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春联的故事》作者/周繁慧
- 百科
- 2021-04-14
- 107热度
- 0评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荐赏
周繁慧佳作
春联的故事
作者/周繁慧
又到贴春联的时候了,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我的祖父祖母。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教我读诗,背诗,读春联。祖母教我“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祖母没有多少文化,那“咏鹅”的诗也许就是老祖宗们口口相传下来的儿歌吧。祖父就不一样了,他是老学究,教给我诗或者其他什么关于文化方面的知识,一定告诉我根本来由,绝不随便瞎说。记得祖父教我的第一首诗是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我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不知怎么回事,就记不住“曈曈”的读音,一念就念成“撞撞”日!祖父就一遍一遍地纠正我。后来祖父觉得我是不认真背诗,就下了惩罚令:再念错,就别吃饭!我真怕祖父不给我饭吃,在我家祖父是说一不二的!我就走路也背,手里玩着玩具口里也在念叨着,好歹记住了,往祖父跟前一站,要正式背给祖父听了,又忘了。祖母在一旁急的要命,就说:“傻丫头,太阳出来挂在天上,往哪撞啊?”啊,祖母说的对呀,太阳出来红彤彤啊!就记住了。我那时是分辨不清“彤”和“曈”有什么不同的。反正背出来:“千门万户曈曈日”就行呗。结果一背,就背成“千门万户红彤彤”啦。祖父还要坚持不让我吃饭,祖母不愿意了,“看你把孩子逼的,才多点儿,非得让她背背背的——”拉着我去吃饭了。那天算过去了,后来祖父到底让我背会了那首诗。还跟我说,王安石是宋朝的诗人,他凭借对了两句灯谜,当了官又娶了媳妇,名利双收。我是不管他当不当官,娶不娶媳妇的,跟我又没关系。我只是心里想着怎样能把祖父交给我的任务完成呢,别再不让我吃饭!那一年我六岁,还没上学。祖父祖母今天教我一个字,明天教我一首诗的,日子久了,我倒也记住不少。能背几首唐诗,也知道中国还有宋词,但没背过。祖父祖母领我去看戏,还告诉我《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写的。关于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我那时是搞不清楚的(到后来学历史也费了很大劲儿才记住个大概),祖父教我诗的同时,告诉我是哪朝哪代的诗人,我就是机械的背。有时祖父在我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冷丁问我一句:悯农是谁做的诗?我立即回答:唐朝李绅。祖父就乐了,或许就拉开他的药匣子拿出一枚甜甜的桂圆给我吃。我也可以乐颠颠地跑出去玩了。那年月过年家家也贴春联,大人们都叫“贴对子”。那年月也没有现在临近春节就满大街摆摊卖春联的。看现在的春联都是机械加工印制,字体各异,字法美观飘逸,琳琅满目,任意挑选。那时靠手写。每年一过腊月门,祖父就要忙起来了:他是文化人呀,四邻八舍的邻居拿着红纸求祖父给写“对子”。祖父乐意帮忙,有求必应。每到这时,我会跟着忙乎:拿水研磨,涮笔,祖父写好的对子,我会小心翼翼的把它挪开,摆放好,晾干墨迹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可以尽情欣赏祖父的飘逸的毛笔字,还可以大声的念对子的内容。我是不会念全的,半半克克,卡克了,祖父不用看就能告诉我念什么字。“迎春迎喜迎富贵,接福接财接平安”“平安如意年年好,人顺家和步步高”是祖父写的最多的词儿,我自然就记住了。我家胡同口住着一家专扎纸扎活的人家,姓苑。平日里就靠给死去的人扎牛,马扎所谓的“金童玉女”什么的生活,全家人每天在浆糊,碎纸中转悠着,忙乎着,家中乱成一团,人也很猥琐,(不是品质不好,就是身上的衣服很脏),每年也求祖父给写对子。祖父不嫌弃,还根据他作工的特点写到“金牛银马去走天堂路 ,善男信女欲开孝心门”横批:上天有知。我那时小,不解其意,也没记那么全,只记得有“金牛银马”的词。后来在祖父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本祖父的手稿,其中有一本专门记录对联的本子,看全了也记全了这副对联。这时我才知道祖父当年给四邻写对子也是有所准备的,只不过是事先打了腹稿,记在心中,不用照稿写,临时再根据各家情况变通一下,就写好了。我还是挺佩服祖父的书法功夫和文字排列功底的,所受的耳濡目染无疑是我接受的最好的“国学教育”。祖父在家中笔走飞龙般的忙乎,我的父亲在单位也同样在给县委大院的各单位书写对联。院内单位多,忙的父亲头不抬眼不睁的。父亲没有祖父厉害,他得照稿写:事先对各单位的工作性质要理清,根据情况先编写对联的内容,打好稿,再照稿写。我见过父亲请教祖父的情形,父子俩就像同窗一样讨论用词的分寸与否,祖父完全没有了平日里的威严,如教师般谆谆善诱。到现在我还遗憾那时我没有相机,没能把这温馨的一幕记录下来。也觉得如果有相机,我可以在贴有父亲手书的对联旁留下一张永久的纪念!可惜!父亲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我的“特权”。那时县委大院的礼堂一到周六就有晚会,唱歌跳舞,演节目。学习苏联的热潮甚嚣尘上,特别是周六的舞会,交谊舞那种。一般是不允许小孩子进的,我能进。我父亲给看门的老头儿写春联,让我给送的,老头认识我。我还能带几个小伙伴进 。不能从前门进 ,老爷爷就领我们从后边的小门进去,嘱咐我们绝不能打闹,乱嚷等,我们保证,信誓旦旦。我们也信守诺言,不声不响地看着大人们尽情的唱跳。我看到父亲跟女同事跳舞,回家不敢告诉母亲。直到现在母亲也不知道这件事。不为别的,自认为那不是一件可以炫耀的事儿。那时还挺实行写春条:为了渲染喜庆,把吉祥的话写在红纸条上,这张纸条可长可短,根据吉祥话的长短而定。写好分别贴在各处。屋里,院子都可以贴。最常见的“抬头见喜”,贴在屋里墙上,使屋里或上门做客的人“喜庆”。“出门见喜”贴在风门门口,一出门就“喜庆迎接”——其他如:金鸡满架,肥猪满圈,出门平安等等就根据自家情况分别贴好,到处红火一片,真是喜庆呢。我记得的最长的春条:春天春日春水流,春人春草放春牛;春花开在春日里,春风春雨盼丰收。是祖父写给农村亲戚的。那亲戚乐颠颠拿走了,我要哭了。我喜欢那上面的字句,要求祖父重写一幅,祖父说,那是写农村的事,不适合行医人家贴。祖父为了哄我高兴,就允许我自己选词自己写一幅,然后贴在我家里屋。我忘了拿走那幅春条的事了,专心至致却歪歪扭扭地写了一幅文词不对的“春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也不会自己编词儿呀,就记得这句。祖父说:“好!看我孙女多能,会写春条了!”并催促祖母赶快给贴上,祖母照办。我高兴的直到那“春条”都变了颜色,也不让祖母撕掉。过年初二我的母亲会带我们回娘家去“拜年”。一大早吃过饭,把我们姐弟三人收拾的干净利索的,穿着新衣,祖母叫一辆“洋马车”,把我们抱上车,嘱咐母亲:当天回吧,家里没人做饭呢。母亲应着,马车就在车老板的“得,驾,喔,吁”的吆喝声中开拔了。还没等我们享受够马车的颠簸,到地方了。小八家子,离镇子不远,没有我们姐弟三母亲自己会走着去。那地方是姥姥家的地盘,到了那,就像进了姥爷庙,见了面的人母亲一再地让我们称呼“姥姥”“舅舅”的,特麻烦。人们和母亲打招呼,也表示欢迎我们,弟妹们小,只有我跟在母亲身后,同别人打招呼问好都是我说。大人们对着母亲说:大小姐长这么大了?快上学了吧?母亲应答着,连忙叫我喊“姥姥”。我喊了,问了好,就不再愿意回答别人的问话了。其实那时也就是问我:几岁了?上学没?等等。我不作声,他们就说:“你也别叫周大小姐了,我看你叫‘周大架子’吧,见了凡人不接语。”我还是不吱声,就是觉得他们都知道了还要问,烦不烦哪?好歹把要应对的人都打过招呼了,母亲抱着弟弟,拎着点心包走向舅姥姥家。我记事起,母亲领我们去拜年去的就是舅姥姥家。我的亲姥姥去世的早,姥爷领着我的二姨三姨顶房过日子,属跑腿窝铺,条件差。姥爷还有一个亲弟弟也是领两个姑娘过日子,也是跑腿窝铺。我叫他二姥爷,他家我的两个小姨能领着我玩,虽然条件不好但我愿意去他家。我的舅老爷是个场面上的人,老两口无儿无女,日子过得还行,家里一溜坐北朝南的瓦房,有西屋常年空着。平时日子对我的亲姥爷,我姥爷的弟弟也没少照顾。因为有舅老爷的关照屯里人也不敢怎么欺负我的亲姥爷他们。舅老爷是这个亲属家族里管事的,母亲的婆家就是舅老爷作的主。母亲有什么事也跟舅老爷舅姥诉说。到过年过节时母亲回去住家,舅姥姥就早早把那房打扫干净,屋里烧热乎的,等着这个如自己女儿一般的外甥女。舅老爷也是忙里忙外的收拾着,看我们进屋了,舅老爷那嘴咧的老大,笑呵呵接过母亲怀里的弟弟,说:就这个是个值钱的——(言外之意丫头片子不值钱呗,我小没在乎这事)又问:公家人没来呀?(公家人指我父亲,在他们眼里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吧?)母亲呐呐说:“他们班上有事儿——”舅老爷笑着,高声大嗓地说:“妈拉个巴子,过年了班上有什么事——,算了,你们回就行了!”随即打发人去叫我的姥爷二姥爷两家人过来吃饭。通常就是这样,年节的,母亲回去了,舅老爷就把他们叫上,一起热热闹闹地聚一回。舅姥总是笑模笑样往外端她腊月里准备的各式各样的菜 ,桌上还一劲儿给母亲和我夹菜。大人们都很高兴,逗着弟弟妹妹们玩,我不吱声,四顾墙上的春条。“抬头见喜”“四季平安”,就这些。我念出声,舅老爷夸我“看我外孙女多有出息,这小人还认字儿呢。”我有点小得意。想让小姨快点吃完好领我去玩儿。 吃过饭,小姨领我到他们院子里的唐姥姥家。他家也是老两口过日子,平时很冷清。我小姨是他家的常客,因为很小就没有了妈妈,小姨跟老太太很相近,唐姥姥也不拿小姨当外人,当个小打使唤。打个酱油啦,买个“洋火”啦,小令小碎的物件常让小姨跑腿。他家炕上一到冬天就放个“火盆”,里面装着从灶坑扒出的火炭儿。火炭儿里常常埋着小土豆啦,小豆包啦,孩子们去了,姥姥就从中扒拉出几个,放稍凉些,给孩子们吃,这样特招小孩儿。他们或许是用这个方法让孩子们去闹哄闹哄,解决寂寞吧?那烧的土豆我吃过,很香。把嘴巴蹭的黢黑儿,回家让母亲好顿收拾。那天小姨领我到她家,有点眼擦黑了,屋里没点灯。唐姥姥见我们进屋了,挺高兴,忙招呼着,又连忙点亮灯。灯一亮,照到贴春条的墙上,“肥猪满圈”的春条惊得我一下子念出声!小姨捅咕我:你瞎念啥?我又念一遍“肥猪满圈”。唐姥姥这回注意我俩的小动作了。急忙问:“大小姐,你念啥呀?”我倒不敢吱声了:人小也有想法呢。兴许农村就行这样贴?兴许他们信什么教,贴上墙的字句不许念出声?唐姥姥还问,我不得已用手指了指墙上的“春条”。唐姥姥终于明白我俩说的事儿了,问:“那不是‘抬头见喜’么?”我坚持念“肥猪满圈”,小姨说:“她不认字,瞎念的。”我有点急了,怼小姨:“你才不认字呢,就念‘肥猪满圈!’”我那时特别自信,我认为我不会错。要错就是小姨错!她比我还小一岁,也没有上学,也没有跟爷爷学写字。唐姥姥坐不住了,想找一个大人给念念,证实一下我念的对不对也找不着个认字的人。那春条是他家老头求村东头的二先生给写的。那二先生大概也是个文化人吧。要往下揭拿给二先生看又揭不下来啦。唐姥爷回来了,唐姥姥已经开腔抱怨上了“你个猪脑袋!让你记住哪个贴哪,你怎么记的?!”她已经认可我说的是正确的了。唐姥爷也不让份儿,:“我不告诉你了么?第一张贴屋里,第二张贴鸡架,第三张贴猪圈——”趁老两口分辨的互不相让,小姨领着我跑回舅姥爷家,在我母亲面前告我一状。大意是说我嘴贱,臭显,念人家春条,念错了,人家老两口打起来了。我很委屈,我就对母亲说了事情的经过。舅老爷听到这件事,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说:这不怨我外孙女!怨咱不识字!说着招呼我的母亲同他一起去唐姥姥家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没有错!唐姥爷也没有错,他拿的顺序对,告诉老伴的顺序也不错,是老两口把春条放炕上时,从那边数的方位没确定明白。据说让舅老爷把老两口铺排了一顿,消停了。据说老两口还挺迷信,说大正月往下“揭红”不吉利。还是我舅姥爷不信邪,上去给拽了下来。天晚了,母亲也没遵照祖母的话,当天也没回小镇。第二天,舅老爷套上牛车把我们娘仨送回了家。后来听二姨告诉母亲,那唐姥爷因为春条的事上了火,病了一个多月,到二月末三月初才起炕能行动呢。我有点后悔我的嘴快了。转而一想,还是怨他自己呀,谁叫他不识字呢。他要像我的祖母那样,登着两只小脚也积极地去扫盲班学习,从“人,口,手”开始学,也会认许多常见字呢,不至于“肥猪,金鸡”都不认识吧?那时国家很重视人民的扫盲工作呢,每个街道都有扫盲班,号召家庭妇女,有空的男人去学习呀。他没去,不识字免不了还要吃亏! 多少年过去了,我时不时还想着这个事。想起它,就想到没有文化的悲哀!这件事也让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只要我认识那字就要看看,所以五花八门的东西也看了不少,有的记住了,有的用不着也会丢。可有一次在家乡的报纸上看到一个文艺副刊,上面介绍王安石的事,我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据说,王安石有一年进京赶考,路过一马姓大户人家,正赶上这家人家出对子招亲。那“对子”写在门口挂的灯笼上,曰:走马灯,灯走马,灯停马歇蹄。王安石本无心作上门女婿,还要赶考啊,当官是大事呀。可对灯上的迷面语挺感兴趣,就记下来了。进京考试答卷很受主考官欣赏,考完想再当面考考他,难为难为这个优胜者。出一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立即用马家灯谜作对,主考官拍案叫绝!官是肯定当上了。乐呵呵回家转吧。走到马家门前,那灯还在转,没人敢摘——对不上词儿呀。王安石大喜,用考场上的词句对上了下联。从此抱得美人归。人生四大喜,一次出行得了两喜!失败的改革家 人生路上却幸运至极!我也明白当年祖父说的王安石既当了官,又娶了媳妇是确有其事啊,只是那时我小哟,又是女孩家,祖父没有细解释罢了。 春联,也称对联,雅称叫“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作为一种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的价值。它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让我们深刻理解它的意义,研习它的写作方法,让这种文学艺术形式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吧!作者简介
周繁慧,网名:桑榆晚霞,六六届初中毕业生。农村中学退休教师。农村安家落户的生活锤炼了对待艰苦生活的意志,从教三十余年的经历积累了教书育人的经验,笔耕不辍的学习写作过程升华了精神境界。欣赏“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品格。 业余爱好 唱歌 跳舞 读书 写作 有多篇散文在各地刊物平台发表。
郑重声明
此文版权归星火文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方式再次发表,违者必究!
星火团队成员
总编:思馨
副总编:WHO
技术顾问:矿
法律顾问:李木子
诗歌赏析组:
组长:深山篝火
优秀赏析员:深山篝火,幸福老顽童,残阳如血(排名以加入平台先后为序)。
诗歌朗诵团队:
资深优秀主播:野鹤闲云,云霞,吉祥如意,冰雕玉琢(排名以加入平台先后为序)。
编委成员:
虎哥,石桥过客,宁静致远,第六弦,百灵鸟,青山独秀,纵峰野老,若寄若黎,俯仰兴星,炎焱燚,肱茵,岁月如歌,红颜无过,狼魂烈鹰,左心奋赞,儒越儒风,执此天涯,天道酬勤,遗忘无忌,千古一诺,归星,一土,元真,伊冷,逍遥仙,曲藏,秋思(排名以加入平台先后为序)。
我们的宗旨是:
团结一致,勇往直前!齐心开创文学净土!与诗友惜缘共处: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投稿须知
亲爱的作者朋友们:
《星火文苑》文学平台和《星火文刊》文学平台旨在鼓励文学爱好者积极创作,团结和服务更多文学爱好者,发现、培育新生文学力量,为写作者提供文学园地与展示平台,所刊发作品我们无须支付稿酬,请您知晓,慎重投稿。
同时,为鼓励有潜力的创作者,我们已开通了百度,腾讯,新浪和中国作家等网站,所发表作品皆悉数同步推送至以上网站。
您投稿后,即视为您同意以上投稿规则,并授权我方平台对投稿作品进行公开发表。
若因部分作者提供信息不完整,工作人员有时会联系您提供必要信息,但不会跟您索取任何费用、提出任何附加条件,请您注意核实对方身份,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如遇到此类情况,可通过总编(思馨Lang1641146556)老师微信求证。
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投稿方向:
本平台致力于搭建诗歌,散文,古诗词,小说(长,中。短,微),故事及随笔为主的文学学习交流平台,你有作品、我有平台,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踊跃投稿。
需要投稿的作者朋友请关注《星火文苑文学平台》,主页下方《投稿须知》内有投稿微信:总编 思馨Lang1641146556
/副总编:Who xhwk1641146556
稿投内容要求:
标题、署名、正文、作者简介(300字以内并附本人照片【原图】一张)。
文章要求原创首发,严禁抄袭,严禁一稿多投,因抄袭、剽窃及一稿多投所造成版权纠纷,由作者自负全部法律责任!
作者一旦投稿,则视为授权本平台,投稿后的作品,未经主编许可,不得再拿出外投。
投稿内容需健康、正能量、不涉政,不涉黄,不涉恐。谢绝错别字和不正确标点符号。
关于排版:古体诗、词不少于3首,(不接收单首投稿)。
投稿可以自带配图,如无图片,将默认平台编辑。来稿欢迎自带诵读音频(音频只限收荔枝和mp3)和赏析,如需平台提供诵读和赏析请投稿时注明,否则将按随机制作。
投稿后,发布时间约在两个星期内,期间不可转投其他平台!两周内会接到发刊通知,逾期未收到通知,可另行处理。
本平台所发一切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分享。
—— 【星火文苑总部】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联系必删
发表:星火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