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于清醒,偶尔放肆

写此文时,听的这首。文章不长,听遍歌,也就看完了。
文中图片2013年作者摄于滁州醉翁亭。
坐吧,周五随便聊聊。
——醉后题记
昨晚大醉而归,想来多为不堪。
步履踉跄地被小郎哥搀回家,已是午夜时分。
先向妻子道歉,想来深夜到家时,我的爱人正拖着一天疲惫和对“败家爷们”的担心睡的囫囵,估计这一夜睡的不甚安稳,真是甚为抱歉。
上次大醉之后,我向她保证,我这只野鸡决不再醉成鸟样了。想来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我食言了。
昨天确实是抱着喝酒的心思赴宴,但却坚信自己不至于酩酊而归。三个男人,一个80后一个70后一个60后,一个28一个42一个52,反正都带点2的气质和执拗。
在日料店里,三个人先是将白兰地当啤酒喝,又将黑比诺当汽水喝,每人一斤酒下肚,又上啤酒,那时我心里一阵恐慌,心想我艹,怎么服务员又上了这么大一瓶白酒?想来其时已经醉眼朦胧了。可惜那么好的三文鱼刺身了,都吐出去了。
酒一向被誉为妙物,这多少是因为酒往往能展现一个人的另一面。几杯下肚,任你再端庄的人,也会有些飘飘然、熏熏然。酒能变成舌头,一个沉默寡言的人酒醉后可能抱着桌子腿聊上一宿的情话;酒还能卸妆,醉酒后往往可以浇灭一个人的道貌岸然或娴熟温良;酒还是一张机票,大醉后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飞回家的,走起路来蹒跚如腾云驾雾。
悄悄告诉你们,那些号称酒后乱性的人,根本没喝醉。
据传说“文王饮酒千盅,孔子百觚”,这多少有点吹牛逼的意思,想来孔子喝多了也喜欢大言不惭。美酒熏出了不少天才的诗人,李白就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这样放肆的诗句。昨晚一起喝酒的60后大叔曾经也是个诗人,是一位极为有趣之人。这大哥以酒论人,刚认识的时候他就开门见山地问:喝不喝酒?我说,能喝。他摸摸圆圆的脑袋,竖了根大拇指,聊起当代作家诗人,但凡好酒之辈,他都欣赏有加,“一个不喝酒的作家能写出什么好东西来?”这是他朴素而坚定的价值观,有朋自远方带着酒气来,才是可交之人。
其实我在电视台当记者的时候,是非常厌烦喝酒的。非喝不可的酒掺杂着强权和利益的味道,我厌烦面善心诡的劝酒和灌酒,也不齿声嘶力竭的划拳,但记者所往的酒桌,却又多半有这两样东西,所以你不得不接受,两个人碰杯之后,又多了一个傻逼认你做朋友这样的事实。现在想来,那时我几乎天天喝酒,却一次都没醉过,想来遇到可醉之人也如知己般难寻。
想要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莫过于酒桌的方寸之间。东北人喝酒讲究说一句:都在酒里了。酒里的东西确实不少,往大里说,小小一盅酒,倒映着中华沧桑文化,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浮载着是非功过,流淌着成败苦乐。酒也澄明如镜,照出的不仅是声色犬马,还有奸邪利欲。
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Mr.Fuck曾经写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我一直对借酒浇愁持有鄙夷的态度,麻醉自己多多少少有些逃避问题的可疑。回顾一下,算上昨晚,我人生中已有三次大醉,但没有一次是因为“忧愁事”,皆是尽兴而醉,想来摩羯座还是比较能够直面问题。
《菜根谭》讲“花看半开,饮酒微醺”,讲究的是点到为止。不过,有人醉酒后却能有另一番天地,“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想来我的修行不够,醉酒后就只知道呼呼大睡。
昨天放肆了。想来任何放肆都是有代价的,喝酒也是一样,比如今天一早头疼欲裂。所以,道理就是这样简单:放肆之后,往往是漫长的痛苦。各位朋友“放肆”前,要好好三思。
可但是,若扭捏一生,全无“放肆”,这辈子多多少少又有些白活了的遗憾。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最后,愿你醉也不因忧愁!将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End—
与其点赞,不如直接转发到朋友圈
偶尔放肆,各位,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