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杨绛先生】罗志渊:杨绛的梦魇与归途 |罗志渊专栏

作者:罗志渊
如果说《我们仨》是杨绛先生的梦魇,那么,爱世界,便是她的归途!——罗志渊
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是微博小秘书发我的,内邀请我为杨绛先生的逝世说两句。今天我抽出时间,就写写我对杨绛先生的印象吧。
今天下午与文化界的好友喝茶,说起杨绛先生,“我心里一直认为,杨绛先生是不会死的。”说完,在座的几位好友都笑了。后来大家就开始围绕我的想法展开了讨论:“为什么罗志渊先生会觉得杨绛先生不会死呢?”
我简单梳理了一下,大概杨绛先生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已经内化为一种文化符号,或者,她在我心里,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每当想起她的名字,我就会想起那个时代的一群人,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
提起杨绛,自然会想起钱钟书。也许很多人是因为《围城》知道钱钟书,但《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出来后,就被文艺批评界批为“不是小说的小说”,钱钟书先生也因此不再写小说。而真正代表钱钟书学识与学问的是《管锥编》,虽然有很多人看不懂,但毫不影响它的学术价值。
那个时代的学者文人是有独立人格与品格的。比如,傅雷夫妇上吊自杀前,还在地板上铺盖被子,担心凳子倒下,吵醒了邻居。你们能想象,快要死的人,还想着别人,这是一种怎样的品格?所以,真正的人文,就是始终都能为人着想的善良。
杨绛先生老年捐出了所有她与钱钟书先生的稿费,成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先生成立奖学金的初衷是她已看到教育资源被权贵垄断,只为了更多贫困家庭中好读书的子弟能上学。这就是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良知。所以,我昨天在微博上说,杨绛是最后一个被尊称为“先生”之女性,亦是中国知识分子之榜样!当然,很多杰出女性,你们也可以尊称为“先生”,但没有一个人像杨绛先生一样,是沉淀了一个时代的印记的!
杨绛先生的一生,就像是“庄周梦蝶”,可谓人生如梦。她自己也认为,她是在做梦,还是她在蝴蝶的梦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写的就是她的梦魇,也是她的人生。在世俗的人间,她认为每个人都是痛苦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矛盾与痛苦,就好像每家都有难念的经一样。所以最后她悟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的后半生,又是回归的过程。杨绛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所以,如果说《我们仨》是杨绛先生的梦魇,那么,爱世界,便是她的归途!
杨绛先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文字,而且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就是不争,只专注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