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挑石灰与1块钱的故事(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点击关注,查看其他文章
挑石灰与1块钱的故事
郁斌生
1969年初夏的一天,我跟随着店背村的壮劳力一道从洋溪石灰厂挑石灰到彭坊乡的由路村,这一天来回50里山路,去时一担石灰,赚力资一元,回程还顺带柴火一担。时隔51年,回想起来特别使人难以忘却,故以记之。
天刚放亮,我穿着新草鞋肩挑空篾篓在马路上聚齐,功夫不大,人都陆续到齐,一同前往石灰厂。店背离石灰厂一箭之遥,我们很快就到了石灰厂,手忙脚乱的各自装好石灰。当年15岁的我用篾篓装好了60多斤石灰过称,房叔郁光明一看说你半大的孩子,不要挑这么多,铲掉一些,他亲手帮我铲掉一些,剩下了50斤时,他问我这些可挑得动,我套好扁担,挑上肩在肩膀上晃了几晃,又走了几步说:“很轻松,加点好吗?”
光明叔坚持道:“你就挑这么多,你想几十里山路爬山过岭能挑这么多就很不容易了,这上山下岭脚打颤时就没那么轻松了。”光明叔的一再坚持使我从开始到结束,从上山到下山,没有掉队,没有喊累,一直兴致勃勃地走在队伍的前面,高高兴兴地去,顺顺利利的回,圆满结束了这一天的劳作。
由路村坐落在彭坊乡管辖的大山里,那时响应备战备荒的号召,有五个三线厂在这方圆几十里的大山里开建(这当然是以后才知道的事)。由路村出洋溪只有一条十分崎岖的羊肠小道可走。山里历来出产丰富,除名贵木材陈山红杉外尚有大量的笋干、香菇、木耳、蜂蜜、生姜等山货,不但出产多,而且质量特别好,受到了一致称赞。而洋溪乃是周边的钱山太布彭坊山里、和永新县象形里、莲花县的路口,以及下边的严田镇为中心的商品集散地,山货在洋溪销售后购回必须的农具和日用品,所以进出由路虽然艰难但只此一途,否则弯道走金田洲湖过县城上百公里那就太远了。而来回一趟洋溪爬山过岭,还得两头摸黑,由此可见,进出是何等不方便。
由路是镶嵌在深山之中的一颗明珠,她出产丰富,衣食无忧的富裕山民,想要改善居住条件或者儿大娶媳妇要建房,木材满山遍野都是,可以就地取材,砖瓦也可以请人进山烧制,唯独石灰是传统的建筑材料必不可少,本地无法自产,只好到山外求购,由于交通不便,选择洋溪发力资请人挑石灰进山,也是必然的选择。
出了石灰厂经上太坪从竹山里后面,南梨下前面的田垅穿过,沿着玉屏山脚,民间常说的翻俯船形山下穿行,走过一片松树,茶树相间的林子,上一趟缓坡即雷公场,紧挨的村庄是梨村下。梨树下有亲戚在彼,每年正月拜年串门,所以特别熟悉。过一垅田有村叫上年场,上年场差不多就是进山的最后一个村庄了,因为右手边还有挂在半山腰叫岭里的小山村,而上山路则在左边。平地渐渐在身后渐渐退去,而面前的路一步紧似一步,一脚高过一脚,上山小路在脚下延伸。
开始爬山了,抬头一望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明代徐霞客所写的武功山,南面与石门山北面彼此相对,中间又横架着祝高岭至儿坡一层山岭。这山间小道时隐时现,两峰之间有山坳,这是我们要从中穿过去的大坳上,真高啊!似乎在云端。从石灰厂到山脚下己行五里,而要爬前面的高山,弯弯曲曲的上山道又是五里,这五里全是上山小道,其中有特险特陡美其名曰好汉坡、屙屎坳等相当险峻的路,不但难爬,而且相当陡峭,我们紧贴着上山砍柴的羊肠小道向上爬行。由于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山路两边凸出,中间凹陷,犹如染布坊的v字形大石槽,中间低而两边高。我的担子常常被两边高出的路面搁住,使人前进不能后退则有摔下山之危险。我个子矮又比别人多了一份困难。只有拼命的踮起脚尖,奋力向前,尽全身之力方得挣脱,可走不了几步,又被搁住,不得以只能重来一次。一路之上,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拉扯才能一步紧挨一步向上攀爬。
尤其是相当陡峭的好汉坡、屙屎坳,还得借助路边的小山竹,树枝,及下垂的藤条,才能一手拉紧藤条树枝,一手扶好担子,发全身之力向上弓步。路边的柴坨卢基芦苇等即胖脚又扯拉着我的担子,使我处于欲前不能欲后危险之境地。
特别要注意的是石灰是高碱物品,在你手忙脚乱奋力向前时,汗水洗脸而被遮眼则是常有之事,此吋切不可用手去揉擦眼睛,因为万一不小心沾到一丁点儿石灰到眼睛里,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只能顺其自然让汗流一两秒钟而摸索着前进,这样自然眨巴眨巴眼睛,路会渐渐清淅呈现在你面前。我们像蠕虫一样在这山间小道上慢慢的向上蠕动,山越爬越高,拼命地挣扎着向上扯挪着石灰担子。
实在太累了,想放下担子喘口气,那要找一个之字形转弯的地方,担子前面一头搁在高处,后面一头放在低处,才能放下肩上的担子,猛地喘几口粗气,因为后面的担子就会撵着你的屁股而至,所以就只能不顾一切,咬紧牙关挑起担子,此时感觉担子越来越沉,但最高处就在前面,只有尽全力向着高处攀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上了最高处大坳上。
两峰之间为坳,上有平地,大家把担子一字排开席地而坐,喉咙冒着青烟,嘴里喘着粗气。眼睛向远处一眺,那雄伟的武功山如尖如削耸立于北,苍翠欲滴的香炉峰横亘于前。回环四周,在高山之巅,风景如画,令人如痴如醉,那人烟稠密处必是洋溪无疑,洋溪河像一条白练从石门山奔腾而下,又向着安福呼啸而前。而近处正值满山遍野的映山红盛开,把整个山体装扮得一片火红。还有那些不知名的紫色,蓝色和白色的鲜花争相绽放,整个山峦被鲜花笼罩着煞是好看。
蓝天下白云飘动一阵微风吹来,两边的树枝像跟我们刚刚从山下爬上来的勇士点头致意。那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丛中间翩翩起舞,那蜜蜂嗡嗡地唱着欢快的小曲,林中的小鸟正咕咕咕地嬉戏啼唱。而我们刚刚爬上来的羊肠小道在林中时隐时现,隐隐约约犹如一条莽龙在这山林穿梭,腾空而起。这万千风景尽收眼底,只有踏上山顶,才能欣赏着我们故乡的壮丽画卷,只有征服脚下的艰难困苦,才能领悟着自然之美好,以及只有付出后才有收获的深切感慨。
大坳上有碑指向,此为三叉路口,来为洋溪,左走15里便到由路,右走15里山路到理坊。由此下山虽远,但山势相对平缓,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下山脚跟先着地,脚趾相对空悬难以抓地用力,会造成整个腿打颤发软,加上下山重力向前,惯性导致加速向前,既重力前倾,把控稍有差迟反而更容易摔跌。
所以,下山时更要谨慎小心,调整好速度,控制好步伐,集中精力才能防滑防摔。心稳才能脚稳,房伯郁佐庭那时大约50来岁,为此行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天热一赤膊,田里土里做事,伏天炎炎烈日下草帽也不带一顶,风吹日晒雨淋,全身的古铜色肌肤若遇下雨,雨水在他身上一点也藏不住,哗的一声就流走了,其历风经霜可见一斑。佐庭房伯做事不慌不忙,四平八稳,始至终保持着不紧不慢的行进速度,上山如此下山也如此,而且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一直担着石灰担子走着走着,向前向前!也不愧为民间的奇人也。要知道他那天挑的是110斤的石灰没有一定的毅力是不可能承受得了的。
下山速度自然而然地加快了,因为重心前倾脚步自然加快,不快也不行。在这山花烂漫的高山上穿行,时不时路边草丛中,突然一只野鸡唆的一声从路边冲出,吓得人倒退三步,还有那没尾巴蛇即蜥蜴,偶尔从你脚下的路面横穿而过,甚至在你脚面上掠过,吓得人弹跳而起。而那些一直跟着你耳后的汗蜂,闻着汗味则与你不离不弃,赶之不走,挥之下去,还真有点讨嫌。
下山15里,不到正午全部都到了由路。一一过完秤,力资当面结算清楚。我挑石灰50斤,每斤两分钱,此趟赚钱一元。这一担石灰,25里山路,爬山过岭赚来人民币一元实属不易,但心里还是乐滋滋的,回家交给母亲补贴家用,这是我对家的第一次奉献。
主家准备好便饭,饭毕稍事休息,又步履匆匆赶往回赶了。从由路到大坳上这路两旁许多干柴,我们虽累,但最累谁也不愿打空手,于是在这多如牛毛的干柴中取其一把分成两捆,三下五除二就捆绑就绪,多好的干柴火,挑到洋溪街上,肯定能买个好价钱。干柴相比石灰好挑,柴火重量各自随意,当然也可以少些,因为柴火相当轻便,口袋里有了力资钱,饭也吃饱,精神为之一振,挑着轻便柴火担,口里唱着不知名的歌儿,踏着晚霞回到了家门,结束了这一生中唯一一次做挑夫的经历。
这担担子的苦,真是苦不堪言,而这次挑石灰爬山过岭,尤为苦得使我难以忘怀,不但难忘,直至50年后我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犹如昨天。不过这担石灰也有甜,因为凭我的气力赚到了人生的第一块钱。按照现在时兴的说法为第一桶金。从此我也可以凭自己的力气去赚钱了。虽说一元钱微乎其微,它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比如人生的道路就犹如上山只要用力向前就必能登上顶峰。
这趟担石灰的经历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钱难赚,赚钱就要舍得出汗,舍得力气。一元钱来之不易,为此我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因为我深深地懂得只有从辛苦中得来的才知道如何去珍惜。一块钱放在今天确实是微不足道,更不会被人看重,但当我把一块钱交给母亲时,我的晚餐多了一个荷包蛋,这是一个母亲对我的最高奖赏和肯定。
人生难得几回搏,有搏就一定能顺利的到达目的地。
作者:郁斌生,江西安福洋溪店背郁氏方公32世孙。现年65岁,江西井冈山纺织厂退休工人。
郁斌生文集
【郁氏文化】父亲送我上初中 (郁斌生)
【郁氏文化】一本字典的故事 (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曾祖永九公(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浅谈谱文化的传承(郁斌生)
【郁氏文化】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滿天 ——《郁家那些事》读后(文/郁斌生)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郁金波郁宁生
《郁氏文化》投稿须知和赞赏分配
?投稿作品要求为原创首发,体裁内容不限,300字以上;
?投稿者提供100字以内个人简介、近照一张和联系方式;
?作品推出后,赞赏的60%归属作者,赞赏分成按季发放。
?投稿邮箱:yzf1940@163.com
?投稿微信:13681060655(郁先生)15710169010(范先生)
?原创作品,转载须提前在平台备案.
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微刊平台
版设:匪石 责编:黄花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