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改变孩子,先要改变家长

当下我们要十分重视“家长教育”
“家庭教育”与“家长教育”是有区别的两个教育概念。具体的实践中,往往两个基本的概念搞错或者混搅,当讲到家庭教育的时候,做的是家长教育的事。反过来也一样,当讲到家长教育的时候,做的可能是家庭教育的事。其实,这两个概念是很好分清楚的。家庭教育对应学校教育,家长教育对应教师教育。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能力而进行的教育为教师教育,同理,为提高家长的素质、能力而进行的教育为家长教育。
家长教育应该是有体系的,需要体系设计”,教育的对象是家长。如何进行家长教育?虽然会涉及到“家庭教育”,但不等同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含不包含家长教育?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家长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假如不是中小学的责任那又是谁的责任?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具体落实在谁的身上?现在,许多地方开办了“家长学校”,主办者往往是中小学,招收的学员都是中小学所在学生的家长,学校主动承担起了责任。
当下家长教育滞后,孩子入校,才接受家长教育,与孩子的学校教育不同步,更不用说超前。因而问题很多。更为严重的是,家长教育的覆盖面不广,即使滞后的家长教育都覆盖不全,因而问题很大。家长的文化素质不等同于教育素质,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表现,比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成员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寻求与学校“平等对话”,甚至开始对学校教育、教师指指点点,本来目标一致的“舍命朋友”,却在同行的过程中出现分歧,反目成仇,这样损害的还是孩子的成长。家校矛盾已经成为学校不可逃避的重要议题之一。家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这个家长在事业上多么成功,但是在孩子读书问题上,其成功与事业之成功,并不一致,不能成正比。现在的中小学生家长,一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有文化。但是,在做家长问题上,似乎有许多人显得没知识、没文化。甚至有些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也是如此,一旦成了家长,几乎变了一个人似的。
当下许多家长有“两面性”:有“可爱”的一面与“可憎”的一面。作为家长,许多人常常既讲道理又不讲道理,有时理智有时又不理智。此事理智,彼事又不理智。家长一般都会看高子女一等,可又不自信。坚信子女聪明(不笨),可在具体课程学习上又没有十分地把握。我接触过许多家长,家长的心情我都能理解。遇到重大考试,比如重大模拟考试、选拔考试等,面对孩子的成绩,都会对老师说:这孩子平时挺好的,只是这次考试粗心;或者说,这次考试紧张,没有发挥好,真实的水平一定比这个高。不愿正视孩子的实际成绩,希望学校老师多给一次机会或给予更多的照顾。当再一次面对实际的课程学习,孩子没有起色,或不断跌落,家长又只能哀叹,束手无策,只能再一次恳求老师,周而复始。
第一,家乡群体是多元的。他们的意见永远不会一致的,需求不同,立场不同,看问题的结果一定不同。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学生只能居家学校,好不容易迎来开学。关于双休日或周六要不要补课(学校正常上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某市某区安排周六上课,有家长马上在网上举报,说学校违规上课。同时,该市另一个区的家长坐不住了,上网举报自己区没有安排学校周六上课,举报学校不负责任,耽误学生的学业。我看了这完全对立的举报,哭笑不得。还要让教育行政部门答复?这些答复往往是“神”答复,也是哭笑不得。现在的家长最难对付,也最好对付的。只要对他孩子有利,他都说好,都支持你。凡事对他孩子不利,他都说不好,都反对你。不管政策允许不允许,对大多数人有利不有利。家长以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可又不能对家长讲大道理。家长大道理都懂,他不要听,也不会听,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有些家长有些时候的态度、情绪是不稳定、不确定的,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有时出尔反尔,无法捉摸又可以捉摸,即看是不是对自己孩子的学业是不是有利。家长是现实的,他们要看到成绩,实际效果。
第二、家长都是善良的,但又是狠心的。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宠爱、溺爱,到了读书的阶段,突然之间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孩子苛刻、苛求。近乎不近人情、不通人情。比如,孩子生病,需要多休息,需要痊愈了,才能到校读书,家长往往在孩子还没有恢复身体的时候,就让他看书、做作业,会忍心让孩子抱着虚弱地身子到学校。又比如,这次疫情,我接触到的有些家长,他们思考问题,会把孩子的学业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孩子的生命安全、防控安全。孩子居家那么多天,把家长急死了,如今听说开学,兴高采烈,其他的事情可能被他们疏忽。确实家长是应该同情的,可又是可憎的。家长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往往也要赶着孩子边前冲。
第三、家长也是无奈的、也是伤感与悲哀的。高三、初三毕业班的家长,会是最为焦虑无可奈何的家长。高考制度,中考制度在哪里,考试改革,似乎变数更大了。对大家都是考验,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同学,无不例外。要换位思考,假如我在家长的位置上,我会怎么样?要多理解他们。对家长要创造宽松的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让他们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沐浴在心理的阳光之中。
第四、家长有理智的一面,又有不理智的一面。他们提出的要求,自己做不到,却往往有要学校做到;家长自己做不到的却往往又要孩子做到。家长渴望孩子成功又会偃苗助长,他们会杞人忧天还会歇斯底里。尽管如此,我们对家长仍然要热情、热忱。对他们的不礼貌,不要在意,他们常常是万不得已,他们可能也是山穷水尽。家长是可怜的,他们更多的时候总是在孩子面前小心翼翼。家长虽然有坚定的目标,常常也是无可奈何。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暴露更年期症状,不管是不是更年期,总会唠唠叨叨。家长主观又自卑。因此,我们学校、老师对家长不要夸夸其谈,他们很实在,需要切实的关心和帮助。
比如,一个新冠病毒疫情,瞬间影响了整个世界。对有些家长来说,更加忧心仲仲。今后孩子求学的选择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充满着更多的不确定。出国这条路,前景不明朗;民办教育这条路,前方路会不会越来越窄?都是未知。家长群体是风声鹤唳的群体,家长群体是恐惧、无望的群体,之所以如此,不全是他们的责任,或者说主要不是他们的责任。学校不能推波助澜,学校要把家长从沼泽地带出来。学校不能趁火打劫,把他们往死路上逼。不要随便说家长群体,是乌合之众。爆发力很强,一有风吹草动,形成某种势力,会挟持学校朝着错误的道路上迅跑,这也是事实。需要学校、老师多理解、认同家长,积极地正面引导,以获得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认同。获得对学校老师的认同,即是家长获得对孩子的认同。万事俱备,欠的就是这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