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静读一本书:《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作者:约翰·戈特曼&崔成爱&赵碧
有次我坐高铁,旁边座位上的孩子一直吵着要喝奶茶,他的妈妈只顾着玩手机,一开始拿出一些零食安抚他,后来,训斥他为何不听话,并威胁“以后出门,再也不带他了”。
然而,孩子并没有如她所愿安静下来,反而又哭又闹,直到她伸手打了一巴掌,孩子才停止哭闹。表面上孩子乖巧了,但是一路上,孩子都抑郁寡欢,脸上没有表情。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妈妈们说,孩子的脸就像七月的天,说变就变,让自己相当无奈。
孩子的各种情绪化表现,就像一根火柴,很容易就能点燃家长爆炸的神经。
人际关系大师、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与韩国作家崔成爱、赵碧在《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书中。
讲述了家长在孩子情商方面培养的重要性,书中有很多的实操性方法论,运用实例教家长如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正确的情绪引导,从而提高孩子的情商。
约翰·戈特曼作为情绪管理训练的创始人,曾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针对3000个家庭进行研究和调查,又针对儿童进行了十年的跟踪研究,从中摸索和总结出全新的育儿方法。
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传授孩子和家长情绪指导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被父母接纳和认同时,也比较容易接受他人的情绪,不仅助孩子建立圆满的人际关系,在学习、自信心、健康、集中力等其他领域,也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如果你也想读懂孩子的情绪,快速学会和他们进行交流,那么,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

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
为什么说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
作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
经过情绪管理训练之后,孩子对学过的东西就会产生如同记忆般的感觉。孩子在学习中就不再是被教师和家长牵着鼻子走被动学习,而是完全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自我学习和体验,真正体会到学习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让孩子通过努力,最终体会到付出带来的成功喜悦,这就是家长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时所要明确的目标任务。
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可以很好地进行情绪自我调整,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更能集中注意力,学得更加出色。
即使是在发火时,也能够很好地控制激动情绪,具有出色的自我控制能力。尽管他对于一切刺激有着更为敏感的反应,但他也会更加快捷地寻找到内心的平静。
让孩子面临选择的时候,内心的情绪导航可以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方向。
2.
忽视孩子情绪,是导致亲子关系疏离的源头
湖南卫视《少年说》有一期,一位女孩儿站上天台,对楼下的妈妈喊出了深埋心底的一句话:“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妈妈听完,不为所动:“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头,只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女孩儿几乎哭了出来,说:“我说了我不适合激将法”。
但是,这位妈妈听不进去孩子的情绪述求,依旧一脸自信地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要拍一下,当你觉得自己很弱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推你一把”。
有多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秉持着“我觉得”“我认为”“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这些自以为是的道理,而对孩子真正的内在感受不闻不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的《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显示,最关心孩子情绪情感的家长只占11.93%。家长对孩子情绪的忽视普遍存在。
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经常是通过与父母的相互作用,来逐渐认识自我存在、自我价值及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情绪的方法。
然而,父母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读懂孩子的情绪,学会包容孩子。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总是将自己放在管教孩子的制高点上,而没有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
在父母看来,孩子无论精神上还是身体上尚未发育完全,所以父母必须对其进行教育。表现出来的就是“不要这样”“不许那样”,用训斥和命令来教育孩子,这也是家长和孩子关系疏远的原因。
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特罗尼克发明了 “无表情游戏”研究方法。大人在看孩子或婴儿的脸时,不微笑,也不做任何表情,即面无表情。
这项研究的核心在于,研究人员不带任何表情,只是用完全僵硬的表情看着孩子。
你会发现,当孩子面对一张面无表情的脸时,先是表现得的慌张无措,继而将视线转移。随后孩子会努力试图改变大人的这种表情。
小家伙会看看大人的脸,然后将目光转向别处后,再次去看大人的脸。如果这时大人仍旧是冷冰冰的板着脸,那孩子会再次转移视线,并重新尝试与大人对视。
这样尝试三四次之后,孩子会终于忍不住哭泣,并开始表现的烦躁。
这个实验说明父母的情绪变化,对孩子的情绪、人际关系和智力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约翰·戈特曼说,育儿过程,其实也是父母的自我完善过程。父母关系对子女有很大的影响。糟糕的夫妻关系,甚至会缩短孩子的生命。
美国圣母大学马克·卡明斯的研究表明,一旦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导致他们血压急速上升。
如果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过,尤其是低于10岁的孩子,那么事后他们很有必要当着孩子的面做些亲昵动作,好让孩子看到父母已经握手言和,恩爱依旧。
也就是说,家长要以拥抱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俩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已顺利化解。
想要让血压升高的孩子恢复正常血压,仅靠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孩子已经超过10岁,他会从父母矛盾化解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矛盾与冲突,对其成长十分有益。
想要成为合格的情绪管理训练家长,我们应该拥有一个包容心,了解孩子天生气质,解读孩子情绪背后的缘由;
我们要有耐心,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应该努力完善自己,做孩子的榜样,并经营好婚姻关系,给孩子一个具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
3.
五个阶段,培养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
情绪培养和情绪训练不是简简单单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不再用父母的权威压制孩子,而是培养自己的“共情”能力,做有同理心的父母,是情绪管理训练法5步骤的基础。
举个例子,一位妈妈发现自己钱包里少了一百块,妈妈问女儿是不是拿了钱包里的钱时,女儿没有承认。
实际上,妈妈知道女儿撒谎了。为此她心烦了好几天,但她知道必须要跟女儿说清楚。
她告诉女儿“妈妈知道你在撒谎,对你感到伤心、失望,但我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如果你准备好对我说实话,我会聆听会原谅你。”
女儿想了一会儿,哭了起来,原来她在学校经常被同桌欺负,一开始是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东西,后来,零用钱不够用了,只好悄悄拿妈妈的钱,来满足同桌提出的无理要求。
这位妈妈听到这些,马上给了女儿一个拥抱。接下来她和女儿坐下来,谈了很多关于孩子在学校的事情,和怎样处理与同桌之间的问题。
与此同时,妈妈再次和女儿说,不论发生什么,妈妈永远爱你。
如果这位母亲在发现女儿拿钱后,不是选择去沟通,而是以一种“孩子欺骗了我”的想法,去质疑孩子,那么,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
如果你是那位母亲,你会如何做呢?是忽视、压制还是放任?或者像这位妈妈一样,给孩子一步步的引导,反复以自己情绪的表露和处理来对孩子如何表达情绪进行最有效地诠释?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中,作者将情绪管理训练分成了5个步骤。
第一步:是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孩子乖巧听话的时候,我觉得他是小天使,但是,当他撒泼打滚的时候,我觉得他是小恶魔”。幼儿园门口,家长们讨论起孩子的表现,都有这样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往往不允许孩子有情绪。孩子活泼可爱懂事的时候,笑脸相迎,一旦孩子哭闹不堪,家长便也开始暴躁吼叫,吼完又对自己的情绪感到后悔。
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情绪有所感知,作为家长也是一样,我们应该明白,情绪没有好坏,它只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反应,我们应该允许自己和孩子有丰富的情绪表达。
和大人不同,孩子表达的情绪往往是含混不清的,但只要我们能敞开心灵仔细聆听,总能破解孩子无意间隐藏的讯息。
因为,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尽管他们通常不能准确地表达它。
第二步:把握机会。
当孩子产生情绪的时候,正是最需要父母的时刻。
朋友家有个很爱生气的宝宝,每次遇到不顺意的事情时,就撅起小嘴藏到角落里,如果大人不搭理他,他就从沉默变成大哭。
当他躲起来的时候,朋友往往会找到他,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发泄当做是一个沟通的机会,与孩子产生共情,从而建立了更亲密的父子关系。
认同孩子的情绪,教会孩子如何安慰自己、排解情绪,这种调整情绪的能力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有的家长很害怕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以为只要不管,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这种情绪就消失了,其实不然,这种被忽视的感受,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伤疤,很有可能在青春期变得叛逆。
相反,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标注自己的情绪、感到自己被人理解时,消极情绪才会逐渐消失。
第三步:感受并倾听。
我们在文中开头提到的那个想喝奶茶的小孩,从表面上来看,他是想通过哭闹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实际上,他是想让自己的妈妈关注一下自己,而不是一直在玩手机。
此处的倾听,并不是简单的用耳朵听,而是要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身体语言、姿势等非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信息,感同身受的用眼睛观察孩子的行为,捕捉发出的情绪信号。
懂得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会他们所处的情形;懂得用安慰性的话语、不带任何批评地去回应;懂得帮助孩子标注自己的情绪;懂得用心去体会孩子的感受。
一般7岁以下的孩子,并不清楚什么是情绪,他们生气了就会闹,伤心了就会哭,这只是因为他们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此,家长要敏锐的识别孩子的情绪状态,不只是要听孩子说了什么,更要“听”孩子没说的内容。
当孩子表现出消极情绪时,父母可以用“映射法”来回应孩子的情绪。“映射法”就是重复听到的内容,说出我们观察到的事实。
第四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朋友家有个孩子非常害怕老鼠,即使是看到电视里的米老鼠,都非常害怕。一开始,朋友非常担心,怕这件事会对孩子的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后来,他意识到应该让孩子知道“害怕,恐惧”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
有一天,他带孩子去市场上玩,指着仓鼠和孩子说:“每个人都会有各种情绪,你对老鼠的这种感觉叫做害怕,这是很正常的。”
奇特的是,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孩子竟然渐渐地不再害怕老鼠了。
帮助孩子将情绪表达出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给孩子的情绪贴上标签。比如嫉妒、紧张、担心、伤心、生气、害怕、愤怒、犹豫等。
帮助他们把含混不清、不适的感觉变成有界限、可以被定义的事物,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情绪,这是正常的,并且他们自己能够独自应对。
研究表明,为情绪贴上标签这一行为,对孩子的神经系统有安抚作用,能帮孩子更快的从负面情绪中平静下来。
但也要注意,孩子的情绪有时候是以复合的形式出现的,你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多重情绪,并告诉他,同时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情绪是完全正常的。
第五步: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培养年龄较小的孩子解决问题,首先就是要给他划定行为界限。
比如,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有的孩子在生气的时候会乱砸东西,这时候,父母应该和他说,生气的情绪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发泄情绪的方式是不对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针对的一定要是孩子的行为,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然后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是一定不被允许和错误的。
4.
情绪决定孩子的成长
约翰·弥尔顿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可见,懂得情绪管理,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
孩子的童年,并非“无忧无虑”。因为“弱小”,他们内心有很多负面情绪,如恐惧、愤怒、悲伤、挫败感等。
因为他们不会表达,所以总被误解。而在一次又一次被误解的背后,是在孩子心里划下一道道伤痕。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多次出现这样一句台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父母爱子心切,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年幼的时候便开始谋划。
有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希望孩子可以多学本领;有的家长购置学区房,希望孩子能够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
其实,在我看来,父母留给孩子最珍贵的财富,不是房产和金钱,而是植入到他们血液之中,可以让他们获得幸福感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最终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情商,让孩子掌握了情绪管理,是留给他最丰厚的一笔财富。
同时,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和引导,也是家长一次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从现在开始,我们有必要改变一种提问方式。在你问“孩子到底怎么了”之前,有必要扪心自问:“作为父母,我到底有没有真正感受他的内心?”
为人父母本身就是一场永远不停歇的学习的过程,愿这场情绪管理之旅,可以让我们更能好的感知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收获更亲密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