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观后感(观《南京梦魇》有感)
- 读后感作文
- 2020-08-11
- 306热度
- 0评论
南京南京观后感
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影片以拉贝先生的日记作为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黑白的基调,第一个镜头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本应繁盛的首都,已经在战争下变成了一所空城。影片的开始描述了一场屠杀,变换流转的一帧帧镜头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黑白的色彩冲淡了血腥,却加深了历史的凝重感。
有人说电影的主角是陆剑雄,虽然他的戏份并不多,没有太多的话,甚至只是用眼神,表情和动作,来表达了最朴素的抗日英雄。交火时,他冲锋陷阵;被俘时,他毅然出列,勇敢地面对枪口,带领着同胞高喊着“中国不会亡”的口号,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而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用手挡住小男孩的眼睛,用身体保护了这个幼小的生命。是救赎,亦是希望。
日本军官角川的演员选得好,他有一双鹿一样的眼睛,单纯温和深邃。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战争摧毁了人性,而丧失理性的眼睛,在受到中国人誓死抵抗的震撼后,人性复苏、回归所带来的痛苦,让他生不如死。虽然最后角川在释放了小豆子和一名中国官兵后选择了自杀,这样的自我救赎或许令观众难以理解。但他说过的一句话,仍使我记忆犹新:“死,有时候比活着容易。”
印象深刻的还有电影中表现的四个美丽到让人窒息的女性,她们让我记起海子的诗句:“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其中最令人动容和感伤的,是小江。她的出身太过于卑微,甚至于在难民营,都不缺少对她的冷嘲热讽,流言蜚语。和千千万万的殒难者相比,她实在是太过于渺小。但是就是这柔弱女子的一举手,让很多人的心头都为之震颤,她的坚强和决绝,让人肃然起敬。
影片的英文名被译为为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的确,南京大屠杀最震惊世界的就是30万华夏同胞的死,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日军烧杀淫掠的暴行,以这些无辜平民的死为铁证的,考验的是人性,中日双方的人性,这才是本片最为珍贵的记录。
在影片的结尾处,交代片中人物归宿的时候,关于小豆子的记述,是还活着。他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能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存在。他是某种希望的符号,他笑的样子,吹着蒲公英的样子,还印在我的脑海里。在那场惨无人道的战争里,有太多太多的人死去,所以活下来的人,更加背负着责任和意义。
但是,我认为,这部影片中,陆川将自我创作凌驾于史实之上,可能一定程度上对受害群体缺乏足够的尊重。
最后感谢自己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和美丽的中国,会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去爱护和平,守护这个我们的姐妹不会被凌辱我们的兄弟不会被残害的和平年代。
观《南京梦魇》有感
在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
作为每一位中国人特别是南京人,应该勿忘国耻,牢记这段血腥屠杀的历史。因为当今的中国,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当今的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热爱和平,维护公平正义,才是人类共同文明的向往。
最近,一部由美国电影人制作的反战纪录片《南京梦魇》,在美国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等地试映50多场,每场几乎座无虚席,有时甚至连走廊、门口和窗外都站满了人。它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那个南京城,引起人们对反战的思考,揭示了被太阳神诱惑下的邪恶主义罪行。
屏幕上,受害者、目击者和日本士兵痛说的话被原文打上,放在那些罪恶滔天图像的顶部。影片中的画面,真实再现了杀人的场面:日本士兵把活人当练习刺刀的靶子、滴着鲜血的头颅、被轮奸至死的妇女、大规模的残绝人寰的活埋、日本士兵杀人后露出的狞笑……在画面回放的同时,解说词客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现状,日本士兵是如何举行杀人比赛,如何把人活埋……该片的图片资料之完整、史实之详尽、制作艺术之高超,相比以往任何一部同类主题的电影,客观地反映了当年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本来面目。
制片人朗恩.约瑟夫博士,是美国一位精神心理学医生。出于对二战历史和对侵略者心理慎思与研究需要,从而拍摄制作了这部电影。
在过去的25年时间里,他一直多方收集资料,原本打算写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但当他看过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这本书之后,感觉无法超越。于是,决定改拍两部电影。一部是反映关于当年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的,该片已于2004年完成并在美国公共电视台播出。另一部就是现在上影的《南京梦魇》。该片制作筹备时间近10年,耗资近十万美元。片中全部用视角的手法来叙述史实,并表明不代表任何社团、政党或国家的利益。因此,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当前,人类在疫情面前,应携手共进,共同抗疫。热爱和平,才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所指。反对战争,应成为东西方文明融合后的共识。因此,在当前中美关系的特殊时期,这部反战纪录片的上演及所表达的主旨思想,引发了不少东西方政界人士更多地思考,值得观看。
下面是影片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iQmKYEWjdD5TRx56wv40w
提取码:yu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