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写作者的风格问题,文字摆在这里,大家看了以后,啊,这是蓝莲花的文字,这是马大夫的文字,这就是涉及到每个人的功力问题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文字需要需要执着的人们
写文字需要坚持,坚持需要勇气,这是难能可贵的。唯有对文字痴迷者,才会执着的写下去。因为有的人写到一定的时间,文字急需要被认可。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鼓起勇气,不是痴迷是什么?其实当初我们在拿起笔写作的时候,谁也不会去计较什么名利,只一味的写下去。谁也不会去攀比发表与否,但是,绝对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评价而感动。百年人生,倏忽而过。文字带给我们的是对人生与爱的思考。茫茫人海,人与人相遇了就是缘分,我希望因为有了文字,在人生这个舞台上,你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每一次的落笔都成为极致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