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在盐城言水阔云漫漫——序吴开岭散文集《看水东流》?张继炼

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卢小夫
编辑|黄传安
图片|网络
君在盐城言 水阔云漫漫
——序吴开岭散文集《看水东流》
作者/张继炼
1.春雷,正当时,还有叙述语言。
“清晨,天际间灰蒙蒙、雨蒙蒙,宛如天地合一。高楼与天空融为一体,形成单一的灰色调。电母抢在雷公前,把闪电变幻成宝剑,将灰色的天空划开数条耀眼的口子,向人间送去了春姑娘、向大地发出了万物复苏的信号。”(《春雷乍响》)
我喜欢吴开岭关于《春雷乍响》散文中的这样一种意境和叙述方式。
今天,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种难忘是在同“疫情”抗争的日子里,我刚刚完成了近十万字的作品:一部中篇、一部《张继炼时事随笔系列》、一部《“生活与岁月杂谈”系列》之后,开始撰写阅读吴开岭散文集《看水东流》的序言:《君在盐城言 水润云漫漫》。
微信里,关于雷锋,关于周总理,关于“惊蛰”的话语与诗词铺天盖地,才惊醒我确切知道了今天的时间和日子。
“……闪电稍逝,雷公不甘示弱,将春雷从苍穹中抛落。春雷乍响,缠绵的春雨与和煦的春风结伴,化作了人间的风风雨雨。春雷乍响,是春风化雨,还是春雨戏春风?春风、春雨、春雷,是大自然的产物,是春天的使者,更是希望的开始,它们随春而至,伴春而来。春风扑面,春雷滚滚,春雨淅沥,令人浮想联翩,应了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雷乍响》)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人们对春特殊期盼的心情正如眼前文章里的心境。春天与惊蛰的巧妙融合,雷、电、雨的精彩精心描述,正是我用这篇文章作序言开头的有机原因。
许多写散文的人,包括一些所谓的“散文名家”,在一篇散文里,可以将写景、抒情等语言写得很完美。景与情之间的“过渡”语言,也即叙述语言,就有了差距,有时相差甚远,“脉压差”较大,读起来很不是滋味,如美味佳肴中的“苍蝇”,难以下“看”。这是没有经过训练而不成熟的表现。一篇《春雷乍响》的散文里,写景、抒情、叙述语言的同层次融合和结合中,体现了作者的功力与水平,这一点值得许多人学习。
2.句子的功能与军人出身的警察。
江苏省的盐城市,是沿海的中部城市,南北相间,兼容并蓄,文化多元。海盐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非遗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等,形态各异,百花齐放。绵延数百公里的滩涂湿地拥有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鹤舞鹿鸣,原始生态风光,是近百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近千种动植物栖息生长地。当然也有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有一位当过军人的警察,一位写散文的作家。
“……一路上,战友们相互搀扶、相互鼓励,相互提醒,唯恐有战友掉队落下,或者跌倒摔伤。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我们一手扶着肩头的粮袋,一手用树棍支地。为了给自己鼓劲,我们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之歌,嘹亮的歌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经久不息。歌声在漫天的雪花中,给了官兵们无穷的力量,羊肠小道上留下了我们负重前行的足迹,洒下了我们辛勤劳动的汗水,也见证了我们的战友兄弟之情。”(《大山深处吐芬芳》)
寥寥数语,一个复句段,即将军营生活娓娓道来,细数便知。对一个事物的叙述,不在言多,而在精细、准确、生动、鲜明。
现在的许多写作者,尤其一些年轻人,不注重,不喜欢,不研究,不运用“句子”的功能,特别是有些作者把散文句段排成散文诗式样,破坏了句子的句式美、单元美、语境美、意境美、整体美。一段句式写不好,何以写文章?优秀的散文,必须有优秀的段落句式和段落句式美。
3.吃面条的南方作家。
就地域文化而言,如果排第一的是语言,那么排第二的肯定是饮食。南方与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很大,也有专家罗列了许多元素,我认为面食是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在众多的面食中最具体的表现是面条。所以,《一碗面条》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兰州牛肉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享有‘中华第一面’之美誉,具有‘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的特点。”(《一碗面条》)
新兵训练时期,在一家清真牛肉拉面馆前,吴开岭停住了脚步,向面馆张望。班长知道他没钱,硬是拉着他进了面馆,主动掏钱请他吃了人生第一顿牛肉拉面,可班长不知道他吃不了辣椒。看到这儿,你可别以为面条的故事讲完了。
“高邮酱油面又称阳春面,是传统的小吃。阳春面的做法不复杂,在大锅里将水烧开,丢进面条,很快就可捞出,置于配好作料的碗里,面条不烂且很有嚼头。作料为酱油、葱花、虾粉,猪油等。”(《一碗面条》)
如此,南北方的面条特点都在文中娓娓道来,可见作者情系家乡和第二故乡。
4.骏马与银杏树的精神外延。
草原民族离不开草原,马背民族离不开骏马。开岭的散文里居然还有写马的文章《马在何方》,那要仔细看看。
“我一直喜欢马,喜欢马的忠诚、憨厚、纯朴的品质,欣赏马的任劳任怨、负重而行、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我的认知中,马就是人们的好朋友,它使人类的文明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与马相关的名作、故事、传说,在我国更是举不胜数:王亥驯马、徐悲鸿画马、九方皋相马,《昭陵六骏》《八骏图》等。”(《马在何方》)
开岭对马的认知、崇敬和联想,到了如此程度,“马”就不是一般意义的普通的马了。
银杏树是盐城的市树,看看开岭是如何描写和赞叹的。
“……放生林里栽下了56棵银杏树,寓意我们国家56个民族,平等友爱,和谐团结。不知是土地肥沃的原因,抑或是海边生长的银杏树生命力强,这些银杏,虽然才60多年的树龄,但专家考证其生长速度却赶上了其它地方生长300年的银杏。”(《海风轻拂银杏树》)
你不用再去了解为什么盐城选银杏为市树,也不用上网去查银杏树的生长规律,也不用知道银杏树代表的是一种什么力量和精神。我认为,有了上述精妙的文字,还需要公文堆积式语言的介绍吗?
如果用《56棵银杏树》做题目,就是一篇民族团结的大文章。
5.乡愁如此牵挂与美好。
乡愁是不变的思念,是永远的牵挂,是生命的记忆,是初心的起始和拷贝。开岭的“乡愁”文章篇幅不少,各有特长,我比较喜欢《竹林河的前世今生》和《屋后的那条路》:
“1993年,穿村而过的京沪高速公路,邂逅了村西头的竹林河。从此,村西头少了一条竹林河,多了一条高速公路。多年来,不管我身在何方,这条消逝的家乡河总是深情地呼唤着我,并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激起朵朵浪花。”(《竹林河的前世今生》)
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散文的语言,因为语言问题是决定作家是否能继续写下去和作家是否成熟的标志和标准。短短一百余字,将叙述语言、景物描写语言、抒情语言三者结合得如此到位,是令人欣喜和兴奋的。甚至包括“1993年”这样的数字符号也具有了景物和抒情意味。文章还没读完,便喜欢上了竹林河,因为开岭走进了我们的情感与内心。还有:
“旭日初升,一叶小渔船迎着晨曦,泊在竹林河的河面上。年过古稀的老渔翁,头戴竹笠,手拿竹篙,光着双脚,站立在船头处。十来只鸬鹚,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将在河水里吐着泡泡的鱼儿,不断捉来献给自己的主人。老渔翁脚边是鱼篓,他将大鱼扔进了鱼篓里,小鱼奖励给辛苦劳作的鸬鹚们。”
“泊”“戴”“拿”“站”“蹿”“跳”“吐”“捉”“扔”等等,一系列生动而活灵活现的动作描写,动态十足,逻辑密集,衔接自然,极具画面感,不是一般的功夫能胜任和驾驭这区区一百多文字的能力的。
在这篇文章里,人物与景物、事物、情态的动态描写更见一斑,如同影视剧中场景与画面的有机而准确的切换。此景此情,有谁说不是摄制组设置的剧情场景呢?
在屋后的那条路上,奶奶又笑吟吟地问我:“奶奶哪天归天了(去世),你给奶奶烧钱(冥币)吗?”年幼的我,不懂什么叫烧钱,更没听懂奶奶的话,但为了让奶奶开心,我便大声地告诉她:“烧、烧,烧一大堆。”奶奶听了,呵呵地笑了,笑声从掉了牙的嘴里漏了出来。我眨巴着眼睛,流着口水,暗暗地想,回家后,奶奶从床头的“百宝箱”(小木箱)里变出的是蜜枣,还是台酥给我吃呢!祖孙俩,一老一小,手挽着手,在屋后的那条路上,留下了一路欢快的笑声。(《屋后的那条路》)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思念,这样的记忆,这样的美好,我们都经历过,在我们的精神里,灵魂里,生命里。这就叫入理,入情,入景,入心……
6.不是结束的话。
生活情趣的描写是比较难的事。选材、叙述、表达、风趣、幽默、调侃,这些元素的运用是需要一定才能和在日常“麻木”“琐碎”中的独特观察力的。在《木澡盆和老码头》《眼疾小记》等文章里有较好的体现。当然了,《桂花开了》中的“桂”,《夏夜观湖》中的“湖”等篇章,也是我喜欢的。
虽然是第一部散文集,但开岭的散文起点高,已具备了散文的基本元素和要求。也寄希望于开岭在今后的创作中,博览群书,潜心阅读;博采众长,静心思考;勤奋创作,匠心提高……
散文,需要形象、色彩、气味、声音、节奏、细节、情绪、空间、张力,需要细腻、生动、风趣、意味……
好的散文必需是从自己内心里真心里流淌出来的,是自己生命的真实体验,是自己的真情感受,是自己的独立思考,是自己的人生感悟。不是虚的,假的,编的,造的,否则,就不是好散文,也可能不能称其为散文。
愿以此同开岭等文友共勉!
2020年3月5日,惊蛰,于巴彦浩特
作 者 简 介张继炼,男,生于1957年冬。内蒙古作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华文月刊》主编、《中国散文家》副主编。瀚海园读书会会长、瀚海园写作会会长、神舟文学艺术院院长、阿拉善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预防医学副主任医师、文化学者。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南国散文》投稿邮箱:2155074933@qq.com
《南国红豆诗刊》投稿邮箱:528784663@qq.com西散南国文学编委
总顾问:刘志成
特约学术委员:李汉荣 杨年华
顾问:董守和 依凝 丁铭春 周耀华 熊建华
艺术顾问 :陈超 龙怡珍 黄国梁
名誉社长: 孟甬
社长: 卢小夫
副社长: 李景
执行主编 :若兰
副主编:杨青 吴开岭 黄传安
财务部主任:李惠
策划部副主任:冯永谦
制作部主任:妙妙
审核部主任:孟丽华
推广部主任:吴人民
编委:次 央 肖 龙 杨雯兰 孟丽华
魏来安 滕新晶 問 問 胡文举
傅沐辉 段鹏尧 黄传安 叶彩虹
小 黑 龙玉波 陆 悦 袁 非
独孤白 卫 云 空谷幽兰 吴秀珍
陈立国 常文
主管单位:中国西部散文学会
编辑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商务厅13层
邮编:850000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67/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213
敬请关注南国文学
版面设计: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