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三章原文及翻译(道德经第3章全文及译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

这是《道德经》第三章——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译文:不崇尚,器重贤能的能力,会使人民没有争当贤能的欲望。

不以难得稀有的财货为贵,会使人民不产生偷盗和抢劫的欲望。

不用能够引起冲动的事引诱人民,人民的心就不会乱。

因此,圣人治理政事所采取的方法是:使人民清心寡欲,满足民众的温饱,人人都不强化自己的意志,人人都练就一副强壮的体魄。

永远使人民的意识保持在无知识,无欲望的状态,即时有少数有才智的人明白如何去争名夺利,满足私欲,他们也不敢真的去做了。

如果能够这样“无为”地去实践,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不长治久安的了。

启示:美好的东西数不胜数,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让自己充实满足呢?

道德经第三篇译文?

《道德经.第三篇》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

《道德经》第三章原文: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