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 郝义浩:转眼麦罢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593】
转眼麦罢
河南汝阳 郝义浩
麦季又到了,我给父亲打电话,问他用不用回家割麦。
“都啥年月了,哪里还需人割,现在都是大型收割机,两天就麦罢了……”父亲轻松的话语,让我一下子想起儿时麦收情景。
天刚刚亮,父亲就起床开始磨镰刀。借着微弱的亮光,他往磨石上洒些水,一手握着镰把,一手按着镰头,“嚯嚯”地磨起来。磨一会再洒水,再磨一会儿,用手指试试刃锋,直到满意为止。
母亲性子急,埋怨父亲太细致。父亲却嘿嘿笑着“: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镰刀快了,割起麦子才会又快又省力。”
母亲不再言语。她从牛圈里牵出牛,套在架子车上,再去厨房提了茶水,拿些馒头,催着我们姊妹开始去地。
镰刀已磨好。父亲坐在架子车前面,轻轻扬起手中牛鞭,一声吆喝,黄牛拉起车子往地里赶。
金黄黄的麦子,散发着特有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肺,给人清爽。父亲站在麦地旁,薅掉一棵麦穗。用手搓了,吹散麦糠,把麦粒放进嘴,一边嚼一边说:“麦子不赖,挺饱的。”
开始割了。正常割麦最多把六垄,但父亲手快,一人就把了九垄。我们姊妹几个年纪尚小,把的麦垄不多。但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弓着腰,一手握镰刀,一手抓麦杆,像模像样地割起来。父亲在前面割,却又不时地转过身来,对我们吆喝着:“慢点割,小心手,别留麦茬太高。”
太阳如火球似的挂在头顶。地头的茶水已经喝光,汗流浃背中,一块麦子割完了。我们刚想坐下来歇息,但父亲已开始装麦,母亲也登上架子车,接过父亲递上去的麦子装垛。装车看着容易,实际却是技术活儿,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不仅要多装,还不能装偏。父亲一边递麦,一边不时地提醒母亲,哪边多了,该往哪边装了。看父母忙碌,我们也不敢再歇,一个个站起身来,加入到递麦的行列。
麦装好了。我们“前呼后拥”把麦送到自家麦场。大家早已经饿得饥肠辘辘,父亲不管这些,吆喝着要我们摊麦子。说是要趁着大好的日头,晒麦、碾麦。
很快,父亲把牛套在了碾滚上,开始碾场。碾上几遍后,又和母亲开始翻场,那场面,跟打仗似的。第二次碾完后是起场。把麦粒碾掉的麦秆挑到一边,把含有麦粒的麦糠推到场中间。
天,闷热,没有一丝风。而接下来的扬场,只能等着风来。
太阳开始落山了。我们吃过母亲送的馍和茶水后,又来了精神,在麦场上追逐嬉戏。突然,父亲吆喝起来,原来是起风了,他要母亲过去搭把手。
父亲拿着木锨,侧着身子,把麦糠用力往空中一扬。麦糠随风往东落下,麦粒落在西边。母亲拿着扫帚,把风刮不走的大麦糠,轻扫在一边。那场面,像一副美丽、动人的画,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整个麦季,差不多要持续一个月,我们姊妹都是在父母的忙碌中进入梦乡。每天晚上,都是母亲喊我们时,才发着臆症,跟着她回家。
如今,科技的发达给农村,给农民也带来了无尽的福祉,人们再也不用起早贪黑为收麦而忙。三天,两天,转眼也就麦罢了。
往期精彩回顾:作 者 简 介
郝义浩,男,70后人,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发表在《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天津工人报》、台湾《人间福报》。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 顾问:刁仁庆 徐 文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刘 娜 白长新 主播:雅晨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鲁光芬
《中州作家文刊》各基地选稿编辑:
三朵(京浙沪)万七顺(江西浮梁)张三杰(西峡)左德浩(南阳)赵金厚(山东)戴杰锋(河北)武华民(洛阳) 阿拉毛毛虫(郑州)李改红(内乡)周喻晓(安徽)
主编微信:cgzjingjing诗词投稿微信:18637700365投稿邮箱:zzzj201819@163.com投稿须知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赞赏七天一结算,六成作稿酬返给作者,四成作平台发展用,后续不计。赞赏少于20元不予发放。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